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去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城市里的市民都明显地感觉到,身边的流浪乞讨人员正在不断增加。繁华的商业街、热闹的公交站点,随处可见穿着污脏的乞讨者。对此,城市的管理部门与治安部门深为之困扰。一方面,乞丐有乞讨的权利,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里都有乞丐的存在,华盛顿白宫前的草坪上有,莫斯科的红场上也有;另一方面,如今我国的乞丐大有组织化的倾向,即许多乞讨行为已经不是个人的求助行为,而成为在丐帮头目指挥控制下,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诱发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社会文明和社会治安。城市管理者应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资源对乞讨行为进行限制,在尊重乞讨者人权的同时保护多数人的人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由于仓促出台,存在一些不足,应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为此,政府应健全社会保障福利救助制度,加速宪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论流浪乞讨人员的社区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微 《中国民政》2005,(4):14-15
社区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共同体,其独特性在于强化家人、邻居、各人群及单位之间的联系,提供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社区支持在防止不良乞讨行为、减少流浪乞讨行为的负面影响、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具体照顾、动员社会资源形成全民支持局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流浪乞讨人员的社区支持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有权适度限制乞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目前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争议。如,有的学者认为,“行乞权无非是指处于贫困无度而不得已被迫向社会或他人乞讨而获得生存的权利,所以,行乞权的本质是乞丐这一穷人群体的生存权。”(农夫:《行乞权:穷人的道德权利》载2004年2月5日《法制日报》)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法律虽然不会完全禁止行乞,但出于公共利益、他人利益,必定限制行乞。”(郝铁川:《限制乞丐同样是一种文明》载2004年2月26日《法制日报》)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因为惩罚假乞讨而禁止真乞讨。“如果禁止乞讨,势必使得一部分无其他谋生手段和技能的人去偷去…  相似文献   

5.
去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城市里的市民都明显地感觉到,身边的流浪乞讨人员正在不断增加.繁华的商业街、热闹的公交站点,随处可见穿着污脏的乞讨者.对此,城市的管理部门与治安部门深为之困扰.……  相似文献   

6.
去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城市里的市民都明显地感觉到,身边的流浪乞讨人员正在不断增加.繁华的商业街、热闹的公交站点,随处可见穿着污脏的乞讨者.对此,城市的管理部门与治安部门深为之困扰.……  相似文献   

7.
苗家平  赵红 《中国民政》2008,(12):57-58
云南省大姚县出台《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救治工作暂行办法》,对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医疗救治。救助管理站加大资金投入,配置标准化的救助设施。根据不同的受助人员,采取不同的救助方法。对儿童的救助,由专人进行教育和管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实行监护式管理。并结合救助特点,在节假日,上街服务,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9,(5):118-119
新华社8月初报道,民政部、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与以往的流浪乞讨管理政策相比,通知首次提出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区别对待”的管理手段:对正常的流浪乞讨人员,要积极引导他们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相似文献   

9.
龙晟 《中国民政》2005,(5):34-35
自《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很多城市出现了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的现象,并给城市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于是,一些城市的市政管理部门纷纷表示要"禁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中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乞讨队,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帮助和救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运用法律手段帮助和救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家庭抚养、学校教育、民政救助、司法制裁要紧密联合起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承担起这份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