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菲 《学理论》2014,(5):24-25
英国的国际组织外交颇具特色。选取英国与联合国、英联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盟这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通过梳理英国与这些国际组织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活动脉络,可以看出借助联合国,确保大国地位;加强对英联邦的控制;跻身欧洲联盟并发挥大国作用是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帕麦斯顿是一位可与丘吉尔比肩的重要历史人物,支配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外交政策20余年.他的外交政策明显地具有强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支持"比利时独立、推动克里木战争和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有三:保持欧洲均势、开拓海外市场和满足公众舆论.而英国的工业霸权和海上霸权则是其经济后盾和军事后盾.帕麦斯顿奉行非常现实的实力外交与强硬外交,以武力、战争来为英国资产者获取利益,为此不惜与法国对抗、与俄国兵戎相见、远涉重洋侵略中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7)
英国的公共外交提升了英国的国家形象,维护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并成为他国借鉴学习的对象。近年来,新公共外交成为国际社会探讨的焦点,其中"新"途径——网络及新媒体的运用更是成为公共外交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对英国而言,它自身的创新也为英国新公共外交增色不少。着重探讨英国如何利用其新公共外交活动来提升其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伦敦专电 讨论制裁南非的英联邦七国首脑会议于八月三日在伦敦开幕、由于英国与其余六国的分歧无法弥合,会议开不下去,提前一天于四日午夜结束。会议公报表明: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巴哈马联邦决定对南非实行十一项强制性制裁。而英国仅采取三项姿态性措施。会议公报公开宣布存在分歧,这在英联邦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裂痕可能标志着英联邦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这次首脑会议是根据去年十月英联邦四十九国首脑拿骚会议的决定召开的。拿骚会议决定派出七人“贤哲小组”赴南非进行和平劝说,半年为期,若南  相似文献   

5.
《侨园》2003,(6)
英国剑桥大学在经过参加美国暨欧洲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赞助组织的“中国教育考察行”后,决定今后从中国大陆直选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剑桥大学本科段学习,并不限定学生是否具有托福或者雅思成绩。此次招生活动近日顺利结束。这是剑桥大学第一次向中国打开直升本科的大门,也是英国乃至英联邦国家的大学中第一家允许中国学生直接从中国中学直升英国的大学,它冲破了英国几百年来的教育习惯和英国教育界对中国中学教育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英国转变对欧洲的政策,由英美关系环退守英欧关系环,这是英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于这次转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看清国际局势,看清同样作为岛国的日本外交将何去何从.当今国际,日本在日美关系环和日本与亚洲关系环问题上徘徊不定,是脱亚入欧还是脱欧入亚?日本外交的这种举棋不定,对日中关系及日本的发展和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4)
"世界政策"是威廉二世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为谋求德国崛起及与英国争霸而制定的对外战略。这项战略使德国走向辉煌,但又迅速走向失败。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战略定位的错误、与欧洲均势传统的不相容、外交的冒进与凌乱,以及危机管理机制的缺失四个方面导致的。对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失败的根源进行分析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对后人的现实启发,从而规避前人所犯的错误,尤其是战略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于英国拒绝对南非种族主义当局进行经济制裁,英联邦成员国先后相继宣布抵制七月二十四日将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第十三届英联邦运动会。到本刊发稿时为止,亚太非拉地区己有二十?个英联邦成员国决定抵制这届运动会,包括非洲的赞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加纳、乌干达、肯尼亚、莱索托、冈比亚和塞拉利昂,十个加勒比共同体国家和亚太地区的马来西亚、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孟加拉国等。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在七月十八日举行的南部非洲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有大国情节,不愿做美国的小兄弟。萨帕特罗多次表示,西班牙应该在国际事务尤其是欧洲事务和地中海国家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萨帕特罗上台先后访问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盟成员国,西班牙外交大臣莫拉蒂诺斯也频频出访以展大国外交风范。  相似文献   

10.
联邦主义最早产生于欧洲,并经历了从神学联邦主义到政治联邦主义的转变。在大陆欧洲的联邦主义渊源中,"欧洲观念"和"权力分散"(subsidiarity)是对欧洲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理念,并似乎决定了欧洲统一进程要经历从联合、联盟到联邦的过程。英国的联邦主义思想因其更少宗教色彩而成为现代联邦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际上对欧洲历史的和现实的联合具有更大、更直接的影响。欧洲联盟已经走过50年的历程,梳理和分析欧洲联邦主义的传统与理念,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联邦制本质的认识,对于理解欧洲一体化和欧洲联盟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要客观评估英国脱欧给中国带来的风险,除了经济因素外,应从国际战略角度去重新审视。英国脱欧加剧了欧盟内部原本就已失衡的权力结构,一个德国主导下的欧洲正在形成,"德国的欧洲"将考验中国的对欧战略。英国脱欧之后,要警惕欧盟衰落和不自信的国际政治后果。一个失去自信、在对外经济中走向封闭、在战略上加速倒向美国的欧洲,是中国不愿看到的,中国需要一个繁荣而自信的欧洲。欧盟成员国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向前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能否继续走向深入,这两个因素是观察和衡量欧盟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为何"德国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呢?答案就是蕴藏在机器的沙沙声中——实体经济的胜利。德国的实力在工厂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家在德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头号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欧盟总量的三分之一,可谓是欧洲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权外交",确切地说是指某些西方国家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外交领域当中,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种准则,这种外交政策往往以捍卫人权为幌子,达到干涉和侵略别国的目的.1977年卡特政府开始在全世界奉行"人权外交"政策,揭开了美国外交史上新的一页.但是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在美国的外交传统中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将着重从美国"人权外交"的发展轨迹入手来讨论其演变历程及实质.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正在全面升级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成为今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思想,而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动脉与桥梁。随着中国步入海陆复合型发展道路,海上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新的意义。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跨越时空的和平纽带自汉代建立起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以中国古都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千百年来成为连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频繁地进行和平的航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外交战略环境,主动谋划,积极进取,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战略新理念,并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新的风格、呈现出新的特点。然而,中国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外交正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亟须进一步加强从以往以利用机遇为主向主动创造机遇为主转移,从压力之下的反应型外交向主动作为的动力型外交转型,完成从"乘势"向"做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被称为一位"非凡的"作家。她的"非凡"不仅在于,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中,她是唯一以全职记者身份获奖的作家,也是继哲学家伯格森、数理逻辑学家罗素、历史学家蒙森、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之后极少数凭非虚构写作获奖的作家之一。她的"非凡"还在于,她把非虚构写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做采访,然后以文学手法将采访记录升华,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  相似文献   

17.
金秋送爽季节,欧洲发生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金融风暴。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实行自由浮动,西班牙比塞塔贬值,法国法郎、爱尔兰镑、丹麦克朗和葡萄牙埃斯库多等也频遭冲击,汇率机制面临严峻考验,欧洲联盟前途未卜。 从1951年欧洲煤钢联盟建立算起,欧洲共同体走过了40余年历程,它正在等待各成员国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建立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在欢呼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铺展一体化蓝图,企盼实现共同外交  相似文献   

18.
李勋 《党政论坛》2008,(4):30-32
自2004年以来,欧洲对冲基金的业绩在全球是最佳的,平均回报率达到了2.7%。而英国的对冲基金业则在欧洲占主导地位,伦敦管理欧洲75%的对冲基金资产。作为对冲基金经理的聚集地,伦敦仅次于纽约。其管理的全球对冲基  相似文献   

19.
正1.国外社会思潮的渗透与冲击当前文化角逐在国际竞争中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大国都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并高度重视本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和传播。如德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文化外交提升为其外交的三大支柱之一;英国在2006年阐述了其对外文化政策的核心:打造英国领先的文化部门,通过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就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特色大党外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在上述任务中应该如何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更好地发挥政治特色和优势作用,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