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李蕊娟 《侨园》2015,(Z1):86-88
电影《上甘岭》中,当女卫生员王兰唱起《我的祖国》时,感动了亿万观众。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兰"的原型王清珍至今还健在。原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述了她:"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17岁,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里护理20多个重伤员,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
碧云天 《侨园》2013,(1):18-19
她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才女,读大二时参与制作的三维动画片《门神》获全国美展金奖。大学没毕业就有人愿意投资为她创办一家动漫公司,正当朋友们猜测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成为拥有千万财富的"白富美"时,姑娘却出人意料地报名参军,有幸成为中国首批24名女水兵中的一员。2012年9月2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首艘航母正式服役,登上"辽宁舰"视察的胡锦涛总书记与官兵亲切交谈。已经成为航母女舰员的她,声音嘹亮地向中央领导自我介绍:"首长好,我是张蕊。"  相似文献   

3.
芦亚波 《学理论》2015,(3):111-112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蝴蝶梦》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主体,借"我"──这个无名女主人公之口,呈现了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的生活故事游离其中,看似无关紧要,却蕴含深刻意义。以女主人公身份、地位的变更为主线,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及生活变迁,对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7,(6)
正上个月我从英国回来探亲就听说了闺蜜的感情经历。我很难想象那个曾经老实巴交、心地善良的她,今天能如此有"主意"的"一意孤行"。但是,当我听完闺蜜的诉说后,我几乎说不出同意或不同意的话。大概理解二字就是最恰当的词汇了。10年前,与她青梅竹马、感情深厚的丈夫因病去逝了,从此,她的生活犹如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巨大的生活"逆转",几乎将她的性格都改变了:她将自己封闭在家里,一个人沉浸在思念丈夫的回忆中,不愿意接触任何人。萎靡  相似文献   

5.
那天中午,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是一位女子的声音,很柔和,像是一个小姑娘。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叫宋飞,我在网上看过你写过一篇《宋飞为什么流泪》。"我有些惊异,宋飞是我国有名的二胡演奏家,两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她痛陈艺术院校招生中不公正的现象,说到动情之处,禁不住泪水盈眶,很让我感动。我写了她说的那篇文章《宋飞为什么流泪》。两年前,宋飞为了两个和她素昧平生的孩子鸣不平。对于这样的艺术家,我从心里充满敬意。  相似文献   

6.
关于原百代     
黄光 《瞭望》1991,(25)
原百代是日本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几十年中,她出过不少译著。一九八二年,七十岁高龄的她,又因创作巨著《武则天》,荣获日本“女性文化大奖”。可是,直到一九八七年,一个偶然的因素,才使我同她有了交往。那年秋天,逛书店时,一套五卷本《武则天》映入我的眼帘。迄今为止,世界上似乎还没有一位学者为武则天花费过如此浓重的笔墨。加之一千多年来,对中国历史上这位  相似文献   

7.
一次到朋友家串门,碰见一位来北京考声乐的姑娘。姑娘说;她特别喜欢《海上女民兵》这支70年代的歌。朋友指着满脸络腮胡子的我说,这位就是曲作者。姑娘傻眼了,妈呀,这么不是整个一个“兵”吗! 她太不了解我们军人。除了西藏,我到过全国30个省区,为军人演出和采风,云南还去过3次呢!我了解军人,在那整齐划一的着装  相似文献   

8.
正面前,摆放着一本飘散油墨香味的新书。打开《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跃然纸上:《背着母亲建高铁》——50多岁的职工刘建林奋战在京张高铁建设工地,对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在四川生活不放心,就把她从老家接到长城脚下的工棚,一边紧张施工一边精心照料老人,工友们经常看到他背着母亲在工地生活区走动,他说"我离不开高铁,也离不开老娘"。《长大后也成了你》——张亚希是在抱怨和思念爸爸的日子里长大的,过生日时在铁路上工作  相似文献   

9.
郑婷婷 《学理论》2012,(3):112-11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采用多层次的叙事结构揭露了女主人公艾丽丝的双重身份。拟从斯坦泽的叙事情境概念和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重结构说"探讨女主人公艾丽丝身份的双重性并且重构她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深厚的感情女作家谌容应邀去美国某大学演讲,有人问她:"听说您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您对中共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笑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共党员。但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我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相似文献   

11.
正"互联网正在让我和陌生人建立从来没有的关系。"杭州某公司白领牛星这样告诉记者。如今,每天早上上班,她已经习惯于乘坐顺风车,"打车要40多元,而顺风车只要20多元"。去年4月,她去成都参加婚礼,新娘子在短租网站上为朋友们租了一套跃层小别墅,"4室一厅住我们7个人,一天才300多元"。牛星的生活方式变化,正是"分享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写照。今年"分享经济"这个概念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她笔触细腻、寓意深刻、内涵深远的短篇小说,几乎不受争议地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第十三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门罗赋予"女性主义作家"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而她的作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她用女性独有的语言来谈论、描述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Hard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是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乔安娜从一名被压抑、被忽视、毫无话语权的女管家成长为拥有幸福家庭的女主人的经历,揭示了女性特质的强大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可抗性。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编辑部: 贵刊1987年第7期《党课讲话参考》一栏中,第四讲《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一文中多次出现"商品交换的原则绝不能侵袭到党内的政治生活中来","自觉不自觉地把商品交换原则搬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如果允许这一原则在党的政治生活领域通行"等句子,言下之意:商品交换原则不能影响党的政治生活.我不同意这种提法和看法.现寄来《有计划商品经济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影响》一文,略陈固陋之见.  相似文献   

14.
谢云 《瞭望》1988,(34)
早就听说有个叫龙应台的人,在台湾以她的杂文《野火集》刮起过一阵“旋风”,自然很想一读为快。但能见到的文章只是一鳞半爪,于是深憾于海峡两岸人为的阻隔。现在由于时事出版社的出版(用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书名),才终于得睹全豹。它确实是一把火,很野、很烈、很猛,它烧向腐朽、丑恶和落后,把我这个中国人的心,烧灼得又疼痛,又欢快。 作者自称《野火集》“只是一个社会批评,一个不戴面具不裹糖衣的社会批评”,我同意这说法。但首先使我惊异的,却是她所批评的台湾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东耳 《瞭望》1989,(10)
记得是50年代初,我的姑母有一天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今天见到了活的女共产党员!”家里人都笑了,因为在场的就有几位女共产党员,并且都是活的。当然,大家都清楚,她所说的“活的女共产党员”,是特指帅孟奇大姐。由于李伯钊同志的《女共产党员》一书的广泛影响,帅大姐  相似文献   

16.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17.
<正>《好人365》如一家商店,但她是免费的,而且只提供道德给养。在365个日日夜夜里,不断篇、不断天,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打烊"的免费道德商店。她的"进货"渠道很广泛。《好人365》货源充足,因为她脚踩广袤的好人土壤。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学生时期,我就学过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课文,后来又读了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一直以来,冰心先生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诗人。但最近,我在读《冰心全集》的时候,发现冰心先生竟然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她小时候听三国、读三国,长大后模仿三国、借鉴三国,晚年领悟三国、再听三国。一位柔情似水的女作家、女诗人为何会与三国结下一世情缘呢?先从冰心先生的童年说起。  相似文献   

19.
正因为"追"朱熹,我们从江西上饶、铅山,沿路"追"到福建武夷山。武夷山之游,让我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武夷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位于闽北与江西接壤的地方,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由红色砂砾岩组成,属丹霞地貌。境内有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胜。所谓"三三",指的是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座山峰,那"七十二""九十九",则分指七十二个洞穴和九十九座山岩。丹山峰峦,碧水溪谷,千姿百态,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之"奇秀甲东南"。置身其间,登山可品水秀,临溪可观山景。倘若乘上一叶竹筏,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7,(7)
<正>前几日,画家盛姗姗从美国写信来,约我为她的父亲草婴先生写一篇纪念文章。30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分在《萌芽》当编辑,盛姗姗是《萌芽》的美术编辑,我和她有过一段同事的经历。当时就知道盛姗姗是翻译家草婴的女儿,也知道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英文,准备去美国留学。盛姗姗从未和我说起过她的父亲,但草婴这两个字,在我心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因为,从小学时代开始,我就读过他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