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失衡的必然产物。目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由之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很可能成为西方体系中的附庸和跟班,阿拉伯民族复兴之梦日趋渺茫。战争的非正义性使西方赢得眼前,却可能失掉长远。  相似文献   

2.
持续6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是冷战后西方干预非洲内部事务的最新案例,其产生的影响和相关启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1.利比亚战争反映出西方干预弱小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新模式,是当前全球力量由西向东转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2.非洲国家担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可能会借利比亚战争借尸还魂,对非洲的自主外交和一体化进程构成冲击;3.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有可能出现“向北看”和“向东看”,而不再是卡扎菲时代的“向南看”;4.围绕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大国利益博弈,再次暴露出国际关系中“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迄今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严峻现实;5.利比亚战争造成的武器大量扩散还客观上使得恐怖主义在非洲趁势蔓延,这不仅使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利比亚战争负效应的牺牲品,而且还使美国借机进一步加强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6.对西方借利比亚战争挤压中国在非洲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的动机不可不察。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也应该在利比亚战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4年5月,利比亚政治和安全局势急剧恶化,一些国家甚至关闭了驻利使馆。这是2012年8月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遭袭后,利比亚发生的又一次严峻危机,也是利比亚历史痼疾和2011年战争共同导致的后果,它再次说明,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主要特征是乱,而由乱到治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非洲国家比其他地区国家受外部影响的程度更深。利比亚即是如此,自独立起一直受到外部干预,其干预方式伴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演变,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西方大国以"保护的责任"名义对其实施军事干预,致其发生政权更迭。战后,西方大国及地区多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有选择地参与利比亚战后重建和冲突斡旋。外部干预加剧了利比亚的动荡和灾难,其外溢效应也殃及干预国自身。2019年4月,利比亚对立两派间战事再度升级,引发土耳其干预和相关国家之间新一轮博弈。由此说来,利比亚冲突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王金岩 《亚非纵横》2012,(1):49-55,60,62
利比亚战争在经历了半年多的鏖战后大局已定。此次利比亚战争无论是起因还是战争的焦点都紧紧围绕着能源因素,未来的利比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也将决定于其能源格局。利比亚政权易手也将使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域内外大国、强国陆续介入下,利比亚战争转化为代理人战争,动荡持续至今。利比亚交战双方欲解决"谁能统一全国"问题,域外力量则聚焦"统一后的利比亚受谁影响"问题。从形势发展脉络看,利比亚代理人战争已与西亚北非热点和域内外大国、强国地缘战略角逐深度交织,助推西亚北非格局加速演变。利比亚战争既给本国人民带来苦难,又使恐怖主义扩张蔓延,威胁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比亚革命民族主义是塑造利比亚民族国家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政治力量,但利比亚现代化改造主要侧重于意识形态方面,且有明显的"乌托邦"和"理想化"色彩,无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作为革命民族主义的倡导者,卡扎菲在过去的30多年既没有促成阿拉伯民族的大一统,也未将利比亚改造成伊斯兰社会主义强国.伊拉克战争后,利比亚现代化开始从革命民族主义向超越民族主义转型.从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说,利比亚现代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伊拉克战争只不过是一股强大的外动力.从现代化转型的客观后果来说,它使利比亚融入了久别的国际社会,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利比亚国家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以来,利民兵武装组织日益滋生坐大,已逐渐成为左右利安全局势和政治过渡的关键势力。2014年5月以来,利政治危机加剧,民兵武装火并频仍。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后,其国内长期掩盖的教俗矛盾、地区矛盾和族群矛盾迅速爆发,成为引发利民兵武装冲突的温床。同时,地区国家插手利比亚事务,进一步加剧了利冲突烈度并拖长了冲突周期。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战争已尘埃落定,然而由其引发的思考应该说刚刚开始。其中引人瞩目的一项就是美国白宫和国会围绕“宣战权”的“府院之争”。虽然被美国人捧为圣经的《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会拥有“宣战权”,然而在实际战争中,总统往往先斩后奏、先战后报甚至不报。此次奥巴马政府面对利比亚战争也没有例外,这再次引起了国会的极大不满。两党议员纷纷谴责奥巴马没有遵守宪法以及1973年的《战争权力法案》。而奥巴马则辩称,利比亚行动不算“战争行动”,因此无需得到国会的批准。其实,  相似文献   

10.
法国在非洲事务上一直扮演十分活跃的角色,对非政策是其对外政策的主要支柱之一。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集中关注2011年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的特点变化,主要以法国在利比亚和马里的军事行动为个案,通过分析法国在两次军事干涉中的参与动机、干涉形式和战略考量,进一步明晰法国对非干预政策新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卡扎菲外交思想与利比亚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扎菲的外交思想是指导利比亚外交实践的重要依据。它来源于利比亚的历史、伊斯兰教传统的熏陶和纳赛尔主义的影响 ,其基本内容是追求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反对西方强权和传播伊斯兰教。卡扎菲的外交思想具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特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利比亚对外政策既取得了重要成就 ,又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利比亚的困境促使卡扎菲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逐步趋向于务实、温和的外交政策 ,谋求在现存国际秩序框架内维护利比亚国家利益 ,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 ,并把非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卡扎菲外交思想的变化是基于其理性判断的结果 ,而非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2.
不干涉内政是中国所倡导的国际秩序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利比亚和叙利亚危机中这一原则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冷战结束后,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以人权干涉主权成为一种国际行为范式,并有得到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支持的趋势,这也使得中国外交面临一种两难困境.孟子在2000多年前齐燕战争时期关于仁义干涉的思想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洛克比空难事件之后,利比亚备受国际社会制裁之苦,阿拉伯国家在帮助利比亚解除制裁方面无所作为,促使利比亚将外交政策重点转向非洲.卡扎菲高举泛非主义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使利比亚摆脱了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处境,并在非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起,美国已经开始对驻韩美军进行调整,以便将驻韩美军转变为可以干预亚太乃至全球事务的“机动军”。驻韩美军的这次调整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原因:以自动介入转变为以灵活选择的方式来遏制战争;随着驻韩美军实力逐渐增强,美军弥补韩军事力量不足的必要性已有所下降;由控制朝鲜半岛转变为辐射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军事基地。但是不管驻韩美军如何调整,在未来美国对朝鲜动武可能采取的空袭利比亚模式、阿富汗战争模式和伊拉克战争模式中,驻韩美军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预防性战争是在权势结构中占据优势的国家为预先阻止本国与敌手之间不利于己的权势转移而发动的战争行为,其战略目标在于继续维持本国的权势优越地位和安全环境,旨在使用武力来延缓、阻止当下已经显现、日后可能会更加危险的战略未来。预防性战争是国家战略的一种运用方式,权势转移及由此引发的恐惧是其产生的两大基本动因。预防性战争为现行国际法所禁止,但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却往往对之持有理论同情。作为当前国际秩序的霸权国家和守成大国,美国在历史上发动的预防性战争数量有限,但预防性思维却长期在美国的战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演进,预防性思维在美国当前对外战略中突现,面对崛起国实力发展,美国未来仍有发动预防性战争的可能。阻止预防性战争爆发的根本,在于超越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中国的和平发展有望为突破"国强必霸"""国强必战"思维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连日空袭和西方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直接参与科国内的战斗,开创了联合国在处理主权国家内部事务问题两个危险的先例。这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欺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小国家开了新的绿灯,将对国际安全与和平和联合国成员国的主权带来严重威胁和后果。为了制止和遏制这种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的行径,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应立即行动起来,一是对《宪章》的有关条款作出明确的定义;二是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独立监督机制,审议和监督安理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三是安理会立即召开会议审议1973号决议执行情况,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为切入口,通过考察后冷战时期北约内部有关北约存废的争论,分析北约战略转型的过程,指出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显示其依然是跨大西洋联盟的主要协调机制,北约战略转型基本完成和定型.目前北约已经成为以共同价值为导向,具有明显进攻性的政治-军事同盟组织,其活动范围超越了自身边界.作为西方军事同盟,北约的对外干预将更为主动和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其目标则为扩大西方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性,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保护西方联盟利益,其行动将更注重在形式上尊重联合国,努力与欧盟和俄罗斯协调从而加强合法性.为了有效地实施对外干预,西方军事同盟将运用“巧防务”继续保持军事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西亚非洲》2015,(2):3
激荡的中东变局已逾4年,震荡不安之波未能在中东大地完全停歇,地区内冲突交织进发,一些主要国家力量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大变动中此消彼长,中东秩序加速演变。坐拥地区大国的埃及尚无暇顾及纷乱的区内他国,弥合国内社会分裂乃当政者之要务;利比亚徘徊在内战的边缘,陷入两个政府的困境;叙利亚大选虽已落下帷幕,但仍在战争的苦痛中挣扎;也门政局  相似文献   

19.
四、伊战后美国对"无赖国家"的政策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伊拉克作为一个"无赖国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及世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美国希望通过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对其他"无赖国家"起到震慑作用。伊战后,利比亚、叙利亚等一些所谓的  相似文献   

20.
秦天 《国际资料信息》2011,(12):24-26,30
今年10月20日,卡扎菲兵败身死。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一度占据国际舞台中心的利比亚将逐渐回归原位,但其动荡与战事却成为观察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绝好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