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斯科专电 2月的莫斯科,积雪未消,寒意凝重。克里姆林宫内,围绕制止海湾战争展开的一幕幕外交谈判,吸引着国际社会的注意。“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解决海湾冲突的具体行动计划”,“苏联同伊拉克商定撤军方案”,“伊拉克同意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一道道电波从苏联首都发出。遗憾的是,在海湾和平出现曙光之际,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响了地面战,苏联的海湾和平计划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平 《瞭望》2004,(17)
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尽快从伊拉克撤军的决定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多次向国人许诺让子弟兵回国与家人团聚,但对美国来说,西班牙作出的撤军之举来得真不是时候,分明是在美国在伊拉克陷入困境的时候拆“伊战联盟”的台。  相似文献   

3.
黄泳 《瞭望》1991,(16)
华盛顿专电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政局陷入了严重危机:什叶派穆斯林在南方,库尔德族人在北方先后举行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起义。美国政府最初的反应是不知所措,左右为难。直到3月26日,布什总统和高级助手商量研究后,才明确宣布美国在对待伊拉克内乱问题上持“中立”态度,拒绝给予伊拉克反政府力量“军事保护”。《纽约时报》指责布什给伊拉克总统萨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普遍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声中,美国的反应特别强烈。美国为维护自身和西方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从军事、经济直至心理上对伊拉克施加强大压力,在海湾地区进行了布什总统称之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大的联合军事力量部署二一”。  相似文献   

5.
刘顺 《瞭望》2002,(Z1)
随着阿富汗战争基本结 束,种种迹象表明,美 国已把下一步打击恐怖主义的矛头对准了伊拉克,布什总统在1月底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更是把伊拉克列入“邪恶轴心”。据悉,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并制订了对伊动武计划。目前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只是个时间问题,用美国中东特使的话说,现在对美国来说不是“是否”而是“何时”对伊动武。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披露,美国国防部的军事策划人员已向美国总统布什提交  相似文献   

6.
1、立即撤军部分反对派要求立即撤军,因为伊拉克将成为一个新的越南。赞同:在伊拉克丧命的美国士兵数接近2001年9月11日的受害者数量。反对:美军在伊拉克没有被打败。伊拉克的政治家恳求美国不要撤军。2、将伊分裂新保守派的战略家们要求把伊拉克分成几部分,将它变成由库尔德人、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组成的联邦。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24):21-21
彭光谦介绍,伊朗一一直是美国的心腹之患,搞垮伊朗,拔掉这一个眼中钉,一直是美国的迫切愿望。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撤军以后,有了一定的余力考虑其他方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需要一个拒绝明确撤军时间表的安全协议,这里面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伊拉克总理马利基8月25日宣布,伊拉克和美国谈判代表关于美伊长期安全协议(驻军协议)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驻伊美军将在2011年底前撤出伊拉克。而就在当天,美国白宫发言人弗拉托却表示,美国和伊拉克尚未就驻伊美军未来地位等问题达成最后协议,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9月21日至26日,在柬埔寨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越南当局在多次实施“撤军”骗局之后演出了所谓“最后撤军”的一幕。这次撤军是不是真正的最后全部撤军,它对今后柬埔寨局势会产生什么影响?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怀疑和关注。 据越南在一份公报中宣布,它这次从柬埔寨撤出的“最后一批军队”,包括陆、海、空军部队,其数量为2.6万人,加上5月至7月已经撤回国的2.4万名驻柬越军,共计为5万人。河内说,这就是越南目前在柬埔寨的“驻军总数”,至止“已经全部撤完”,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3,(51)
对于美国这次发出的信息,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强调:首先,美国是国际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布什总统的讲话相当程度上代表主流国际社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当局假借所谓“民主”分裂国家的行为。其次,布什总统的讲话表明,美国政府公开表明反对台湾当局近期以来所谓“公投”和“制宪”言行的立场,这  相似文献   

11.
历时一个多月的海湾战争,终于从大规模的空袭轰炸发展到海、陆、空全面的地面进攻。 进入2月中旬以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再宣称,它们已经作好地面进攻的准备,只要一声令下,地面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开始”。有消息说,科威特政府要求多国部队在2月15至25日(科威特国庆日)之间发动地面进攻,赶走伊拉克占领军,以便回到自己的国土上过国庆节。伊拉克显然感到局势的严重,于2月15日宣布准备接受联合国安理会660号决议从科威特撤军,但遭到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12.
在1月31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将前往美国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此前的1月27日,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将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对伊武器核查报告。英美选择这一时机举行会晤,伊拉克问题显然是两国首脑会谈的重点。此次会晤将对最终确定“倒萨”时间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联合国核查报告提供有力证据最终证明伊拉克确实违反了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而萨达姆仍不主动解除武装,美英攻伊自不必说,但如果核查报告无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社会,传统上经常对美说“不”的法国这次的反战态度多少还能为人们理解,而历来惟美国马首是瞻的德国,此次以总理施罗德为首,坚定不移地同美国抗衡的行为,就很有些出人意料了。 去年9月德国大选,施罗德能以微弱多数胜出,一般都认为是因为他在最后关头打出了“反战牌”。他公开批评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是一种冒险,甚至形容布什总统是一个“爱好开枪的得克萨斯牛仔”,  相似文献   

14.
伴随新世纪的钟声带来的是“美国决不放过伊拉克 !”的恫吓。在竞选时发出这一警告伊拉克的人如今成了美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统,而他就是十年前对伊发动海湾战争的美国总统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 10年前海湾战争中的铁腕人物又纷纷成了美国新政府中的要员,笼罩在伊拉克人头上的战争阴影就是这样挥之不去。 美国如此对伊拉克“穷追不舍”,没完没了,原因当然不是单纯的,是多方面的,但石油资源无疑是这场战争发动以至延缓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10年前,美国为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发动了海湾战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国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丁易 《学理论》2010,(1):60-62
围绕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受挫过程描述布什政府危机言论的历史。布什总统9·11之后发表了煽情的夸大危机的言论,反恐备战和占领伊拉克过程中将此类言论充分展开,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后此类言论一度达到高潮,布什第二届总统任期中,他的“立场坚定”的美名就已失去了修辞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3,(32)
·事件·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日表示,朝鲜已向美国提出就解决核问题直接举行六方会谈,并在此框架内举行朝美双边会谈的方案。4日,朝外务省发言人说,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日再次播放了据称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录音讲话。萨达姆在讲话中号召伊拉克人民“利用各种方式”赶走美英占领军。 比利时参议院8月1日通过了众议院7月29日通过的“关于严重践踏国际人权法”的法律草案。随着这项新法律的诞生;曾令包括布什总统在内的多名美国领导人遭到起诉的“万国管辖权法”也将“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7.
刘顺 《瞭望》2002,(41)
由于布什总统“倒萨”决心 已定,所以,最近美国五 角大楼制定了一套又一套对伊动武计划,几乎所有计划的矛头都直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一旦战争打响,萨达姆将在何处藏身?成了美国情报机构研究和追踪的重点,也是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最近,流亡在外的伊拉克前情报局长萨姆拉伊、萨达姆长子乌代的前秘书阿巴斯和伊拉克军官管理学校前校长陶菲克披露了萨达姆的一些生活习惯。 海湾战争前,萨达姆的办公地点主要在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共和国宫,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大兴土木,兴建了43到50个总统府,如果包括新旧总统府及贵宾府在内,萨达姆的总统府总数多达78个,但  相似文献   

18.
楠雅 《瞭望》1987,(52)
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之说,近来甚嚣尘上。苏联早就表示愿从阿富汗撤军,但一再讨价还价,拖延不走。阿富汗问题何时并将怎么了结,世界舆论十分关心。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这次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里根会谈时讨论了阿富汗问题。戈尔巴乔夫向里根表示愿意从阿富汗撤军,但拒绝确定开始撤军的日期,而里根则要求他提出一个明确的撤军时间表。戈尔巴乔夫在会谈后告诉记者,苏联可以在12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从  相似文献   

19.
鲍申 《瞭望》2002,(41)
美国总统布什10月7日在 辛辛那提举行的一个集会 上就伊拉克问题发表了态 度十分强硬的电视讲话。布什讲话 的目的是为了打消美国公众对可能 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疑虑。他 称,虽然美国并非马上就要对伊发 动军事行动,战争也并非不可避 免,但如果伊拉克不销毁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美国将率领盟国“解除 伊拉克的武装”。布什是在国会即 将讨论伊拉克问题之际和美国内 对可能对伊拉克动武颇有争议 国际社会对此也表示普遍反对的 情况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坦克大炮的轰鸣,打破了海湾两年的沉寂,打乱了中东原有的秩序,也打断了欧美政要们在世界形成新格局面前的思虑。 伊拉克的行动不断升级。8月2日后的几天内,已经从入侵、占领、建立“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和科威特“人民军”,最后升级到把科威特“并入”伊拉克。 世界上的反应十分强烈。联合国安理会几天里已经通过三个决议,从要求伊拉克撤军、强制性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到不承认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吞并。 世界上不少人感到震惊和意外。熟悉中东事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