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透露,中国的增值税为17%和13%两档。相比较,欧洲平均为10%,日本为4%。增值税是一种间接税,虽后往往是由消费者来埋单。普通工薪阶层一辈子要缴多少税?答案是至少100万元。国人所缴的税并不仅仅是工资单上的缴税数额.因为中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税收总额中只有6%左右来自个人所得税,70%以上都来流通环节的流转税。  相似文献   

2.
近日,山西省襄垣县工商局在新建的襄垣红盾网开通了“网上投诉”平台。这是襄垣县工商局除了电话投诉、电子邮箱投诉,为消费者开通的又一个投诉“快车道”。近年来,襄垣县工商局紧紧围绕工商职能,积极服务消费者,为消费者搭建了多个投诉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消费者解决问题。2010年.襄垣县工商局共接到消费者投诉39个,并全部予以解决,消费者满意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6B):82-83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我国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中,因当事一方企业违反合同约定、拒不履行合同义务、或恶意欠款不还的案件超过了60%;在工商部门查办的企业中.因无证经营、假冒名牌、仿造名牌、侵犯专利和知识产权而被查处的企业就占到了90%:在消费者保护协会每年接到的消费者的投诉中,涉及消费欺诈的投诉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商务部企业信用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每年因为企业诚信缺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合同欺诈、欠债不还、  相似文献   

4.
日前从广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投)诉举报中心传出消息,该市的一些维修企业近来竞打着“国美”、“苏宁”知名电器商的旗号上门骗取消费者,不仅电器没修好,还通过夸大故障、漫天要价等方式讹骗消费者的大笔维修费,且因其宣传单上提供的是虚假地址而令消费者难以维权,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6月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消费者以欺诈为由要求经营者双倍赔偿案件的数量突然增加,已不再成为社会焦点的消费者双倍索赔问题再次引起了人民法院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蕊 《检察风云》2010,(10):16-17
丰田召回在中国的“差别态度”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震怒还未过去,又一外资品牌——肯德基陷入了“秒杀门”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外资企业在面对中国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敢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承诺。面对中国市场消费份额的逐步加大,外企是否应该重新改良其在中国市场的“责任态度”?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企业侵害的过程中,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还需如何完善?  相似文献   

7.
陈东升  李中 《政府法制》2009,(12):11-12
浙江省工商部门近日连续查获几起酒水商业贿赂案。据悉,这仅仅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其背后隐藏着由来已久的行业潜规则:厂家和供应商为开拓市场,支付“进场费”、“管理费”、“促销费”、“展示费”等给零售商,严重妨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而最终的冤大头无疑是消费者——因为所有的经营成本全部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相似文献   

8.
郭东阳 《检察风云》2013,(23):38-38
在全民狂欢的同时,消费者网购权益受损的现象也日益突出。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网购—旦遇到问题,雏权过程中会面临难题,网购多属于异地购买,而工商部门是属地管理,  相似文献   

9.
当衣服是在家洗还是送去干洗店洗再次成为消费者两难选择的时候,信誉蒙尘、形象不佳的干洗店怎么洗干净自己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2,(13):42-43
每逢节假日,大大小小的商场都被喜庆的颜色装扮点缀一新.促销的喇叭声音一阵高过一阵,购物的人群熙熙攘攘。在这样的氛围中。消费者的所有购物欲望都被激发了出来。然而,节假日购物,消费者应当谨防被“打折”、“促销”活动侵害合法权益.谨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过期变质商品。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企业名称中间还是在所生产或销售的商品名称之前加上“汉味”二字,对同处武汉地域范围内的消费者而言,很难将“汉味周黑鸭”与“周黑鸭”二者区分开。而且,在“汉味周黑鸭”外包装上使用与“周黑鸭”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标识、包装或装潢的情形下,势必引起“汉味周黑鸭”与“周黑鸭”之间的混淆,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误认。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各种促销活动的宣传广告及海报中,都会有这么一句话: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公司)所有。正是这么一句话,使得不少消费者大为光火,本来是冲着优惠条件去购物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一肚子郁闷:“免费美容”必须要购买其高价化妆品,“饭菜八折”却不含海鲜和酒水,“买一送一”实际上送的仅是价值极其微小的一件小礼品……有个别消费者去找商家理论,  相似文献   

13.
吴刚 《当代审判》2003,(3):51-51
在日常的生活中,存在大量小额消费纠纷久调不决的现象,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即使有些消费者敢于把侵害消费者的商家告上法庭,但起诉成本高,手续繁琐,诉讼时间长,可以说是历尽艰辛。虽然胜诉,而其付出的代价却是高昂的。如何使现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的运行,设立专门的法院和法庭,处理小额消费者争议纠纷,新加波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吕斌 《法人》2010,(8):66-67
作为商家,应该十分欢迎自己的产品被消费者购买——不论是何种用途。但是著名家居生产商宜家似乎并不这样认为。6月底,有媒体报道宜家上海店对于涉嫌“网络代购”的消费者采取了抵制措施,将频繁、大量消费的消费者列入黑名单,并拒绝向其出售宜家商品。一时间,对于宜家拒售事件的探讨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购物返利”网站开始兴起。作为新兴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购物能够返利自然让不少消费者叫好。但如今,有的返利网站模式开始变味,涉嫌传销,不卖商品,靠发展下线赚钱等,继而扰乱市场。因此,消费者要理性辨别返利网站,规避返利购物风险。  相似文献   

16.
肖赣贞 《检察风云》2023,(20):78-79
<正>在利用消费者的“感性”进行营销的直播间里,能够保持“理性”的才是赢家。所谓的“名人效应”将逐渐被商品带给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所取代,从而成为消费者理性选择商品的重要标准。本质上是冲动消费起初,短视频只不过是人们分享日常生活的一种载体。之后,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带货主播,  相似文献   

17.
王绍芳 《政府法制》2008,(19):61-61
近来,银行客户资料、购房者资料以及消费者订餐、预约服务所留下的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泄露大有蔓延之势,就连到医院做孕检的准妈妈们也难逃“泄密门”。8月25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门增加规定,明确提出要追究泄露、窃取、收买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责任。但是,因个人信息无端被泄露而深受电话、短信骚扰之苦的消费者们纷纷呼吁,应尽早出台专门法律法规与刑法配合对个人信息予以保护,让消费者能够真正安心消费。  相似文献   

18.
从“东芝”、“三菱”事件看中美群体诉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到“三菱汽车事件” 2000年上半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日本东芝公司的笔记本电脑被发现存在严重的质量瑕疵。东艺公司已与美国消费者达成庭外和解,共赔偿10亿美元。而对中国消费者,开始是能瞒则瞒,后来瞒不住了就统统给个“补丁”。大多数中国人当然非常气愤和难以理解。为什么一样的消费者不一样的待遇?东芝公司解释说“美中两国存在法律差异。”我国两位知名法学家梁慧星、杨振山都认为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对产品质量方面有十分清楚的规定,在…  相似文献   

19.
沈峰 《江淮法治》2012,(11):35-35
国家工商总局今年初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遏制消费领域“霸王条款”现象,将在全国组织开展“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行动”。 所谓“霸王条款”.就是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限制消费者权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审判》2014,(4):87-87
如今,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许多网站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淘宝网上的许多商品页面上都出现了“7”或“7+”样式的标识。这就表示,这件宝贝所在的店铺将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优质服务——超过7天,消费者仍然可以享受“退货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