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物价问题与人民生计息息相关,政府稳定物价责无旁贷。去年以来,政府所采取的若干措施是有效果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政府稳定物价、干预市场物价要把握分寸,一方面不能放任物价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又不能太具体、太过度。  相似文献   

2.
信息超市     
《新疆人大》2010,(11):25-29
阜康市人大督促政府平抑物价为保障民生,平抑物价,近日,阜康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监督政府平抑物价工作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政府及所属部门平抑物价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督导检查,有效遏制了近期"跟风涨价"的不良风气。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市场没有发现恶意囤积、哄抬物价行为,所监测  相似文献   

3.
未来如果要继续"保增长"的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将经济增长率推高到9%~10%,则可能会带来物价高涨。由于物价反应滞后半年到一年,因此,虽然当前通胀不明显,但压力其实很大。因此,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转向中性的、稳健的宏调政策,保证中速增长,并从容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国物价形势依然严峻。一些上涨因素将使2011年上半年物价在较高水平上运行。首先,农产品价格仍在上行通道。近几年劳动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和土地价格等上涨,将直接促使粮食、蔬菜等价格在2011年继续上涨。我国政府近期调高了一些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如红小麦、  相似文献   

5.
未来如果要继续"保增长"的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将经济增长率推高到9%~10%,则可能会带来物价高涨。由于物价反应滞后半年到一年,因此,虽然当前通胀不明显,但压力其实很大。因此,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转向中性的、稳健的宏调政策,保证中速增长,并从容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今后一个时期价格改革新形势的需要,使国务院能迅速掌握全国的价格改革重要动向和市场物价的变化趋势,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决定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派驻物价特派视察员。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5年的物价仍将维持在高水平上,但物价涨幅逐渐回落,不过这一回落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 与1988~1989年的物价上涨相比较来看,那次物价上涨从1988年2月起物价涨幅超过10%以上,以后逐月上升,经过  相似文献   

8.
10月15日到21日召开的全省专(州)、市物价工作会议,着重地讨论了中央物价会议精神和今后物价方针,并根据中央关于物价管理权限下放的精神,制订了我省市场物价分工管理办法。现将该办法随文下达,希各地研究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中国市场物价涨幅连续低于10%,这个数字给百姓和政府些许宽慰。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邱晓华提醒:要警惕利益驱动型涨价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冲击。 邱晓华说,当旧的利益格局已打破,而新的市场秩序尚不规范时,控制物价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重视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对物价带来的影响时,更要警惕利益驱动型涨价的冲击。据邱晓华分析,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陈俊豪 《前沿》2012,(9):88-89
随着新一轮资产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持续攀升的物价不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而且诱发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临经济过热、通胀预期压力的增大,政府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治理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政策工具来关注物价背后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8,(24):10-12
从银根紧缩,到放贷适度放宽;从购销两旺,到市场疲软:从原材料的冲天上涨,到跌落谷底;从“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到“一保一控”(保增长、抑通胀)……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2008,终于在我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浙商的奋力拼打中行将结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岁末的浙江经济正呈现出“增长平稳、物价回落、转变积极、民生改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形势》的作者高连奎是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的提出者。照他的设想,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政府指令来抑制物价,另一个是政府通过税收等间接手段来影响物价。前一个办法在计划经济时代实  相似文献   

13.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0,(24):10-11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趋势抬头。到9月份,物价普遍上升。“正是这个时间,不少群众向我反映,许多商品上涨幅度过快,已经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希望代表们能帮助老百姓缓解物价上升的压力。”12月9日,俞雪花代表告诉记者,当时她对物价上升已有所察觉,但不知道对群众的影响有多大。  相似文献   

14.
物价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国计民生。控制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是党和政府对经济问题进行重大决策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与难点问题。去年,民革北京市委就物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和问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关于控制物价涨幅的党派提案,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围绕这一提案,6月中旬,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民革北京市委、市物价局和北京经济报社联合举办了“’97北京物价走势论坛”,邀请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就北京当前物价走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物价上扬过猛牵动了千家万户,上至市府要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心颤。北京市市长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得不发出感叹:“物价上涨幅度过高”,“市场实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价格改革范畴。”这话说得很准确。尽管市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平抑物价的努力总是收效甚微,因为我们还没有从总体上驾驭价值规律,物价的每次高涨都使价格改革发生裂变,让人陷入束手无策的惶恐中。自拉开改革的帷幕,有过三次物价狂跃。第一次在1981年,那次尽管涨幅不大,但首次打破30年物价不变的格局,对群众心弦的撞击非同小可。第二次在1988年,物价飞涨引起的抢购风潮至今余惊未息。第三次在1994年5月以后,许多商品几乎每天一个价,老百姓骂娘干脆毫无顾忌了。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仅1945年9月到1948年12月批发物价就暴涨了782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连续军事溃败,隔江分而治之梦想破灭以后,被迫将全面崩溃的“政权”南迁台湾,给当时台湾的财政经济造成很大压力。人口猛增、恶性通胀、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经济状况十分困难。严峻的局面迫使  相似文献   

17.
吴官正省长在向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物价涨幅逐步降下来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稳定市场物价和抑制通货膨胀的10条措施,真正把控制物价涨幅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关键环节和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来抓。保持合理的投资规...  相似文献   

18.
物价关系经济全局,关系群众生活,关系社会稳定。去年农产品价格回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但物价总水平上涨不应超过社会的承受力。本文对影响物价涨幅因素做了概要分析.由此可见宏观调控物价涨幅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职工物价监督工作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截止今年二月,全国已有二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百六十多个城市组建了四千多个职工物价监督站(组),共有监督员二万八千多人。这支队伍在各地工会和物价部门的共同领导下,由工人、工会干部和退休职工组成。他们积极开展物价监督工作,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探索群众参与国家经济事务管理和监督的新途径,对协助政府稳定市场物价,打击乱涨价的歪风,促进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起了积极作用。职工物价监  相似文献   

20.
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已成为当前上牵国家经济平稳运行、下牵千家万户民生冷暖的第一焦点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物价问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