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侦察英雄杨子荣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他的形象通过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塑造,广为流传。为纪念这位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侦察英雄,1966  相似文献   

2.
赵希华 《世纪桥》2004,(2):62-62
杨子荣是我军在东北剿匪斗争中涌现出的一位传奇英雄。他的战斗事迹和光辉形象通过小说《林海雪原》和据此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而被世人熟知。可这位传奇人物是如何牺牲的及牺牲后的一些故事却很少有人了解。1947年,经过我军2年多的追剿,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基本被消灭。  相似文献   

3.
正1946年秋到1947年春,我军在原东北合江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剿匪斗争。这次剿匪行动对后来东北全境解放具有深远意义。在这场艰苦的剿匪斗争中,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著名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创作即源于这段历史。匪患猖獗,东北剿匪势在必行1946年4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  相似文献   

4.
张博 《奋斗》2020,(7):66-67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随着小说《林海雪原》的出版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成功演出,剿匪英雄杨子荣独闯匪巢、活捉座山雕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更让故事中的原型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迹家喻户晓、闻名遐迩,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5.
<正>"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随着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问世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侦察英雄杨子荣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那么,杨子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东北剿匪斗争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剿匪斗争的胜利,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东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东北匪患在历史上由来已久,长期为害人民群众,从来没有根除过。特别是“八一五”以后,东北土匪的性质、数量、规模和作用都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我军为党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针对国民党收编加委的反动土匪武装的猖狂活动,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根据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我地方兵团组成剿匪部队,采取坚决彻底消灭的方针和军事上严厉打击、政治上分化瓦解及  相似文献   

8.
<正>东北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茫茫无际的白雪,这个充满诗意化的自然背景,却承载着革命与历史赋予的重担,《林海雪原》中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一种自然环境之中。1946年冬,鉴于国民党溃逃部队和土匪袭击了杉岚站,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上级命令团参谋长少剑波带领小分队入山剿匪,奇袭奶头山之后,杨子荣以许大马棒副官胡彪的名义混入威虎山,经历了多番的斗智斗勇,杨子荣光荣完成了少剑波交给他的任务,里应外合,一举  相似文献   

9.
三卷100万字的宏篇巨著《大东北剿匪记》,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30万字的《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也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两部系列作品是我省驻军32岁的新闻干事刘小艺,用四载业余时间创作的处女作“双胞胎”.1946年春,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建立东北根据地.我军调动30多万主力和地方部队开展气壮山河的剿匪斗争.《大东北剿匪记》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惊险传奇的特殊战斗,展示了根据地参军、支前、土改和辽沈战役多种场面及东北解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月初,徐克导演的影片《智取威虎山》正在拍摄过程中。因为故事的蓝本是我丈夫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在剧组的盛情邀请下,家人陪我前去片场探班。饰演杨子荣的张涵予见我来了,激动地说起自己的"杨子荣情结":"能演剿匪英雄杨子荣,真是圆了我童年的梦想了。"原来,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张涵予,儿时深受样板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和评价全国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从《中国大剿匪纪实》虚构荣昌剿匪情节谈起蓝祯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罗国明编著的《中国大剿匪纪实》一书(以下简称罗书)中,有关于四川省荣昌县解放初期剿匪斗争重要情节的一段记载。我是当时荣昌剿匪斗争的...  相似文献   

12.
于佰春 《党史纵横》2008,(12):55-58
50年前问世的长篇巨著《林海雪原》,描写了解放军小分队牡丹江剿匪的英勇战斗,成功发塑造了侦察排长杨子荣,他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激励过几代人,并且风采依然。但是,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林海雪原》问世之初,曾围绕小说和英雄人物杨子荣发生过激烈争论和评议;  相似文献   

13.
陈雷 《党史纵横》2013,(2):31-32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掌握东北成为国共两党谁主沉浮的关键,双方都深知:得东北者得天下!9月15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组建东北中央局的通知。翌日清晨,11名主要领导随苏军代表一道,乘飞机由延安出发,直飞沈阳。10月11日,毛泽东结束重庆谈判返回延安,即刻决定增派高岗等人去东北,进一步加强东北局的领导力量。率先在全国开展武装剿匪斗争  相似文献   

14.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东北展开激烈斗争。为把黑龙江建设成东北的大后方和巩固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9月15日成立东北局,并派遣大批干部奔赴东北。国民党一方面向东北迅速派兵,另一方面派遣接收大员、特务分子进入东北各地,网罗伪警宪特和土匪武装。一时间,黑龙江地区群魔乱舞,土匪多如牛毛,给我党的根据地建设带来极大困难。我的剿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5.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今烟台市牟平区),1917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曾参加大小剿匪战斗上百次,均出色完成任务,被授予"侦察英雄""战斗模范"称号,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闽浙沿海匪患十分猖獗。我剿匪部队不断进剿,使海匪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据点。残存的海匪变得更加狡猾凶残,匪船伪装成渔船、商船和民船继续四出窜扰,剿匪斗争更加艰巨复杂。华东军区剿匪部队以变应变,组织了精悍灵活的剿匪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1,(5)
正"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迹家喻户晓,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华儿女。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烟台牟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秋,他参加了八路军,后随部队开赴东北,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杨子荣接到上级摸清"座山雕"匪穴情况的任务。"座山雕"——张乐山15岁当土匪,18岁当匪首,在匪徒中颇有声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说《林海雪原》及由此改编的电影、京剧、电视剧的热播,侦察英雄"杨子荣"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作家笔下的"杨子荣"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经过艺术加工塑造出来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杨子荣"的人物原型充满好奇。经过长时间的寻找查访,直到1974年,侦察英雄"杨子荣"的身世之谜才被破解。小试身手劝降土匪其实,"杨子荣"的人物原型真名叫"杨宗贵",1917年1月28日,杨宗贵出生在山东牟平宁海镇嵎峡河村。  相似文献   

19.
冀察热辽地区包括原热河省和察哈尔省的一部分以及现在的河西走廊、冀东地区,是沟通华北、东北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日本投降后,中央和晋察冀中央局先后派万余部队和千名干部到热河建立了冀热辽中央分局和热河省党、政、军领导机构。这时,冀察热辽地区下辖热河省、冀东区、冀热察区,共下辖15个地委(专署、军分区),69个县(旗)市,有人口1600万,土地8000万亩。冀察热辽各个地区的情况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经历过剿匪斗争。本文反映的是热河和辽西地区抗战胜利后的剿匪斗争情况。  相似文献   

20.
史宗义 《世纪桥》2011,(2):44-47
东北地区历来匪患猖獗,尤其是民国以来,形形色色的土匪占据一方,危害百姓,扰乱社会治安,是当时社会的一颗毒瘤。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向东北源源不断地派去大批兵力。但是,东北地区的土匪在蒋介石的拉拢下,纷纷与我军作对,妄图趁火打劫,掠夺胜利果实。为了实现经营东北的战略思想,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我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兵力,进行剿匪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