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莎三十多岁,14日那天从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走山路到都江堰。15日记者见到她时,她已休息了一天,仍然站不直身体,双腿的膝盖不由自主地往下弯,走路要一步一步拖着腿。不过她很庆幸,自己终于活了下来。她说: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单位上班。单位是映秀镇东五公里远处的一家化工厂。地震一来,单位的六层楼晃得非常厉害。我当时怕得要命,拼命想往外跑,没跑几步就摔在了地上。那时我知道地震了,想站起来,但刚站起来又摔地上,怎么样都站不起来。头顶上有砖头往下掉。和我在一起的几个同伴一开始也都往外跑,其中有一个还没跑出门的时候,被掉下来的屋顶砸了一下,后来也没有跑出来。  相似文献   

2.
一、既要下乡村,又要跑农户.现在,一些干部下基层只跑大道,不走小路,有的到乡不到村,有的到村不到户.一些下基层干部住在乡机关,吃的招待餐,一般执行"走读",上午九点多钟到村,下午四、五点钟回家,很少和农民搞"三同".群众说是"不象毛主席时期的干部作风,"称"工作组"是"工作走".农民希望下基层干部不要只在"乡一村一乡"转,而要到农户家里看一看,住一住. 二、既要听干部讲,又要听群众说.有的干部下基层只找一、二把手谈情况,  相似文献   

3.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还是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圈.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还跑圈?他笑着说:"我一边跑一边想:我房子这么大了,土地这么多了,又何必跟人家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没了,然后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层次     
正清早和朋友一道晨练,远处幽暗的天空,数朵白云自在地飘动,脚步自然而然停下:"你看,好漂亮的天空,白云那么逍遥!""啊,真的美极了。"朋友忍不住也跟着抬头眺望,不断地赞美。两个像傻瓜一样的人,站在公园的草场上,昂头看白云在逐渐明亮的天空变形和飘荡。一个认识的邻居经过,好奇地问:"你们两个在做什么?""看云。"我说。朋友指着空中说:"你看,多美呀!"邻居也停了下来,对着晃荡飘动的白云看了一下,转过来看我们,诧异地说:"不知道你们到底在看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杨桥新村退休职工赵承耀老人或许是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朱基总理来看望大伙时,他就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向总理反映情况;总理热情地仰着脸,拉开嗓子,认真询问了老人的姓名,了解了老人所反映的情况,并立刻表态"我帮你查一查"。就在当天下午2点,区委领导亲自上门把反馈的消息告诉了赵承耀老人。总理对人民的态度,办事的效率和雷厉风行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按一般人的常规。C理,一个人站在高处向低处的人说话,会令低处的人产生心理压力、紧张、不安或不快。我们的某些"公仆",若他的下属站在高处跟他说个事儿,他心里早就不痛快…  相似文献   

6.
黄震 《民主》2019,(10)
<正>一、选择教育减负这个题目的原因教育减负这个题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也是一个很难的题目。我当初坚持要做这个题目,也是由于我心里有一种感触。现在教育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做法急功近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是又在沿着这条路越陷越深。很多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所以教育减负这个问题,可以说一直都没破解。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一个入校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2018年也是高考恢复四十周年。高考恢复的这四十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不停地往前奔跑,但为什么我们越跑越快,越跑越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的初心在哪里。所以我想,教  相似文献   

7.
一张购粮单     
布阿 《瞭望》1984,(19)
假期巳满,仓库保管员秦金朝把自行车蹬得飞快,他要在傍晚赶回工作单位——河北省赞皇县清河粮站。天已黄昏,空气闷热。金朝放下自行车,立即接班工作。他坐在桌旁,桔黄色的灯光洒满室内。他把回家四天粮站购粮留下的购粮单拿来,一张一张地翻阅,忽然产生了疑问,在麦收后的一个多月里,收购议价麦才五千斤;而我回家只四天时间就  相似文献   

8.
“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问我为什么要炸学校,我想都不用想,“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睡得迟/起得早/功课多得没完没了……。”这是在校园中流传的歌谣,您听了别不当回事,也不至于头皮发麻。这是孩子们率性、幼稚的情绪流露。但它至少反映了一种真实:孩子们厌恶上学,厌恶读书。为什么?我们所有的成年人都有责任反思并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4,(36)
一位云南旅客,希望能在北京买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跑了七八家书店后,他彻底地泄气了。这本普通的工具书,在北京也已脱销多日了。“为了一本《中国体育年鉴》,我腿都跑细了。新书预告说八二年底出版,现在已是八四年五月啦”,一位老人无可奈何地摇着白发苍苍的脑袋。“同志,行行好吧,库房要有的话,给照顾一  相似文献   

10.
2002起,我在缅甸一家由中国承担安装工程的水泥厂工作了几年,思乡之情自不必说,可是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却又极难. 缅甸的经济不是很发达,一般工人每月工资仅相当于人民币两三百元,而要装一部电话却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所以,一般家庭装不起电话.我所在的工厂和附近的焦寨镇是没有国际长途的,我每一次打电话回家,都要跑50公里外的省城曼德勒市,在那里打1分钟到中国的国际长途电话要5美金.由于打电话回家太难,加上又贵,我只有不到万不得已才打一次.  相似文献   

11.
刘俊 《党政论坛》2010,(10):33-33
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和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相见,爱迪生说:“耳聋其实并不坏,它在你身边建立了一道屏障,谁都无法打扰你。”海伦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我像你是个发明家,我一定要发明一种让所有失聪者都能恢复听觉的玩意儿。”爱迪生却幽默地说:“我认为这样的发明是瞎耽误工夫,因为他人所说的话听不听都一样。”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6,(8)
正湖南省长杜家毫很有个性:他对单车情有独钟。他说:"我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到长沙也买了一辆。"最近,在湖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杜家毫讲述了自己骑单车的遭遇。他说:"骑车上路,一会要骑上人行道;一会路断了要扛着车子过天桥;一会被交警拦住,他也不知道我是省长,还教训了几句;我转弯做个手势,提醒后面机动车注意,出租车师傅还把我拦住,摇下车窗,说你摆什么谱啊?又把我骂两句。"杜家毫讲述自己骑单车时受到的训斥和奚落,是想提醒相关部门和领导,要提升公共服务空间;要站在百姓角度去感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要改变冷漠的服务态度,让城市更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13.
常清潭  陈敏  康晋晖  刘舟 《瞭望》2022,(10):74-75
黑龙江乌苏镇边境派出所,位于我国大陆最东端,是祖国每天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这里的85后所长田阳,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数年如一日地细致工作,投身边防. 在他心里,乌苏镇边境派出所早已成了他的家. "一开门就有活" 乌苏镇边境派出所和其他公安派出所的基本职能没有太多区别,唯一特别的地方在于多了一项边境管理工作.在田阳心里,...  相似文献   

14.
有好几天了,老王师傅老在自家门口走走站站,站站走走。他老伴心疼地说:“这几天你怎么啦,象掉了魂似的?哪里不舒服,快找医生看看,别憋出病来。”老王师傅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退休以后,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好象少了点什么似的。三个月前,他六十大寿,儿女都赶回来了。儿子买来一个沙发床;女儿买来一台大彩电。并且商量好了,等他退休后轮流接他去省城、北京玩个够。邻居们都羡慕老王师傅,说他老俩口福气好,养育了这么一对知疼知心的好儿女。他还缺什么呢?什么都不缺,可他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我出去走走。”他忽…  相似文献   

15.
历史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  相似文献   

16.
阿兰 《侨园》2013,(1):26-27
"游走的房子"71岁的朱迪居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卡弗,每天早晨,她要收拾行装驾车到波士顿。她说:"车程大概1小时40分钟,每次我抵达当地,都会感到十分疲惫。回家的时候,我也累极了。"朱迪每天来回驾驶是有原因的,只要房租不断攀升,她必须继续工作。她说:"我不能退休,我要保留我的房屋,我花上所有心血在这所房子,我不想失去它。"实际上,朱迪的房屋,跟近300万的美国人一样,是一间流动的汽车房,做为露营族,她租用停泊的公园土地。如果停泊区的业主反对,朱迪就要移动到别处。随着战后婴儿潮进入了50岁,更多人开始对休闲旅行生活感兴趣,但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7.
张彩霞 《党政论坛》2013,(23):59-59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忙地跑来对他说:“老师,告诉你一件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事……”“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道:“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  相似文献   

18.
长期做政治工作,我有一些体会,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这也是政治工作的精髓。我常想,过去参加革命,要求进步,我们的思想觉悟就那么高?不一定。人的思想是逐步发展的。当年我入团的时候,介绍人(支部书记)跟我谈话,讲了什么是青年团,青年团是干什么的;并问我,组织上交给你一项任务你敢不敢完成?完成这项任务要跑100里的路,你敢不敢去?破除迷信,打土豪,你敢不敢带头?当时,我心里也不是那么有把握,一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孩子有多大胆量。我连声说敢,敢!当时并不是没  相似文献   

19.
牛祭     
《侨园》2016,(8)
正妈打电话说,她晚上没吃饭,心里不好受。我一追问,妈竟然抽噎起来,说老牛卖了,刚被人牵走,她心里舍不得。听了这话,我的心也猛地抽紧了,我忽略了妈的感情,准确地说是对在我们家生活了22年的老牛的感情。我竟是这个"罪人"!说实在的,听到老牛被买走的消息,我的心也痛了好一阵子,觉得愧对这头为我们家效劳了22年的老牛,应该在它寿终正寝之后,我们挖个坑埋了它,就是立块碑也不为过。22年前,这头牛刚生下时,爸就喜欢得不得了,它身上的毛黑白相间,头的正中有一撮儿倒三角形的白毛,四蹄雪白,  相似文献   

20.
猛虎和蔷薇     
<正>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勉强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所无法说清的话;它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假使他把原诗写成了"我心里有猛虎雄踞在花旁",那就会显得呆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