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年来,永胜县北部高寒地区的绵羊流行一种当地群众称为“生蛆”的体外寄生虫病。1990年,我们通过调查、鉴定,确诊其病原为羊长喙蚤(Do-rcadia ioffi)。羊长喙蚤在当地感染率极高,发病死亡率达8.1%,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杀羊长喙蚤的高效药物,我们选用凯素灵、敌百虫进行了比较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以养羊户为单位,选择羊长喙蚤感染严重,主要寄生部位10cm~2寄生雌虫15个以  相似文献   

2.
羊鼻蝇蛆病是牧区危害养羊业较严重的寄生虫病,我省牧区的绵羊对羊鼻蝇蛆的感染率达100%,该病是春季导致羊只大批死亡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尚无较好的防治办法,迄今均采用药物注射或口服的办法,不仅操作繁锁、效果较差,并经常出现中毒反应,甚者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3.
羊鼻蝇(Oestrus ovis)的幼虫是危害羊群健康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在我县感染率达72%,感染强度达6.7(1~24)。为了控制这种虫害,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综合防治的同时,不断地在筛选喷鼻驱虫药物和改良喷鼻器械。悦乐公社兽医站1975年试制成功一种高压喷鼻枪,三年来共喷羊65000多只,使羊鼻蝇幼虫的危害程度显著降低,羊群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经过配合口服  相似文献   

4.
羊鼻蝇蚴病是由绵羊狂蝇幼虫寄生于羊鼻腔及其相通的腔窦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 1999年 10— 11月份 ,在辽宁省朝阳市调查羊鼻蝇蚴的感染率为 90 %以上 ,通常采取敌敌畏熏治或服用灭虫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忽略了羊鼻蝇在整个夏、秋季对羊采食和休息的骚扰以及羊鼻蝇蚴驱治前对羊的危害。我们用自拟羊鼻蝇驱避剂对羊鼻蝇蚴病的预防效果进行了观察。药物组成 驱避剂以润滑油为基质 ,含有 90 0g/kg 的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 ,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上一些辅助药物混匀备用。使用方法 用毛刷蘸适量驱避剂涂在羊鼻孔上侧 ,使药物附在…  相似文献   

5.
将自然感染牛皮蝇第三期幼虫的杂交牛分成5组,每组10头,第1~4组分别用阿维菌素浇注剂(阿维必淋)0.2,0.4和0.5mg/kg体重剂量皮肤浇注给药和阿维菌素注射液0.2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第5组为不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第7,15,30和45d连续检查结果,在阿维菌素浇注剂0.2mg/kg和0.4mg/kg剂量组各发现1头牛皮下有1个第三期幼虫存活,两组的驱杀率和治愈率都分别为99.4%和90.0%;阿维菌素浇注剂0.5mg/kg剂量组和阿维菌素注射液0.2mg/kg剂量组牛没有发现存活的第三期幼虫,驱杀率和治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6.
艾弗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新的广谱、高效、低毒和低残毒的抗寄生虫药剂。它是由艾弗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s)产生而分离出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杀虫机理是加强r-氨基丁酸(GABA)阻断虫体神经系统部位中间神经原到运动神经原的传递。在非常低的剂量上能抗很多种胃肠线虫和节肢动物,同时具有广阔的安全幅度(即高于治疗剂量每公斤体重0.2毫克的30倍时,动物也不发生中毒)。在动物怀孕期进行3~4决处理也无畸胎形成。用放射性物质氘标记药物,以每公斤体重0.3~0.4毫克给牛、羊、猪和大鼠皮下或口服途径投药后,28日内屠宰化验,其肝和脂肪里的放射性残基最高,肌肉和肾里几乎没有。该药是美国新泽西州拉赫的默克制药公司推销,应用于不同的国家治疗和控制牛、马和绵羊体内外寄生虫。为了确定进口的艾弗菌素对自然感染皮下蝇幼虫和胃肠线虫的牦牛的驱杀虫效果,作为我国即将生产的艾弗菌素的疗效试验作对照之用,我们做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虫螨一次净驱杀羊体内外寄生虫试验虫螨一次净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其有效成分为Aver-mectinB1,对牛、羊、驼、马、猪、狗、鸡和鸭等畜禽体内的各种寄生线虫有极强的驱虫作用,并且对这些畜禽的体表寄生虫虱、蜱、螨类也有极强的驱杀作用。羊的体内外寄生虫在...  相似文献   

8.
牛皮蝇病对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为防治本病,我们于1980年秋到1983年春,用亚胺硫磷及敌百虫乳油用泼背投药方式,先后在8个点,对1775头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作了16头牛的毒性试验,观察了大群用药后的安全性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药物驱杀双峰驼喉蝇蛆一期幼虫的效果观察1)李云章朱永旺2)吴海鹰2)邢振贵杨晓野汤生明2)焦兴刚2)(内蒙古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呼和浩特010018)作者将自然感染驼喉蝇蛆一期幼虫的双峰驼30峰,随机分成3组,Ⅰ组灌服虫克星,Ⅱ组肌肉注射碘硝酚,Ⅲ组不...  相似文献   

10.
对牛皮蝇幼虫病的防制其经济意义是很大的。我国地处北温带地区,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间,沿结缔组织、神经鞘膜外移行至脊管内的牛皮蝇幼虫,开始陆续向牛的背、腰、荐部皮下移串。用药物杀灭幼虫要抓住这个时机。 防制方法 用小剂量乐果进行肌肉注射,对牛背部皮下第二、第三期幼虫杀灭效力达98~100%。此法用药量小、安全、简便,适合在大牛群中应用。具体治法:取精制乐果500克(含纯95~99%的精制品,不能使用农业应用的粗制品)放入普通酒精600毫升中,在大玻璃瓶或大塘瓷杯中,稍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用纱布过滤到事先清洗好并用酒精刷过的带胶塞玻璃瓶中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域为调查点,应用昆虫系统调查法进行羊鼻蝇生活史调查,并对其各虫态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羊鼻蝇幼虫的百分比曲线呈不等称双峰型,发育速率时快时慢,冬季有滞育现象;该地区羊鼻蝇的发生世代为1 a 2 代,2 代所用时间不等,且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2.
经动物感染试验,对绵羊痒螨主要虫期的形态特征、发育变化、寄生行为以及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绵羊痒螨的发育经过卵、幼螨、若螨、成螨4个发育阶段,每阶段有一静止蜕皮转变期,其若二螨与雄螨在交配前期的徘徊行为,雌痒螨的带卵越冬使痒螨世代发展延续.自然变温与恒温条件下离体痒螨的观察表明,痒螨产卵、孵化、静止脱皮以及各期的发育受温度的影响较大,30℃是痒螨发育的最适温区,20~26℃发育迟缓呈延长倾向,高于40℃或低于10℃会导致发育、繁殖停滞,死亡加快.  相似文献   

13.
以草鱼肾细胞系(CIK)和草鱼呼肠孤病毒为材料,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分先给药后感染、先感染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共孵育后感染3组进行抗草鱼呼肠孤病毒药物的筛选,建立了体外抗草鱼呼肠孤病毒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先给药后感染试验组的结果表明,穿琥宁在阻断草鱼呼肠孤病毒吸附和侵入细胞时效果最强,其次是利巴韦林和板蓝根,黄芩的阻断效果最弱;而在先感染后给药试验组中,穿琥宁、利巴韦林和黄芩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增殖的作用显著,板蓝根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不明显;在药物与病毒共孵育后感染试验组中,利巴韦林对草鱼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直接杀灭作用,黄芩、板蓝根和穿琥宁等的体外杀病毒效果不明显。该模型的建立确认了药物在CIK细胞上具有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的作用,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作用效果不同,也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动物抗寄生虫药物在国内外的最新研制以及使用现状,并对抗寄生虫药原料药、制剂、复方药物的研发前景作了展望,概括了新型抗寄生虫药物的研究途径,提出了21世纪新药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作用于细胞内的核靶和多糖靶,同时先导物的设计也将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微小牛蜱功能性抗原基因,从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幼蜱中提取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采用Oligo(dT)引物合成双链cDNA,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用Mini Column Fractionation凝胶过滤柱纯化后定向克隆到λSCREEN载体。经体外包装,成功构建了我国微小牛蜱幼蜱cDNA表达文库,铺板测定原始库容量为4.5×105PFU,扩增后的滴度为7.2×1010PFU/mL。  相似文献   

16.
在畜禽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或便于使用药物 ,常将数种药物配合在一个处方中 ,这就要求兽医临床工作者了解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就是某些药物在一起发生的不良反应 ,如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或变成有毒物质。研究药物配伍使用及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原理与防止和克服配伍禁忌的方法 ,达到提高药剂生产质量与临床疗效的目的 ,是药剂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 配伍禁忌1.1 物理性 物理性配伍禁忌是某些药物配合在一起会发生物理变化 ,即改变了原先药物的溶解度、外观形状等物理性状 ,给药物的…  相似文献   

17.
犬恶丝虫病常伴有微丝蚴结节性皮肤病 ,其感染后的早期幼虫所致皮肤病的报道极少 ,近期在临床诊治中偶见 1例。1 临床症状2 0 0 1年 9月 3日 ,犬主张某携 1条 3月龄沙皮犬前来就诊。主诉 :近日发现犬的背部、腹部皮肤表面有许多凸出硬结块 ,病犬无痛 ,发痒 ,饮食、排便均正常。该犬从市场购进 ,来源不清。经临床检查 ,病犬体温 3 9.2℃ ,心率 12 0次 /min ,呼吸频率 3 6次 /min ,可视黏膜色泽正常 ,鼻端微湿 ,营养状况一般 ,在体表处尤其背部、腹壁等处有较多凸出体表的绿豆大小的硬结节 ,挤压无明显疼痛。2 诊断用刀片刮去结节凸出…  相似文献   

18.
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的体外杀螨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兔疥螨幼虫置于聚苯乙烯小平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印楝油液体石蜡溶液,以天然除虫菊酯和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蒸馏水和液体石蜡为阴性对照,观察记录不同时间段的螨虫死亡数,以死亡率、半数致死时间(LT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指标评价了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的离体杀螨活性。结果显示,未稀释的印楝油能在25 min内杀死所有幼螨,其杀螨活性显著强于500 g/L的天然除虫菊酯(825 min,P<0.01),而与25 g/L的阿维菌素无显著差异(19 min,P>0.05);500、250和125 mL/L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的LT50分别为1、2、5 h;24 h的LC50和LC95分别为2.908和12.018 mL/L。结果证实,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具有较好的离体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兽药对陆生和水生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兽药对陆生植物、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与原生生物等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浮游类生物与微生物、鱼虾与水体甲壳动物等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兽药缓控速释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兽药缓控速释剂型的产生、发展、动力学过程及其分类,并着重阐述了兽药缓控速释药的应用现状、发展动力、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了兽药缓控速释剂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广大兽医药工作者研制兽药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