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越来越重,但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在许多人看来,今天的中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似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也屡屡证明这是一个事实。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班级的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65.0%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  相似文献   

2.
职专学生,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态.他们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希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产生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新加坡政府重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未满16周岁的学生母亲都可以向新加坡政府申请陪读。当孩子年龄超过15周岁,在申请陪读资格时就会有被拒的风险。申请陪读的材料需要提交母亲与孩子护照前四页以及最后三页的复印件,母亲和孩子的照片各4张;孩子带有照片的出生证以及父母的结婚证(或离婚证);  相似文献   

4.
爱的回音壁     
<正>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  相似文献   

5.
王蕊 《学理论》2011,(29):60-61
5~7岁儿童处在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可能会因衔接不顺利而出现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良状况。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出现焦虑、恐慌等一系列的学校恐惧症以致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分析5~7岁儿童出现学校恐惧症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矫治方法,以期对家庭或学校里有学校恐惧症儿童的父母和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6,(10)
正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这种影响始自胎儿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应始于胎儿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胎教。准妈妈怀孕期间,最好的胎教莫过于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好的起居习惯与怡然的心境,就是给予未出生宝宝的最佳生存环境。准妈妈的一切习惯都影响着宝宝的身心发育,都为宝宝提供先天因素。处于胎儿时期的宝宝,基本上你睡他也睡,你醒他也醒,准妈妈如果在孕期不能够好好休息,总是熬夜,那么宝宝出生后就可能黑白颠倒、啼哭不休。乐观的性格与良好的心态也是对胎儿最  相似文献   

7.
茹荻 《瞭望》1991,(35)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给孩子、家长和老师、儿童工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美好的记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但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往往不那么使人印象深刻。即如孩子们平时大量的功课、作业已经压得他们的肩头、头脑都很沉重,还有更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压在他们的心头,可是对此许多大人却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了。 这个压在孩子心头的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我以为培养“乖孩子”的理论和做法就是要点之一。所谓“乖孩子”,顾名思义,就是一、“听话”:听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辈的话;二、“乖巧”;对大人柔顺、“识  相似文献   

8.
孙燕 《民主》2011,(2):55-56
上海的小学生乔乔做老师布置的两道语文作业.一道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她答“孔明和庞统”.并得到妈妈的认可.但老师给了个红叉.说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第二道题是解释“矜持”这个词,乔乔父母查了词典.  相似文献   

9.
前一时期在浙江等地发生的中学生打死家长和同学的恶性事件,令人深思,也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下一代?要把孩子和学生引向何方?培养孩子成器,教育学生成长,这是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如何使少年教育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更与时代脉搏合拍,如何使之走出教育的误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7,(25)
本刊记者 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中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不用赘述。要说社会不关心中学教育,也失之公允。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家庭能同中学割断联系;几乎没有一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中等教育。在北京,重点中学不仅是孩子们逐鹿的目标,也是家长们为孩子奔竞的对象。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无处无时不可以听到关于中学与中学教育的议论。就此而言,中学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本刊连续收到北京、广西、河北、四川等地读者的来信,反映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不重视青少年教育的现象严重存在。广西董云来信反映,在农村,有些“短视”的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教育,认为识几个字就可以了,让孩子中途辍学去做生意或打零工;北京王洁说,有的乡村基层组织忽视教育,不愿意在教育方面进行投入,学生学习条件非常简陋,行政费用不够总是先占用教育费用。读者来信都谈到,青少年的教育,关系到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及现代化建设实施的大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希望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本刊已将读者来信转送教委有关部门,并请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长陈德珍,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现将陈德珍的文章发表于次:  相似文献   

12.
晨曦 《学理论》2008,(15):66-66
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父母的职责在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现实中,我们的孩子总是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不论来到哪里,都没有适合他的环境。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情形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大事不糊涂     
楚东 《瞭望》2003,(21)
某镇中学期末考试一改往日几大张试卷的做法,课任老师仅在黑板上写了三道题,学生各自找张白纸写出答案,便算完成了一次期末考试。家长感到学校有点敷衍其事,老师有些漫不经心,前来质询,原来是农村费改税后,学校经费紧张,不仅用不起打印好的试卷,连老师的工资都不能保证正常发放。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入世”前后,国内新 浪、搜狐等网站上频频出 现了一些国外大学面向中国学生的招生广告。经相关国家的学位授权机构证实,这些大学中有些是冒充名牌大学,有的根本没有得到所在国的认可。对此,教育部有关官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特别提醒那些有意让孩子选择“不出国的留学”的家长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5.
徐梅均 《各界》2007,(2):72,76
在当代社会,由于经济对教育的冲击,很多孩子包括相当数量的小学生都不愿意读书,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就读,学习兴趣不高,把读书看成是应付差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小学教师而言: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读书、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学会读书方法,是“学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此,笔者就近年来在学生阅读活动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有人对中国的家庭教育总结了这样令人揪心又惋叹的几句话:"中国式亲子关系:你不听话就是错。"中国式爹妈:"倾其所有,培养仇人。"中国式独立:"没和爹妈翻脸就不算长大。"几句简单的段子,说出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孩子大都被这样要求,在家里听从于父母,在学校服从于老师,"你不听话就是错"这句话成为"教育盛言"。  相似文献   

17.
程青 《瞭望》2001,(23)
每年的期中考试之后学校通常有一次学生家长会,而这一次北京某区的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召开的是“部分学生家长会”,而这个“部分”的范围基本圈定在一些学习成绩差或者有这样那样毛病的“问题孩子”身上。有家长戏称这是一次“问题家长会”。学校希望通过开会促进家长对孩子学业的督促,而家长最迫切和班主任老师交流的也许却是孩子正在偷偷地给同学写情书怎么办。面对今天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同样显出了焦虑,而孩子们却以自己的方式应对学业和他们面对的这样一种教学体  相似文献   

18.
秉刚 《侨园》2014,(7):25-25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去美国前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很好奇。而到了美国才了解到,在美国,体罚或用言语羞辱孩子,都会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当事的父母为此还要受到法律惩罚。那么美国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要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更应该包括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所以,家长们从小教育孩子就和我们国家不一样。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的小孩有一天突然对父母说:自己以后想当清理垃圾的工人。如果是中国孩子说这话会被父母斥责没出息。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张 《瞭望》1994,(45)
每到过儿童节,各界人士都要给失去父母的孤儿、弃婴送爱心、送温暖;为失学儿童捐款、捐书、捐物,支援“希望工程”;当然,也给更多的幸福儿童举办庆祝节日的活动,大大热闹个几天,但往往忘了或者说忽略了还有不少虽有父母,却因父母卷入“出国潮”,做了“留守儿童”的孩子。 “留守儿童”这个名词是由于有了许多“留守女士”“留守男士”和“留守老人”相应产生的。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在海外,又上学,又打工,难以抚养下一代,不得不交给上一代——祖父母或外公外婆一一来照看。父母一去七八十来年,  相似文献   

20.
河南平舆县17名青少年被害案件逐渐披露,人们发现被害者中有相当部分是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孩子”,而学校则说,放学之后他们对学生无力保护。这样的信息使家长们不得不极端地认为:假如没有家长“贴身”保护,学生的生命随时都面临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