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4):2+65
嘉定区嘉定镇社区(街道)党工委自2006年开始试点"睦邻点"建设工作,并于2007年3月全面推广。4年来,伴随着167个"睦邻点"花开街道17个社区,更多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谈笑风生间为社区自治管理平台奉上一砖一瓦。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上海市唯一农业大县,近年来崇明按照现代化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将崇明三岛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美丽岛、安居乐业幸福岛、崇德向善和谐岛"的创建目标,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家庭文明建设之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家"文化,以家风家训提升小家文明,以志愿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是松江新城主要组成部分,占地14.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万人,现下辖32个居民区、68个小区,是松江政治、文化和居住中心,是松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主战场。近年来,方松街道立足"美丽、平安、乐活"社区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而深入地开  相似文献   

4.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在社区,抓好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是城市工作的重要课题。街道党工委建立居民区事务联席会议制度,在居民区层面统一治理权责,切实推动并形成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协商决策机制和综合治理平台的方法路径及实践过程,为完善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工会所创建的“职工小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工会“职工之家”的建设,推动了工会小组的工作,增强了基层工会的活力。当前,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形势的需要和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需要,要研究如何把“职工小家”建设工作巩固、提高和发展下去,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方面,铁路上海站工会在建设“合格职工小家”、“先进职工小家”的基础上,创建开展了“特色职工小家”活动,很有特色,很有新意,很有成效,很有启发。下面,把调查情况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6.
正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推进之时,党中央一再强调家风建设,是有着系统的政治逻辑和坚定的执政理念考量的。以"家"防腐,营造廉洁从政的社会环境:作为社会构成基本细胞和基础的家庭,其家风建设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而且直接影响到风清气正社会氛围的营造。以"家"促廉,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教育:一个家庭或家族"提倡什么",不仅是一种极具凝聚力的文明,而且构成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6,(7)
正北辰区以"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楼门、文明家庭、文明路(含文明示范路)、文明企业、文明窗口、文明商店(摊位)、文明团队、文明机关"十项文明创建为载体,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覆盖到村镇、街道、社区、企业、机关、窗口单位、商铺、社会团队、楼院、家庭等各个层面。通过组织互学互比、观摩交流等,推动创建工作的落实,促进了美丽北辰建设。文明村镇社区创建突出生态环境——利用道德讲堂、市民学校、北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8):F0002-F0002,F0003
嘉定区嘉定镇社区(街道)党工委自2006年开始试点”睦邻点”建设工作.并于2007年3月全面推广。4年来,伴随着167个”睦邻点“花开街道17个社区.更多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谈笑风生间为社区自治管理平台奉上一砖一瓦。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3,(11):F0004-F0004
殷行街道是上海市一个特大型社区,有常住人口约20万,辖区有49个居民区党总支。500余家单位,面积达7.9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2,(7):68+65
半淞园路社区是黄浦区的百年老社区。近年来,半淞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与区域发展目标相结合,注重与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相结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不断深化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区39个居民小区广泛开展"百万家庭低碳行"以及道德评议、文明劝导等各种主题活动,为社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精神文明工作为引领,半淞园路社区市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荣获2010—2011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7):F0002-F0002,F0003
嘉定区嘉定镇社区(街道1党工委自2006年开始试点“睦邻点”建设工作.并于2007年3月全面推广。4年来.伴随着167个“睦邻点”花开街道17个社区.更多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谈笑风生问为社区自治管理平台奉上一砖一瓦。  相似文献   

12.
冯小敏的"以服务群众改进管理为重点努力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一文指出,上海在探索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时,特别强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发挥社区(街道)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力量,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特别强调街道对派驻机构的督促协调,特别强调推动社区和驻区单位资源相互开放和共享,特别强调党组织联建共建、合作治理,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3.
正社区建筑垃圾也称居民区"二次装修垃圾",主要是居民个体在修缮、改造和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属于特殊垃圾,必须采取专门方式,单独收集,送往指定的专门垃圾处理处置场进行处理处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北站街道均益党总支全面贯彻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的要求和精神,不断探索"1+5+X"社区自治模式,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促进居民自治。通过搭建"三会一代理"平台,加强了包括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驻区单位、群众团队、社区骨干等各方力量的工作协同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及创新社区治理的水平。一、党建引领,居民议事有平台均益居民区党总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六有"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居民区党建"三三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集聚着家庭细胞的居民区组织,就直接关系到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任务,同时指出,社区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谐社区需要体制和制度保证。重建“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5,(3)
<正>美丽社区建设是美丽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和谐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美丽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而社区社会组织是美丽社区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搞好美丽社区建设,美化社区环境,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对建设美丽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丽社区就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  相似文献   

17.
成立不到三年的邯矿集团社区管理中心,今年以来,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谱写了矿区“文明、和谐、稳定、平安”新篇章,成为百里矿区又一个亮点工程。一个平台,唱出一场“平安”好戏。去年底,公司社区领导班子在总结工作中,一致认为:社区的工作性质是服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居民,服务工作也是产业。基于这样的认识,决定今年在社区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作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主要是以“四进家”、“两征集”、“手拉手”、“零家暴”系列活动为载体,以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五化”标准的自然环境为主线,以实现“四无”为目…  相似文献   

18.
正闵行区颛桥镇银都苑第一居民区。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动迁安置型小区。现有居民4652户,总人口近2万人。由于历史原因,小区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乱象丛生:破墙开店、乱搭建、乱设摊现象严重,养鸡、养鸭、养羊经常被媒体曝光;同时。小区内治安混乱、偷盗严重,老百姓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怨声载道。为了让小区重新焕发生机,自2013年起,在颛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和实践社区建设的家园自治、共治和法治新模式,构建了"1+3+N+X"的社区协同治理机制(也称"田园模式"),开拓了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社会共同体,是城市基本的组成单位。随着H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H市启动了"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旨在打造出善治、参与、服务型的社区,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创建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对促进更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社区建设,以及倡导、推动居民参与到更广阔的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服务之中,进而实现个人—家庭—社区—城市—社会的完整结合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她,是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干部; 她,是17岁孩子的母亲; 她,是老父亲最钟爱的女儿; 但是,她不能辅导孩子功课,不能和孩子玩耍,甚至长时间见不到面,幼年时的孩子总是对她很生疏;她不能为突然辞世的老父亲送终尽孝,只能把这份刻骨的悲伤埋在心里,继续工作。因为地里的庄稼不等人,有更多的人在等待着她,需要她。她说,有大家才能有小家。我对农民有感情,我对土地有感情。对小家有着深深愧疚的她,却为“大家”带来了上千万的经济收益,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生产环境的经济作物种植新路。她就是平谷县农科所的高级农艺师张丽平,一位谈吐文雅、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