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些年,我"走走党史",首先断断续续地走完了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同时也走了红二十五军的部分长征路。这里,根据我"走走党史——长征行"的体验,谈谈对红军长征若干问题的一些看法。一、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红军长征早已成为历史。但对它的研究仍然是个常研常新的课题。在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我萌生一个疑问: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全面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既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个超越时空且具有极强"语义承载能力"的独特概念。在红军长征的概念意涵中,既包含着"跑"与"追"这样的具象话语,也含括着"苦"与"乐"这样的叙述话语;既有"对"和"错"这样的路线话语,也有"胜"与"败"这样的辩证话语,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危"和"安"这一转折话语。中共话语中的"长征"是一个"行动"概念。中共一方面突破"长征"概念的意义空间,拓展它的"语义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赋予其新的历史语境,形成新的概念话语和实践表达,并最终成为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过广西突破湘江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八十年后深情纪念,缅怀先烈,让历史告诉今天和未来,同时引发思考,如何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高校有"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使命,长征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如果上升到"红军学"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重内涵发展,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胜利是由于蒋介石的放水"、"九九密电不存在"、"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重读历史"、"历史解密"等外衣的掩盖下甚嚣尘上。这些观点歪曲篡改历史事实、丑化红军的形象,试图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系统分析、辩驳以正本朔源,弘扬长征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长征里程甚至超过了两万五千里;从结果来推测目的,将蒋介石的军事失误同于"放水",无疑是颠倒黑白;"九九密电"虽然原稿缺失,但大量当事人形成的证据链不容虚无;红军不仅打出了北上抗日的宣传口号,而且进行了抗日宣传和抗日斗争。只有破除长征史话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才能保证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战火纷飞、条件十分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到处"张贴宣传品","大贴五色标语画报",在沿途山崖上、石桥大柱上、地主的宅子以及庙宇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幅颜色简单而又醒目的各类宣传画。这些宣传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长征岁月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讴歌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长征中的宣传画,首先描绘了红  相似文献   

6.
正力量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首先是精神的长征,其次才是身体的长征。若比体能、比武器装备,红军不如"白军";若比意志、比信仰,比战斗精神,"白军"不如红军。长征比拼的正是信仰和意志,最终信仰突破了"围追堵截",意志战胜了艰难险阻。"信仰的集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是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下的被迫战略转移,说白了,就是打了败仗。中国自古以来,鲜有败军成事者,李自成九宫山的败亡,石达开大渡河的覆灭,  相似文献   

7.
正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红军战士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在长征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600多场战役战斗。从湘江之滨的鏖战到赤水河畔的奇兵,从嘉陵江上的搏击到泸定桥边的呐喊,从乌蒙山中的回旋到陕北"直罗镇大捷",红军长征中一个个战役、战斗所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牛桂云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  相似文献   

9.
王勤彬 《当代贵州》2014,(10):47-47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捐资助学,利国利民。3月26日上午,在贞丰县白层镇这内村北盘江长征希望小学,由贞丰县人武部牵头组织的北盘江长征希望小学捐资助学仪式隆重举行。这是该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门搞活动的一项具体"促教"行动。1935年4月红军一、三、五军团和中央纵队长征到达贞丰县境内,在北盘江白层地域与守敌展开激烈战斗。200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针对当地学生上学难问题,由成都军区、贵州省军区共同援建北盘江长征希望小学,于2006年10月动工兴  相似文献   

10.
“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史著都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称为"长征开始"或"开始长征",甚至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提法既不符合史实,也易造成误解.本文论述了红军是何时开始使用"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5)
正湘桂边界的城步等地苗侗民间流传的某些独特食品(菜肴)一般是为了纪念本民族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但他们那里流传的一种名叫"红军长征鸡"的菜肴却是为了纪念当年红军过城步时特意保留下来的。"红军长征鸡"这道菜,苗侗民间俗称"纪念菜",它承载着一段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12.
祁禄山的红军标语2003年2月17日清晨,我背着沉重的行囊,跨过于都河,沿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开始了313天重走长征路的艰苦历程。当我踩着沙子与石块铺成的村道拐进深山里的于都祁禄山乡时,天完全黑了。第二天一大早,年轻的乡干部邹厚华就领我去看祁禄山乡的红军标语。他说;"我们乡的红军标语很多,可我搞不清这些标语是红军长征留下的,还是长年驻在这里的苏区红军写的。"祁禄山与国民党统治的白区相连,是中央苏区的前哨,经军和白军经常在这里发生拉锯战。这儿的老百姓称长年驻扎在这里的红军为"小红军",称长征时经过这里的红军为"大红军",这是根据人数的多少来称呼的。祁禄山乡是我在长  相似文献   

13.
正班玛县是一块"红色沃土",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近年来,班玛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红军沟"资源禀赋,把红色文化与时代价值相融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开创了一条欠发达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引领地方转型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长征时期,围绕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红军长征中的标语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与变化。从长征初期以土地革命等基本口号为主,到遵义会议后加入地方民谣等元素,以瓦解敌军、配合作战为导向,再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积极宣传"北上抗日",长征标语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灵活,功能也不断拓展,充分展现了红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饱含智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结束了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的会宁、静宁会合,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在陕北"落脚"。陕北成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吴起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脚点"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罗迈)说:"在到哈达铺前,在河边的一个圩场上,我看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少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6)
正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当中,历时最久、里程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的会议和进行的战役最多的省份。四川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可以说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输血机"。据不完全统计,长征中四川有4.5万余人参加红军,居各省前列。数以万计的四川儿女与红军将士一道,支援长征、保护红军、救治和掩护失散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为红军长征的  相似文献   

18.
红军湘籍将领──对长征胜利的历史贡献夏远生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举世瞩目的战略转移。数以万计的红军湘籍指战员参加了各路红军的长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红军将领参与领导了除红二十五军以外所有长征行动,对长征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通道会议到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党和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有3名女红军留下"半条被子"的故事;在贵州剑河县中都村(现镇江村),流传着"毛主席送毛衣"的佳话。从"半条被子"到"一件毛衣",成为军民鱼水情深、党群血浓于水的生动注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取得长征胜利、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大报之一,曾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苏区以及其后的红军长征有过集中报道。随着对战争形势和国共双方军事较量变化逐渐深入的了解,《申报》对红军长征的报道也慢慢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从蔑视红军力量,预言红军必定失败,到报道国民党重视红军有生力量、加紧"追剿",再到正面宣传长征的发展过程。通过《申报》对长征态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统区群众对中共形象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