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凡 《侨园》2013,(4):42-42
<正>吕贝克位于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距汉堡60公里,作为汉萨同盟城市的中心,它曾是欧洲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城市之一,有"汉萨女王"之称。古城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中世纪古迹,其杰出的古建筑保护使吕贝克为全世界的游客再现欧洲中世纪汉萨城市的典型风貌。和许多中欧小城的宁静感不同,吕贝克很热闹。无论是河上川流不息的船只,还是商业街上琳琅满目的店铺,都让它看起来不太有传统意义上的"古城"感觉,不过城中古迹都是货真价实的。距离吕贝克城不远的特拉沃明德也非常值得一去,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本就不长,最为精华的一段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德国曾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已越来越使它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德国的多元文化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德国政府目前的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待日益增多的移民及其社会融合问题,德国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始终如一的。排斥不同文化的文化强权主义,不仅会阻碍多元文化社会的构建,也是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和谐世界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8,(46)
欧元欧洲的希望之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裘元伦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象征着欧洲即将开始它新的希望之旅。再造一个“欧洲世纪”?欧洲以其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曾经长期称雄于世界。全球大部分疆土都曾沦为它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通过残酷的压迫和野蛮的掠...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 ,德国曾几经大起大落。它两次发动世界大战 ,其铁蹄几乎蹂躏了整个欧洲 ,却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战败后 ,它的国土被分裂 ,出现东、西两个德国。这两个德国并存了长达41年之后 ,又在国际上多种力量变动的综合作用下 ,在世人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时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实现了长久以来已被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国家统一。德国正是挟着10年前国家统一的气势进入新世纪的。在这十年里 ,德国虽然在消化统一、提升原东德的经济水平上不尽如己意 ,而且频受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的困扰 ,但其总体经济实力仍然牢牢把持在…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千年的欧洲并不太平, 欧元问世后一再受挫,科索 沃仍然乱子不断,海德尔现象一波未平,德国新纳粹又死灰复燃……面对日益猖獗的德国极右翼势力,德国社会忧心忡忡、民怨沸腾,一场新的声势浩大的反纳粹运动正在兴起。 德国再现“褐色瘟疫” 回溯20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曾出现一群身着褐色衫的纳粹分子,他们宣扬法西斯主义,对犹太民族极端仇视,到处杀人放大、无恶不作,“褐色瘟疫”最终给欧洲人民和德意志民族带来一场空前的浩劫。尽管法西斯肆虐欧洲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岁月却难以抹去当年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的欧洲正经历着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 欧洲一体化建设面临挑战 战后的西欧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推动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建设。从50年代的“共同市场”6国到今天的欧洲共同体12国。欧洲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尖锐对峙下得以生存,并保持了相对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东欧局势急剧变化、德国迅速统一打乱了欧洲建设计划的部署。西欧惊慌失措的是,统一后的德国立刻对欧洲联合进程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冷淡,相反却注重利用其地理位置和传统关系,恢复和发展同中东欧的经贸合作。为了稳住德国,欧共体在1991年底匆忙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洲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规定了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法国大文豪雨果曾预言欧洲总有一天要实现统一。他说“这一天终将来临,这一天,法国、俄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欧洲大陆所有的国家,在不丧失你们各自特性及你们光荣个性的同时,在一个高级的联合体中重铸……”  相似文献   

8.
统一前的联邦德国受到战败国地位的约束,常为它那“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处境而烦恼。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德国人发现,“统一了的德国的国际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成了欧洲的权威力量”,美国也要求同它建立“领导伙伴关系”。德国政府根据这一对它有利的国际形势,制定了外交政策的三项任务,以求在欧洲和世界上“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傅培言 《侨园》2014,(11):2-3
<正>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第二次欢迎各位和我以及我夫人一起庆祝德国国庆日。这个特殊的2014年是个回顾一些路标的年份,而这些路标不仪仪影响了德国的历史。有两个日子特别黑暗:100年前,萨拉热窝的两声枪响使欧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75年前,德国当时的独裁政权入侵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继而犯下史无前例的痛苦和不公。但是,2014年我们也要庆祝德国和欧洲史上的一个闪亮时刻。25年前,柏林墙倒塌了。数月后,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终成现实。这个日子结束了我国数十年的分裂。同时它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德国因其开放性的难民政策与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希望在难民危机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且推动欧盟共同解决方案。然而,欧洲一体化的理想再遇挑战,各成员国在难民问题上各自为政,无意追随德国的难民政策。2015年底,默克尔政府因难民人数激增承受着国内外政治压力,最终承诺减少入境德国的难民数量。巴黎恐怖袭击与科隆跨年夜大规模性骚扰案令德国民众对于难民潮的恐惧骤增,未来德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有效促进难民融入以及推动欧盟共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矮胡外传     
难以捉摸的命运,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它常会在你毫无觉察之时,把你抛入谷底;也会在你尚未省悟之际,将你推上峰巅。人的生活,正是在命运的左右下,划出了一条奇妙的轨迹。 然而,命运的力量又并非神秘莫测,它脱不开历史的进程,无规则而有定向。 命运的轨迹是一条曲线,它勾画出了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12.
欧洲大学为什么不如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维维 《党政论坛》2005,(12):24-25
欧洲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二战前,美国富人纷纷送子女去欧洲念书,美国的研究性大学,据说还是一批“德国博士”仿造欧洲的模式创造的。如今,曾被视为美国高等教育范本的欧洲大学,却早已风光不再。 据上海交通大学所做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显示,全球前20名顶尖大学中有17所美国大学,所占比例高达85%。目前,美国大学正拥有全世界70%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3.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以来的欧洲政治格局,还对19世纪的国际工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战争后期爆发法国巴黎工人为抵抗普鲁士侵略者成立了巴黎公社;二是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最终统一改变了德国国内局势,普鲁士容克-资产阶级联合政权得到巩固,工人运动遭到俾斯麦的强力打压。德国工运的重要领导人选择了议会斗争的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关于工人政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世界格局正处于变化之中,之所以有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将是造成新的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它将改变战后欧洲的格局,使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各种政治势力都在作出努力,试图使德国统一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为何"德国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呢?答案就是蕴藏在机器的沙沙声中——实体经济的胜利。德国的实力在工厂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家在德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头号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欧盟总量的三分之一,可谓是欧洲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6.
淡之 《瞭望》1995,(43)
最近,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朱佩多次提出法国核武器“欧洲化”的问题.其实,法国提出建立欧洲核力量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1992年法曾向英国建议过两国进行“核合作”的问题.现在,其新鲜之处在于,这次法国主要是向无核的德国及欧盟国家提出,而不仅是限于英国.这就使欧洲的舆论鼎沸起来,人们不禁要问:法国的传统核威慑理论在冷战后的新形势下是否开始产生了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称。这个名称是由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社会民主主义”演变面来。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48年—1849年欧洲革命时期。当时法国以路易、勃朗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党与以赖德律——洛兰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党合并,取名“社会民主党”。这个党主张在法国实行民主和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建立共和国。这个时期,德国还没有独立的工人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参加了德国的民主派,并作为它的左翼,提出“彻底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的策略。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自称是社会民主主义者或社会民主党人。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引发的欧洲社会风潮频频发生,冲击着欧洲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暴露出它所存在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主要矛盾发展的产物,是欧洲现行制度与体系遇到挫折的现实表现,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了欧洲政治与社会生态的变化。但欧洲当前的这种制度困境是阶段性的,它仍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恢复空间。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凝练出的关于未来世界发展的美好构想。对外开放的中国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流砥柱。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力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对外开放是中国自己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它日益紧密地联结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对外开放正在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自己、贡献人类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0.
德国:鲁尔区转型有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德国北威州中部的鲁尔区曾经是、现在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面积4970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它同时也是全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它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区蜿蜒穿过而得名。 本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由于石油和核能运用所带来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