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婆的味道     
柯卫军 《人民公安》2009,(12):63-63
五十一年前,外婆带了我年幼的母亲远走他乡。16年前,外婆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了,把对故乡亲人的残缺记忆留给了我母亲。我依据母亲断续的记忆经过十几年查找,终于找到了母亲的故乡和堂姐,为了圆母亲重新有娘家依靠的梦,我们一家人驾车9个小时来到秦岭腹地的一个小山村。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味道     
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带着 妻子和儿子。今天早上,温柔的阳光从窗外一缕一缕地飘进来,斜斜的,和着炊烟,在亲人们亲切的脸上愉快地荡漾着。就在这样一个远离闹市的乡间的早上,我做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冲动是在瞬间产生的。当时,我正盘算着与父亲一道走亲访友,一回头,猛然瞥见了父亲脸上刺眼的胡须,一根一根地挺立着,已遮住了他的鼻孔,使父亲显得十分的老态和萎缩。我心头猛地掠过一种异样的感觉。我说,爸,你的胡须好长哟,剃一下嘛。剃须刀是妻子托人从国外买回的。我的手指在父亲皱褶的脸上不断地摩挲着,生生的,怯…  相似文献   

3.
中国好味道     
薛梦婕 《今日浙江》2013,(12):56-57
石榴花染红了五月,香囊在微风中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端午又至。嘉兴是一座江南风情浓郁、水乡神韵独特的城市。7000年前在这里孕育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  相似文献   

4.
爱的味道     
周礼 《人民公安》2010,(9):64-64
我的邻居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姓王,曾做过某局的局长,熟识后,我叫她王阿姨。王阿姨的家道殷实,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加拿大工作,女儿在北京一知名医院上班。本来儿女都想把她接到他们自己身边生活,可王阿姨无法舍弃故土,死活不愿去,儿女拿她没有办法,只好一年回来看她一次。  相似文献   

5.
离开长沙那年,我6岁。 6岁的孩子记事不多,就连我家是住在韭菜园还是贺家塘,也记不住。只记得舅舅家住马益顺巷,因为成年以后还去过。外婆家住的地方,就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经常到外婆屋里玩,每周一次。妈妈是外公的长女,我是外公的长外孙。外公早逝,我没见过,只见过外婆。外婆是妈妈的继母,对我倒是不见“外”,当亲外孙疼,好像比对孙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还疼些。长辈们说那是因为我长得乖巧。这也未必。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那么,百年企业文化是什么?我认为,其核心就是人格文化:  相似文献   

7.
温龙 《今日海南》2007,(12):17-17
任何社会部有其主流文化,也部有与之相适应的主导文化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倡导的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七大专章论述了文化建设,旗帜鲜明地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作为一名宣传文化工作者,我倍感欢欣鼓舞。然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是朝夕可为之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宽泛的文化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整体集合,而每一个族群的文化则是这 个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台湾族群文化纷繁复杂,但其有着一定的文化文法。对异文化的理解,我 们应着重探讨和分析文化现象之后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对台湾族群文化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 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9.
黄远璐 《中国保安》2013,(23):75-75
漂泊在城市里,总爱去面馆吃一碗手擀面。屈指算来,我离开老家快十多年了,总忘不了的还是母亲做的手擀面。  相似文献   

10.
王晓华 《文明大观》2003,(12):49-51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其文化的影响力也自然非他国所能匹敌。好莱坞大片之风靡全球便是例证之一。然而我们了解的美国文化通常仅是美国的大众传媒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最能代表美国人自下而上状态的日常生活文化则由于地域的阻隔而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晓。我利用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访问的机会,有意识地体验真正民间性的美国文化,尽可能深地沉浸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遂有了这篇美国日常生活文化四题。  相似文献   

11.
前一阵子在新疆进行了一次企业文化的培训,我发现虽然现在大家很关注企业文化,但是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6,(5):5-5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前进.包括文化上要前进,一定要吸收别的民族的文化.我叫‘异质文化’,二者融合.吸收了营养。民族的文化才能发展壮大,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味道     
北京的春天向来多风,这一晚则更加凛冽了。与朋友约好在王府井街上的一家餐厅见面,我怕冷,打车直奔约好的地方,提早很多,我便挑了一处能看到街景的座位,取暖等人看景——窗外就是王府井小吃一条街。这里因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而闻名,来这儿的人们既品了美食,又逛了王府井,这里永远都有流动的图画。华灯初上,当我的目光毫无目的地游动时,一对年轻夫妇的身影定格在我眼中:他们衣着华丽,神采飞扬,每人都拎着两三个购物袋,显然他们确实走累了,刚到卖酸辣粉的摊位前,两人就同时把购物袋放在了脚边,这时,男人快步走过去,一会儿,他只端了一碗…  相似文献   

14.
齐玉新 《当代广西》2013,(24):52-53
石锋,以一手别样的小楷书法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于是我开始留意他的创作。石锋的小楷,我是很喜欢的,他笔底流露出来的那种味道,显然和时下众多小楷作者的风格不一样。比如,他的结字看似平整,然构字却颇有巧思,线条的走向、粗细的搭配、长短俯仰的摆放,都能见其匠心之处,这样的结构看起来很好玩,也很耐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15.
杨斌庆 《世纪行》2006,(6):45-46
一 神秘的荆山山脉、武陵山脉,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颇受文化界学术界人士的青睐。在百花盛开的五月中旬,我陪同北京来访、出生楚地的作家萧洪驰、导演魏晓平到这里文化寻根。由于心诚志笃、苦苦寻觅,又有各级政协组织的帮助,终于窥见了古代文化的一些遗踪。  相似文献   

16.
学生文化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战后日本大学的学生文化经历了“学习型文化”和“娱乐型文化”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过程。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界,“娱乐型文化”在大学校园长驱直入,最终逼退“学习型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平成萧条”带来的“学习型文化”返潮,在本质上已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学习型文化”。如今,日本大学学生文化中,注重人格完善、教养培育的“学习型文化”依然在不断衰退。  相似文献   

17.
黄诚 《前沿》2012,(4):39-40
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文化强国战略有机统一起来了。本文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证人手,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的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应文化宣传部门之邀,年关前夕,我有幸参加了到太公场镇的文化下乡活动,我和另外两位同志负责为农民兄弟现场写春联。  相似文献   

19.
守望 创新     
做文化的守望者和创新者,是我的追求和执著。1986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我从江苏淮阴来到上海,开始了单纯的“城市戏曲”创作。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全球文化趋同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使命,就是更自觉、纯粹地保护传统、延伸传统、激活传统,让传统“复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即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创建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逐步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