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之间有关南海争议提起所谓国际仲裁。菲律宾声称,其提交仲裁的依据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有关规定。对此,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并于2014年12月7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述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以及仲裁庭对本案明显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  相似文献   

2.
壹·天下     
《侨园》2013,(8):4-5
<正>菲律宾全球反华游行草草收场让世界为之脸红造势已久的菲律宾全球反华游行草草收场了:两个小时,不到500人,其中还有不少"打酱油"的。原本号称的5000人不见踪影,原本所谓的"全球抗议日"也难闻其声,且现场比较平和、有秩序。除了两位组织者,此前预计将出现的菲律宾议员和退休高官均没有现身。"反华示威"再次成为闹剧,让世界为之脸红。据介绍,此次游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告诉菲律宾国内和外部世界"菲律宾后院发生了什么",抗议中国在岛屿争端上对菲律宾的"欺凌";二是向中方施压,以迫使中方在南海问题上向菲让步。  相似文献   

3.
桂静 《学理论》2014,(11):26-27
2013年菲律宾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国际仲裁,要求就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做出仲裁裁决。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菲律宾的诉求不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受理范围内,而且我国早已发表声明排除了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适用。菲律宾此举无非要使争端扩大化,为其争夺南海权益增加砝码而已。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1,(11):46
9月22日至23日,一场由菲律宾主持的有关南海问题的东盟海事法律专家会议在菲首都马尼拉举行。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东盟部分成员国的法律代表。一些西方和菲律宾媒体对此抱有"极大热情",称"会议认为菲律宾提出的共同开发南海争议海域的提议具有法律依据",而这一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2,(12):28-28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日前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称:中国南海战略远胜菲律宾。全文如下——稍早菲律宾军舰在中沙群岛黄岩岛周边海域抓扣中国渔船、渔民,被闻讯赶到的中国海监船救下。13日,中国渔船全部撤离该海域。菲律宾军舰及其他船只共20余艘仍然滞留在该海域,与中方形成对峙局面。今后中、菲两国在该海域的主权争端将迈入长期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南中国海主权纷争,菲华商成夹心人",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8日以此为题报道了菲律宾华商目前所处的尴尬为难境地,认为南海纷争的持续发酵在恶化中国与菲律宾关系的同时,也使居留在菲律宾的华人左右为难,华人的身份及对被抓捕中国渔民的救助等行为可能会令当地主体民族认为,他们爱的是中国,不爱菲律宾。客观上来看,这无疑反映了潜藏在南海问题背后的、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久悬未决的南海纷争在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6,(8)
正自从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出笼后,不仅遭到全世界主持正义的人们口诛笔伐和强烈谴责,同时海外华文媒体也空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万炮齐轰"这个"欺世盗名的怪胎"。南海仲裁对中国并无太多实际影响《美国侨报》以《仲裁无执行力》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有历史和法理的坚实依据。仲裁结果对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而言,并无太多实际影响,因为判决没有任伺执行力。中国还要继续坚持走既定的和平发展道路,南海风波只是中国发  相似文献   

8.
曾凡传 《学理论》2011,(35):32-33
近年来,南海紧张局势不断上升,越南、菲律宾频频侵犯我国南海主权。处在"十字路口"的南海,在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到我国各个方面。解决南海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加强有关南海的立法工作;以"合作共赢"为指导促进经济合作;推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强化南海的海权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月·环球     
《侨园》2012,(8):4-5
中国南海问题,美国不要胡说八道外交部发言人秦刚8月4日就美国国务院发表所谓南海问题声明阐明中方严正立场。秦刚说。8月3日,美国国务院就南海问题发表所谓声明,罔顾事实,混淆是非,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无助于有关各方维护南海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努力。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布什王朝"第四代继承人亮相政坛布什政治王朝的第四代继承人自孩童时起就开始接受进入仕途的培养,如今他已成年,并目.正在建立一个政治网络。他的曾祖父是参议员,他的祖父和叔父是总统,他的父亲是佛罗里达州州长。他就是乔治·P·布什。现年36岁的他是一名律师。差不多从能走路的那天开始,乔治·P·布什就被认定为未来的政治明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22):46-46
9月22日至23日,一场由菲律宾主持的有关南海问题的东盟海事法律专家会议在菲首都马尼拉举行。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东盟部分成员国的法律代表。一些西方和菲律宾媒体对此抱有“极大热情”,称“会议认为菲律宾提出的共同开发南海争议海域的提议具有法律依据”,而这一结论“没有顾及中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之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刻意降低调门和淡化领土争议。8月16日,他在总统府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太多砝码将南海问  相似文献   

12.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上世纪70年代以后 ,越南、菲律宾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 ,并抢占了部分南沙岛礁。目前 ,在南沙群岛中 ,除我控制永暑礁等7个岛礁和台湾控制太平岛外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已陆续侵占了我四十多个岛礁。我周边一些国家还先后发表声明 ,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肆意分割属我管辖的海域。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多次重申对南沙拥有“主权” ,并加紧开采南海石油和油气资源。南沙海域的大量鱼类资源也遭到一些国家的掠夺 ,年偷捕量和掠捕量相当于我国的年渔业生产量。越南、菲律…  相似文献   

13.
储昭根 《党政论坛》2011,(20):28-28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之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刻意降低调门和淡化领土争议。8月16日,他在总统府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太多砝码将南海问题演变成冲突,“如果我们和他们打一场拳击比赛,他们有13亿人,而我们只有9500万人,我们绝对不可能赢。但是,如果他们选择关上贸易大门,那对中国来说也并不明智,他们需要维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正>近来,关于中美关系接近"临界点"的辩论在两国专家和学界愈演愈烈。同时,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强行介入,美国防部长卡特在最近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点名指责中方在南海岛礁建设,扬言要采取进一步强硬行动。中国政府和军方在各个场合包括香格里拉对话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中英有关香港政制争论的一把钥匙施加奥最近,英方在未与中方磋商的情况下,发表了《香港代议政制》白皮书,单方面公布了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1994/95年选举安排问题举行会谈的内容,这不仅违反了会谈前双方达成会谈内容不向外透露的谅解,而且还对中方的立场进...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1,(20)
●美国洛杉矶警察1日使用暴力驱散该市举行的一次"五一"游行活动,并逮捕100多名示威者。游行主要目的是敦促政府重视保护新移民的权利,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5月1日凌晨,数千名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支持者在总统府附近与警察部队发生流血冲突,菲总统阿罗约宣布首都地区进入"叛乱状态"。目前,首都马尼拉局势已恢复平静,"叛乱状态"令于6日被解除。●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1日就核裁军及两国关系等问题进行电话交谈。布什强调美国不想在战略稳定问题上作出单方面决定。普京表示,为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和消除潜在的核对…  相似文献   

18.
陶短房 《党政论坛》2011,(12):28-29
近来,在南海出现了新的合纵局面:越南与印度走近,菲律宾拉日本入伙。对中国而言,如何应对这种新局面,是当前急需思考的课题。首先,应判明形势,分析这些"合  相似文献   

19.
王娜 《理论视野》2011,(9):60-62
南海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由于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公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使南海问题超越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双边争端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中美海权和地区主导权之争的色彩。对待卷入南海争端的周边国家,中国要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奉行和平、友好、合作的政策,坚持通过友好协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在争端解决前,有关各方应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努力寻求相互信任,探讨开展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旨在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探讨加强合作和共同开发的第二次南海问题研讨会——“处理南海地区潜在冲突研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东盟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中国、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台湾的官员和专家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印尼发起并主持召开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都以个人身份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