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崩溃论”、“威胁论”、“奇迹论”、“世纪论”、“机遇论”……中国人可从外部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外人在这个屏幕上放映着他们的希望和恐惧。”美国学者大卫·兰普顿1998年在《外交政策》上说的这句话,在本世纪头几年里被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2001年,由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那本《中国即将崩溃》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指出,随着中国发展步伐加快,有关中国前景预判的分析报告层出不穷。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实力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同在美国,《外交政策》等媒体此前则预言“2012年中国即将崩溃”,高调唱衰中国。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媒体对中国从零星报道向主动策划的全方位深入报道转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误读":这其中既有像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某教授抛出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之类的别有用心,也有像美国《华盛顿时报》炒作"中国潜艇威胁"这类的添油加醋,还有"中国环境污染危害全球"等过分担忧等。  相似文献   

4.
美国安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交易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但是,安然公司不仅是美国历史上崩溃的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崩溃速度最快的一个。2001年9月似乎还是一家成功的规模宏大的公司,12月份就土崩瓦解了。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中国企业应该从安然公司的破产中吸取哪些教  相似文献   

5.
我与政协     
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如果再上溯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算起,土地革命、反围剿、万里长征,前后经历二十八年的反帝、反封建、反蒋(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斗争。进入1949年,中国人民甚至包括全世界人民都能明确无误地得出一个判断:旧的即将崩溃,新的即将诞生——新中国呼之欲出了!1949年的金秋九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相似文献   

6.
在沈大伟的著作《中国共产党:萎缩和适应》一书中,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诸多的执政压力和挑战,但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反省和学习其他政党的执政经验教训,并通过调整意识形态、重建组织等一系列适应性变革有力地迎接着各种挑战。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事实来看,中国将会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和引领下成为一种兼收并蓄型国家。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5,(52)
一九八五年的最后一页日历即将翻过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怎样?是激动,还是感慨?辞旧迎新年年有,而即将过去的一九八五年有什么不同于往年?用前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的话来说:中国正处在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认为,他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外国人尚且能看出中国在发生巨变,那么,生活在祖国大地的中国人怎会没有切身感受呢?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道路的发展轨迹和"唱衰中国""做空中国"者的错判和失算"唱衰中国""做空中国"者们的"中国崩溃"论之所以没有实现,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错判和对中国道路发展轨迹的盲视。中国经济的增速在2010年时为10.4%,2011年时放缓至9.3%,2012年时放缓至7.8%,2013年时为7.7%,2014年时为7.4%,2015年时为6.9%,2016年上半年时为6.7%。在这段时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矛盾美国长期以来宣称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政府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飞儿 《侨园》2013,(3):27
我在美国生活了几年,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同习惯,今天写出来,给那些即将赴美留学和生活的国人以参考和借鉴。热情拥抱式问候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怎么瘦了,最近在哪发财呢?"而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朋友,相互微笑一下就走开了。要么,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美国人注重健康饮食有的中国人到超市买东西一大堆,一时吃不完,剩下的就放进冰箱。有一回,家里买了一堆鱼肉,吃剩下的就放到冰箱里。美国朋友来我家,她渴了我让她自己去冰箱拿饮料。她打开冰箱看见里面的肉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7)
<正>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舞台上,中国举办了奥运、世博盛宴,走过了新中国60年与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而在这个十年的尾声,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又将为整个中国展开一幅新的宏伟蓝图——"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将以新的发展思路走进下一个甲子。  相似文献   

12.
许志 《瞭望》1985,(46)
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是美籍华人、著名医学家李振翩教授逝世一周年。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时,专程从美国赶到湖南的李振翩基金会的三十多位美国专家同李老母校——湖南医学院的同行们一起举行纪念活动,深切怀念这位尊敬的老师和长者。大家用“眷恋故土,声蜚医林,大洋筑桥”十二个大字赞颂老人赤子之心和他一生光辉业绩。一八九八年十月十六日,李振翩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九一八年在长沙入湘雅医学专科学校求学,一九二五年毕业。一九二九年,李振翩赴美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英明 中国前景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英明中国前景看好本刊特约记者周锡生纽约专电在美国学术界颇具声望的程正迪、李华伟和郑元芳等美籍华人教授的共同看法是:中国的发展成就斐然。程正迪教授是1981年在中国纺织大学高分子工程系获硕士学位后来美国深造的。由于在高分子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国与中国》(第四版),是美国老一代“中国通”--费正清(哈佛大学教授)为美国人写的一部关于中国情况的著作。该书第一版问世是1948年,正是美国行将“失去”中国的时候;第四版问世是1979年,那是中美关系已经走上正常化的时候。读罢,人们可感到费氏对古老中国研究的深入和见解之独到。  相似文献   

15.
市井人语     
《侨园》2016,(6)
正学学黄小猫几天前,央视的一个节目里播出美国姑娘黄小猫嫁给沈阳小伙的新闻,令人感动不说,其"内幕"还让我汗颜无比。黄小猫美丽大方,其父亲是美国一所大学里的教授,其家境在美国无疑是吃穿不愁的中产阶级,但黄小猫为了爱情,心甘情愿嫁给了"一穷二白"的相恋几年的男友,、就凭黄小猫重情重义的举动我必须给她点若干个赞。更令我钦佩这位美国姑娘的是,她对着电视镜头,落落大方地承认自己佩戴的"耳环"仅值两元人民币。再有,中国女人对包向来"情有独钟",动辄几百上千元买一个包,而黄小猫买包不超过  相似文献   

16.
正《金融时报》的吉迪恩·拉赫曼最近给读者讲述了一段极为令人不安的经历。一个由西方"多位知名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中国精英人士见面。他们当中不乏前总理和亿万富翁。作者说,在那里,这些外国大人物"像小学生一样"被教导了一番。我们正处在实力从西方转向亚洲的历史性转折点上,后果日益在全球政坛显现出来。随着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日子似乎即将到来,西方逐渐丧失了在全球范围确定议程的  相似文献   

17.
一周网谈     
《瞭望》2007,(35)
本周,北京实行4天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在网上引起了一场关于此办法能否常态化的广泛讨论;中国移动半年报显示的日赚2亿元的盈利能力,再次激起网民对"垄断"和"暴利"的不满;而美国一教授关于"中国世纪"远未到来的观点,也是本周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明里撑腰日本、菲律宾挑战中国,暗中鼓动一些东盟和南亚国家与中国较劲,可是一向被用作"王牌"使用的台湾却罕见地缺位了。这让多少了解一些美台关系和来往的人们不免感到些许不解,美国何以如是这般,是台湾这张"王牌"日渐褪色,是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开始贬值,还是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让美国重新定位和平衡美中、美台关系?近期,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美国期刊《国家利  相似文献   

19.
伊文 《侨园》2009,(4):63
"在德国,去年12月的机床订单数量比上年减少了40%;中国9000家玩具出口工厂已经有半数破产;今年1月,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下降了1/3,美国国内组装的汽车数量比去年1月减少了60%……"最新一期(经济学家>封面文章描述说,这些无所不在的情景让人们无法不去想象一个可怕的问题:世界制造业是不是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20.
杨振宁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美籍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然而,作为一名华裔,他于1971年夏毅然访问了中国,成为了外籍华裔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对中国既亲切又陌生在中美相互隔离几十年的日子里,杨振宁虽身在美国,但他的心灵深处无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