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梦想照进现实一副普通的竹板,在箱底沉默了40年,直到今年的正月十五那天。"竹板打,唱起来,心里高兴乐开怀……"在吴桥县张朝寺村的元宵晚会上,当68岁的赵迎兰老人唱起这段自编自演的快板书《我们的美丽乡村》时,现场一片欢呼叫好声。她的女儿、同样爱好文艺的张秋芬激动地说:"母亲有几十年没登台演唱了,今天她是太高兴了!"你见过堆积了几百年的垃圾山吗?你见过污水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5,(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人们很难见到的孔雀、鸿雁、美国火鸡、法国蕃鸭等特禽,如今在全椒县武岗镇小苏村已开始了规模养殖。“以往我只在电视上见过孔雀,没想到现在我却养了15只。呵呵,不出意外的话,这15只孔雀一年可获纯利2万元。这可多亏了我们的王书记啊!”孔雀养殖户苏金明笑容满面地说着。  相似文献   

3.
诫子书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母亲别说接听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见的世面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拗不过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为我带孩子。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  相似文献   

4.
做蛋羹要用温开水,做群众工作要有一颗"烧开"的热心。带着一颗"烧开"的热心,就能够真正走进群众,就能够与群众水乳交融。从农村老家来城里住的老母亲迷上了吃蛋羹。那蛋羹"水蛋交融",软嫩如豆腐脑,入口即化,味美营养,特别适合没牙的她。但我家人不会做蛋羹。我们吃的蛋羹是从单位食堂买来的。为了能让母亲经常吃到蛋羹,我和爱人试验了很多次,但不管怎样搅怎样调,做出来的"蛋羹"要么"蜂窝"太多,又老又有韧性,没有滑嫩感,要么干脆水是水,蛋花是蛋花,"水蛋不容"。我爱人厚着脸皮去请教单位食堂专门做蛋羹的大妈,那大妈说了半天,我爱人记了半页纸,但回来一做,还是不行  相似文献   

5.
小巫见大巫是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那这“小巫”和“大巫”都分别指谁呢?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叫张纮,是东吴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才华。有一次,张纮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向他好好学习。陈琳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实在差得太多,就好比是小巫遇见大巫,法术便无法施展一般。”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年初,《党的生活》举办"激情岁月"征文活动。刚开始,我并没在意,感觉自己的人生平平,没什么"激情"可言。后来,几位年轻同事也看到了这则"征文启事",便拿着杂志找到我说:"潘大哥,把你以前给我们讲过的边疆生活写出来,准行!"大家的鼓励增强了我的信心。于是,我把自己以前在祖国北疆边防部队执勤站哨的经历整理出来,经过反复修改,郑重地邮寄给了《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这首《三月三》让我终生难忘,不仅因为其优美的旋律,更因为歌中的"风筝"二字。因为风筝,父母的严厉管教让我一直铭记于心。1976年春天,我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春风乍起,万物复苏,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纷纷放起了风筝。看着大家尽情嬉戏,我心里痒痒极了。回到家,我缠着正在做晚饭的母亲给我做一只风筝。在我的百般撒娇下,母亲笑着答应了:"吃完饭就给你做。"  相似文献   

8.
老舍在美国说过,《金瓶梅》是中国最棒的一本书。这大概是他愿意抽出大量时间,帮助翻译《金瓶梅》的理由吧!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早就知道父亲在英国时曾翻译过《金瓶梅》,但一直没见到过。不要说舒乙没见过,就是老舍也没见过,书出版时,他早已回国了。实际上,《金瓶梅》因为写得很特别,西方一直很注意,海外版本很多。不久前,舒乙到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突然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向全军将士献上她的礼物——歌曲专辑《我的士兵兄弟》。《战士和母亲》是被收录于这个专辑中的一首歌曲。在录制《战士和母亲》这首歌曲时,录音棚里静悄悄的,大家各就各位,注意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出发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翰,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翰,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正>中产者的自我否定"你见过我这样没房没车,不敢生病,老了也不靠谱的中产么?""有房我也不是中产,我有压得喘不过气的房贷和永远都涨不上去的工资。""有房有车我就中产么?我天天都在焦虑,我精神上严重不中产。"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委托调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10个城市,对1658名个人月收入在各地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人不认同自己是中产。  相似文献   

12.
正母亲和我在夕阳下散步,她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务事,我有些心不在焉,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穿过马路就是广场了,看着过往密集的车辆,母亲突然放慢了脚步,腾出右手,犹犹豫豫地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我扬起头,蓦然觉得夕阳下的母  相似文献   

13.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11):21-22
谈及自己为何会在周建华落马后挺身而出,姚敏建对廉政瞭望记者说,我与他毕竟夫妻一场,对这个人还是有些基本了解。而周建华第二任妻子梁文瑶则说:"我只是个女人,没见过这么大阵仗,确实怕了。"  相似文献   

14.
<正>在省城工作多年的我,这些年来一种情愫逾来逾浓烈,就是总想回到生我养我的博尔塔拉大草原,去看看我老家的模样,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每当唱起《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首歌时,没等唱完已是泪流满面。母亲退休后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缩小了,母亲的情感世界越来越单调了。她把儿女们一个个送出家门,如同放飞了心爱的鸽子,又像撒出展翅高飞的雄鹰,让他们去追寻理想、实现梦  相似文献   

15.
做蛋羹要用温开水,做群众工作要有一颗"烧开"的热心。带着一颗"烧开"的热心,就能够真正走进群众,就能够与群众水乳交融。从农村老家来城里住的老母亲迷上了吃蛋羹。那蛋羹"水蛋交融",软嫩如豆腐脑,入口即化,味美营养,特别适合没牙的她。但我家人不会做蛋羹。我们吃的蛋羹是从单位食堂买来的。为了能让母亲经常吃到蛋羹,我和爱人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相思蔷薇     
有谁见过盆栽的蔷薇吗?我见过,以前我父亲就有一盆。父亲是我的继父。我两三岁的时候,父母离了婚,母亲改嫁。继父是一所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因右派言论被分配到我们这座小城。继父在大学里有一个女朋友,是华侨,家在马来西亚,毕业后回国了。继父去不了马来西亚,只好和女朋友分手。我小时候,继父总是愁眉不展地坐在书堆里,默默无声地看书。让我奇怪的是,继父的书  相似文献   

17.
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郭沫若无论是作诗,还是写剧本,常常是"妙思泉涌,奔赴笔下"。就是这么一位才子诗人、文坛巨擘,也是非常重视修改的。他写《孔雀胆》"虽然只费了五天,但改却费了二十天以上"(《〈孔雀胆〉的润色》);写《蔡文姬》"费了七天工夫。但其后在上海,在济南,在北京,都修改过多少次"(《蔡文姬·序》);而剧本《武则天》自初稿发表的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则"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武则天·序》)。他认为"文章写好后,要翻来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我家烧火做饭一直用大豆秸秆。母亲每次往灶台里添豆秸之前,都仔细地把那些含有豆粒儿的豆荚掐下来,堆在一边儿,待有空时再将里面的豆子扒出来。母亲说:"烧了白瞎了。"母亲几乎做每顿饭时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个"简单劳动",虽然每次收获不多,但架不住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段时日下来,攒下来的豆子也有十来斤之多。一次,母亲的手指被豆毛刺儿扎了。她起初没在意,哪知第二天手指感染,肿得像根红水萝卜,疼得直冒汗。我立即陪母亲去医院,挂号就医、  相似文献   

19.
悠悠苦斋情     
周末,我驾车回老家看望母亲。到了饭点,母亲便忙忙碌碌地张罗着做饭。家人们围坐在饭桌旁,静静地等待着母亲烹制的四菜一汤,空气中弥漫着的是那再熟悉不过的饭菜香和家的味道。母亲记得我从小爱喝汤,先端上一钵热气腾腾的菜汤,盛了一大碗递给我,说:“路儿,你喜欢喝汤,我特意煮了一大钵,你好久没喝过这样的汤了。”  相似文献   

20.
好姐妹牵线 那时候大家为吕玉兰的婚姻操心。都20大几了,她的心还和村北沙荒一样,茫茫不见春意,一天到晚风风火火像个假小子。我去问她母亲,大娘叹气说,为这事愁得天天晚上睡不着觉。那么多人写信表白、登门说亲,吕玉兰就是不吐口。我亲眼见过一位年轻有为的师政委慕名而来,可因见面后玉兰客客气气,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