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谈到节约,许多人都把它和钱联系起来,似乎节约一张纸、一吨水、一度电,省不了几个钱,根本不值得一提。其实,这只是想问题的一个角度。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想问题呢?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节省资源、不保护资源,必然有一天会殃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2.
正时值严冬,天气寒冷,自然界一些动物会进入冬眠状态,这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是动物越冬的自然现象。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极少数干部一到冬季就消极懒政,不愿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走出机关、走到基层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不推不动,推推动动,甚至光推不动,推而不动,加之在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就怀着"不干事、不出事"的思想,得过且过,躲在屋里猫起了冬,群众讥讽这些干部是"冬眠干部"。  相似文献   

3.
正军人利益最大化之点永远在前方,你的经历可能被主官忘记,但不会被计算机档案忘记,不会被晋升排序忘记。美军的用人制度,一是岗位轮换。美军的岗位轮换非常普遍,两年三年就换,顶多四年。1997年我在美国防大学学习,2001午又去讲学,仅仅间隔两年多时间,机关和教员几乎换光。除去几位资深文职人员,其他人都不认识了。他们有一个理论:如果把事情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去干,人就全是惰性、没有创造力了。越对事情不太了解、不很熟悉,工作就越小心戒惧,这种状态下反而成  相似文献   

4.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爱玩蚂蚁,通常是提一只蜻蜓撕成几块,寻到一只蚂蚁就喂它,这游戏叫做“蚂蚁请客”。蚂蚁这小东西,别看样子丑、长得黑,却很有灵性,遇到蜻蜓这种美味后,先是用触角碰一碰,又围着转一会儿,然后停下来,原以为它会匍下身子贪婪地饱餐一顿,然而它却不是这样,而是咬着蜻蜓使劲地拖,居然想把它拖走。或许是蜻蜓太重,蚂蚁力气小,拖不动,它就暂时放下这美味,去叫来一群蚂蚁共同搬运。它们拖的拖,推的推,把蜻蜓运走了。玩蚂蚁多了,就有了一些发现:蚂蚁这东西不贪婪、不好吃、不自私,遇到美食,不是自个独吞,而是邀约同伴…  相似文献   

6.
诗人曹谷溪     
陈泽顺  张勇 《党风与廉政》2002,(11):19-21,23
一谷溪是一个锲而不舍的诗人。锲而不舍的诗人和诗人不是同一个概念:诗人就是诗人,而锲而不舍的诗人如果不锲而不舍就不是了诗人———这是极重要的一个区别。换一句话说,那些功成名就盘踞诗坛的诗人不写诗也仍然是诗人,而曹谷溪这样的诗人如果不写诗就不会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诗人。两相比较,你又会突然发现这不对———不写诗的人恐怕不能叫诗人,写不出好诗的人也不能叫诗人;真正的诗人应当是那些写诗并把诗写得很好的人,尤其是那些锲而不舍地写好诗的人。这样说来,谷溪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诗人,并且是一个很好的诗人。其实谷溪这个人…  相似文献   

7.
燕秦 《湘潮》2013,(10):1-1
一叶障目,也作一叶蔽目,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和全部。 生活的真实是,一叶是"障"不到目的。如果一个人的眼睛为一叶所障,眼睛的主人可以用手拨开叶子,或者干脆把障目的叶子给摘掉。如果一时拨不开、摘不下,换个地方、换个角度,这片叶子也就"障"不住了。  相似文献   

8.
新领导上任,无疑是件令人振奋的事。不少时候,所有改革形式,都不如新领导上任带来的效果。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一个单位呆久了,或者看一个领导在一个单位任职时间长了,种种弊病都出现了,一副维持不下去了的样子。一般说来,一个单位一把手长期不流动,常会出现这种可称作“烂尾”的后果,许多单位的后期工作差不多都是这样。个中原因人人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一个人的权力在一个地方巩固了,根深了,用权就肆无忌惮,独权和舞弊就越来越严重,单位就维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上级往往会给换个新领导,于是,单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在某乡镇当副镇长的朋友日前向我抱怨:“我被折腾死了,去年一年中竟换了6个乡镇!”一年中竟“正常调动”了6个地方,如此“正常调动”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爱养花的人都有一个经验:要经常换盆。因为一盆花在一个花盆里长期不换,盆土会板结,根须过密反而难以吸收营养,渐渐地花就会蔫枯乃至死亡。所以适时地换盆,有利于花朵的生长和盛开。养花如此,  相似文献   

10.
霞飞 《党史天地》2006,(7):10-16
有惊无险康生主持“抢救失足者运动”出了这样大的问题,如果换了别人,肯定会受到批判甚至受到降职处分,但是,康生却有惊无险,毫发未伤。这又是为什么?探究起来,原因有三:其一是康生的乖巧。当他得知毛泽东对“抢救失足者运动”不满时,马上停止搞这个运动,立即换上了一副公允的面孔,同时把责任往下边推。他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这就给了毛泽东一个  相似文献   

11.
创业就像走迷宫,“自古成功在尝试”。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有个经典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不少人还是免不了重蹈覆辙。一位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作一幅画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够了,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用上一年的时间?”门采尔反问道:“  相似文献   

12.
人文荟萃     
■领导干部不应先富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领导干部想自己致富多了,心中装着老百姓就少了,群众就会有怨气;因其富得容易,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便落得个盆满钵溢,群众就会不服气;因其物质上越来越富裕,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群众就会灰心丧气。如果不…  相似文献   

13.
换位思考作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级决策层解决事务、处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曾被广泛地采用。然而,由于换位思考存在一种没有亲身体验的弊端,由此而造成决策失误、问题处理不当的事情时有发生。鉴于此,由换位思考转变为换们实践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煤销 《先锋队》2012,(29):49
在一次中国企业创新年会上,有位经济学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到郊外去旅游,忽然听到野兽的嚎叫。情急之中,一个人赶紧从背包里把运动鞋取出来,换上鞋想跑。另一个人问:"野兽跑得比人快,你换运动鞋有什么用?"换鞋的人答道,"我不需要比野兽跑得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说完,那人换上鞋一溜烟跑了。第二个人呢,不慌不忙,他略一思索,也蹲在地上把鞋脱了,可他爬到了树上。野兽不会爬树,就往前追,结果换运动鞋逃跑的人的命运可想而  相似文献   

15.
在一把旧锁上刻着这样具有深远意义的名言:如果我休息,我就生锈 对于那些几乎从未因懒散而苦恼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则至理名言;甚至对于那些勤勉的人们来说,这也可以作为一则警示语.如果一个人拥有才华,却不肯施展,那他就会像一把被丢弃的钥匙,很快就会生锈,最终无法适应工作. 那些想有所成就,并想成为伟人的人,必须保证能够不断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提高 勤奋能够保证开启成功宝库的钥匙永远光亮.劳动可以征服一切,不是变化无常,断断续续,或没有明确方向的劳动,而是满怀信心、坚持不懈、夜以继日地朝着一个正确的目标前行.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看过一幅《挖井》的漫画,画的是一位年轻人挖井找水,一连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却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方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他每次都能在一个地方持之以恒地挖下去,就一定能找到丰富的水源,只可惜他每次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最终功亏一篑。不难看出,这幅漫画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能够付出艰辛的劳动之外,还要目标专一、始终不渝,具有锲而  相似文献   

17.
做个明白人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学历相当,经历相近,但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个人的发展差别很大。有的人工作敬业,辛辛苦苦,但效果不理想;有的人为人正直,也有能力,却处理不好与周围同事的关系,因而不论在哪个岗位都不很称心。仔细分析,这些现象都涉及到一个思想方法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能不能做个明白人。做明白人,必须有全局观念。常言道: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一个人想问题、干事情,有没有全局视野和整体观念,其工作效果和个人发展大不一样。有了全局观念,干起工作就积极主动,相互配合,相互补台,这样自然就会散发出一种非同一般的精…  相似文献   

18.
严格地说,“差不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工作岗位”,或者说,“有些人曾经有过岗位,许多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三四十个年头,真可谓是善始善终”。如果你问我,岗位这东西是什么?恐怕你会得到许多种答案。然而,种种答案未必比农场职工的回答更精彩,他们的回答是:“岗位就是我的生命”。 上世纪90年代初,职工们说:“农场兴我富,农场衰我穷”,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总结的经验。当企业改革进行到关键时刻的今天,农场职工的命运与企业更加密切,岗位似乎与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岗位习惯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实效,是需要有点"换位"意识的. 何谓"换位"意识?管理学上讲的换位思考,心理学上讲的心理位置互换,就是我们说的"换位"意识.这种"换位"意识都指的是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矛盾时,不妨冷静地站在对方位置上去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去想,会怎么去做."换位"意识,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经验(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下属谈话,不仅要讲究用语艺术,还要恰当把握时机,不然,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依笔者之见,如下十个“时候”,是谈话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的“良机”:1.下属新到单位或新换岗位的时候。到一个新的单位或岗位,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新鲜感,往往也会确定一些新的追求,设计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