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与林彪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林彪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没有朋友,除了谈工作,从不聊天.1959年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高等军事学院教员李德被选为秘书,与林彪朝夕相处五年.5年中林彪只吩咐秘书李德请过两次客,他自己没有出席,而是叫秘书或叶群代为招待.  相似文献   

2.
如何采访陈伯达 陈伯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政治秘书,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很多人问我,你是如何采访陈伯达的? 最初的采访,却是十分的艰难.这艰难是双重的: 首先,陈伯达虽然已经刑满,但是,他家隔壁便住着公安人员.因为陈伯达毕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曾是中国的第四号人物,即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所以必须保证他的安全和不受外界的干扰.正因为这样,尽管北京有那么多的记者和作家,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他的家门.  相似文献   

3.
沈志华 《各界》2013,(2):15-18
195O年9月美军仁川登陆后,林彪急招四野技术侦察局负责人到京,要求他们组建一支技术侦查队伍,准备随他赴朝工作。可见,林彪当时已做了带兵出征的准备和安排。  相似文献   

4.
刘家驹 《各界》2014,(6):59-61
1986年春,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约我撰写林彪传。虽说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要写一个已定性为“叛党叛国、谋害毛泽东主席的元凶”,我笔触的尺度怎么把握?编辑部主任王长龙给我消除疑虑,说他们编辑部准备为元帅立传,不能没有林彪,林彪是个特殊人物,写他的书,目前只能作为内部读物,出版计划已得到总政宣传部的批准,  相似文献   

5.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解放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予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2008年4月29日病逝。  相似文献   

6.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建国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邓小平、陈云等被"流放"江西时,他正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与邓、陈有过来往;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于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  相似文献   

8.
张健 《侨园》2009,(4):46-47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共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者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于稼祥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9.
又一种假     
中国在“打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假,一般是指把假的说成真的。最近我又看到一种假。这就是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把真的说成假的。林彪明明是自己出逃的,豆豆却公然讲林彪是被叶群绑架上飞机的。她为了推翻她过去写的揭发材料,又说:“自己(指林豆豆自己)过去写的东西‘很多是假冒伪劣产品’。”林豆豆过去揭发林彪的文章,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冒  相似文献   

10.
如今40岁以上的中年人,很少有不知道《欧阳海之歌》这本书的,人们互相传阅,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印数超过1000万册,这在中国仍至世界出版史上也是少有的.然而"胜也萧何,败也萧何"决定了这本书的命运. 1964年,在构思《欧阳海之歌》的时候,金敬迈就作了一个决定:在书里只引用3个人的话——毛泽东、刘少奇、林彪.道理很简单,毛泽东自不必说,刘少奇公认是毛的接班人,而林彪是当权的军委领导人,这两位不会倒.正是在这种判断下,在书里他为欧阳海的成长用浓墨重彩安排了这样的背景:在1960年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之后,深入广泛地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在部队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开展"四好五好"运动,出现了一茬又一茬的英雄,其中就有欧阳海……  相似文献   

11.
一 我是1965年11月入伍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卫生队,1967年4月调入二大队六中队。二大队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的警卫部队。1968年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被任命为六中队一分队队长,是林彪的“随卫”警卫员。林彪出行时,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从电视新闻中惊悉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全家极其悲痛,失声痛哭。小平同志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我们全家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恩情。 “是邓小平,给我第二次生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不少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3.
<正>1977年12月2日,胡耀邦召开中央党校党委会议,审议党史和党建教研室拟出的教学方案。在这个会议上,胡耀邦多次讲话。他的话简要而精辟。下面是依据会议记录整理的胡耀邦的讲话。中央文件怎么选?不能贴标签。因为是中央文件就是正确的,这是什么论啊?有些文件受林彪、"四人帮"干扰,错了就是错了嘛,部分错了就是部分错了,全错了就是全错。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反面材料光看文件不行,林彪、  相似文献   

14.
他叫李忠厚,他身材高大,眉宇间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显得很有主见。他在农村中办起的家庭企业及其贡献,受到人们的称赞,都说他是一个为革命前辈争气的后生。 一九六三年,李忠厚十七岁初中毕业。他带着“自来红”思想和高干子弟的傲气,应征入伍。一九六四年,他担任了莱部特务连的班长,这是他风华正茂的年代,聪明勇敢,生龙活虎。济南部队派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9,(17)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与世长辞了。 胡耀邦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78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  相似文献   

16.
一位同志谈起他们单位的书记,摇头说:“他呀,难得一笑,大家很难去接近他。”细问之,原来是该书记有个工作信条:如果整天嘻嘻哈哈,那么领导威信就会不高,就会“掉派”。因此,他总是板着面孔,或叫做“不苟言笑”。  相似文献   

17.
李根清 《各界》2014,(5):6-10
林彪说“都是例行公事” 1964年10月,我从首都警卫师调到林彪办公室,给林彪当了两年内勤。1967年新年一过被调到秘书办公室,协助机要秘书于运深做文件收发管理工作,不久被军委办公厅任命为林彪办公室保密员。关于这次工作调动,叶群同我谈话说:“首长这里的文件都是最高机密的。现在这个形势,从外边再调一个人来我和首长也不放心,所以决定叫你去管文件。你是党员,支部也认为合适。”叶群反复强调要“守口如瓶”。  相似文献   

18.
慕安 《各界》2010,(5):18-20
1971年8月20日,许文益到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为驻蒙古大使。刚到任就遇到“9·13事件”——林彪叛逃坠机温都尔汗,他与蒙古当局就此事件进行了一系列交锋。  相似文献   

19.
肖复兴 《党政论坛》2008,(22):26-27
三、里姆斯基一科萨柯夫 海军上尉里姆斯基一科萨柯夫,虽也是自学成才,却是“强力集团”中最有理论修养和成就的一位,他后来成为了彼得堡音乐学院专门教授实用作曲和配器法的教授,他的学生中就有以后的现代派大师斯特拉文斯基和格拉祖诺夫,而西贝柳斯当初也想慕名拜他为师,可惜最终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20.
滕叙兖 《各界》2011,(8):32-34
林晓霖是林彪的大女儿。生于1941年,其母是林彪前妻张梅。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1950年才回到中国。“文革”中,林晓霖因一篇辩论文章而获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