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有春夏秋冬,人有幼青壮老。青年,乃人生从少年到成年的一个过渡阶段。人生的青年时期,在我国古代尚无明确的划分。最早的年龄分期可见于孔夫子。“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代》)这是按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将人生分为少、壮、老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人来到世上,飘泊一生,吉凶祸福很难预料,生老病死更非自己所能左右。于是就生出了“命运”的观念,人们都企盼能有一个好的命运。年轻人是不大相信命运的,或者说不怎么信服命运,因为他们还有精力也有时间去同命运较量、抗争,待到精疲力竭,人生之路将!临尽头,回顾一生走过的路程,再看看其他同龄人各不相同的经历和结局,常常不由自主地便会借助“命运”去开脱、抚慰那些自己无法给出解释的行为遭遇和奇缘厄运,这并不令人奇怪。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的一生会同抽象的哲学理论结下不解之缘;我更没有料到,今天竟然能够乘列于“哲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们社会的巨大变化,既有物质上的变化,又有精神上的变化,还有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过去,城市人生活在单位里,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是靠单位包揽,与此相对应的,自己的一切当然也就得听从单位安排,可说是“单位人”。现在,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人对单位的依附,或者说,单位对人的束缚,呈现出式微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告别“单位人生”,不再依恋一个单位“从一而终”,有些更干脆不要单位,凭着自己  相似文献   

4.
白自田  周蕊  周强  毛海 《党政论坛》2014,(16):32-33
人自从一生下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个人生都是不完美的。记得《西游记》里最后一集,孙悟空说:“天地本不全,人应该也是。想来天地都不齐全,何况小小的人乎!”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他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个小小的斑点。  相似文献   

5.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6.
后悔药     
为了让人生少一点遗憾,上帝决定给每个人发一粒后悔药,只要将后悔药吃下去,就可以反悔一次,重新来过。但每个人只有一粒,也就是说,一生你只能反悔一次。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1,(28)
生老病死,人生的四大必然;谁也跑不了,谁也躲不掉,于是谁也离不开医院。无论你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也无论你是黄种人,或是白种人黑种人,吃五谷杂粮,就难免不招灾惹病,于是你就得求医问药。俗话说的好,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最害怕这两样碰头:病魔缠身,分文没有。但从来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漏船偏逢连阴雨,人若倒霉,喝凉水都会噎着,一场大病让一个小康之家变成赤贫,此类事并不少见。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了每个国家都必须充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凌亢 《瞭望》1997,(41)
濒死体验与宗教迷信●凌亢生老病死,佛家认为是人生苦海,尤其是死,人们总觉得这是最难过的一关,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其实,人生最苦的是“病”。人活着,如果疾病缠身,愈老愈不堪,实在最为艰难。生得自然,死得泰然,这才叫作“达观”。据一位人类学家说,有智...  相似文献   

9.
感悟人生     
人生苦短,一晃已过而立之年。蓦然回首,感悟人生,顿觉年华似水,生命如流。 23岁那年,我带着几分神圣、几分梦想,悄然加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行列。一眨眼,已十年有余。这些年来,我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因而春夏秋冬苦学苦钻,偶有豆腐块见诸报端,便大有苦尽甘来之感。虽然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他追求的目标,一般人追求爱情,追求名利,追求安乐……现在我们不谈这些一般的追求,只针对如何使人生更加升华而应该追求的内容。1.追求学识的丰富: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忙着学习,追求知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挫折情景的发生。对此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来应对。首先要敢于正视人生挫折 ,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 ,并积极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 ;其次要积极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这对于人一生的成败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一生行谊 ,俱在求人生、中国两大问题之解决 ,但事实上梁漱溟的人生问题求解和中国问题求解存在着不可自解的矛盾。为此 ,梁漱溟时而为了其儒家人生追求而淡化事功主义 ,时而为中国问题焦虑而强化事功主义和淡化儒家人生追求 ,最后走向了儒家人生追求和事功主义的双向遏制  相似文献   

13.
生命偶然,人生短暂,人应当怎样度过一生,这是每一个有灵魂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必定会思考的问题。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忙忙碌碌,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只有偶然独处时,或在无眠的静夜,这个令人惆怅的问题才会突然来到我们心中。哲学家福柯的人格魅力之一,在我看来就是他极力倡导并一生不懈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里,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十分着迷。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国家建设了。园子变成  相似文献   

15.
漫话 人生     
墨香 《学理论》2008,(11):96-96
人生,没有目标就觉得太长,有了目标就觉得太短。◆人一生的奔波劳累,不过是两脚的距离。◆世上有些伟大的功绩是由不够聪明的人成就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本来做不到。◆不是因为事情太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兴趣选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玫 《民主》2002,(10)
我有一种记忆,似乎每次高考季节总有一二亲友来同我商量,他们的子女应报考什么专业;而凡是来商量的人,又总有一个主要的着眼之点,即什么专业最有出路和前途。然而我的回答却总是只有一个:“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亲友闻言往往不以为然;有的还说“这不是兴趣主义吗”?于是,我就只能敬谢不敏了。“兴趣主义”从来就含有贬义,在过去如果碰在风头上还要受批判。然而兴趣在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而教学生做事的人便是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可爱的学生。教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教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教师。教师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王蒙一生坎坷。有人说,中国古代文人的许多曲折经历,在他身上都重现了。可不,一个14岁成为中共地下党员的他,在24岁时被划为“右派”;一个在19岁时写就名作《青春万岁》的作家,29岁时被发往新疆,与大地为伍:一个18岁担任北京东四区团委副书记的“九品芝麻官”,48岁时成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位不曾进过高等学府的文人,还成为中国文化界最高领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8任文化部部长,今天仍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彻大悟,在进入人生秋季以后,王蒙用4年时间,向读者奉献了《我的人生哲学》。在北京王府井、在上海福州路……王蒙签名售书的地方,都出砚了人挤人的热闹场面。在上海书城,购书的长龙从四楼蜿蜒至二楼。很多人一买就是几本,主办方不得不出台限购1本的临时“政策”。《我的人生哲学》首版发行即10万册。 《我的人生哲学》讲了些什么?记者花两个晚上时间通读了一遍。全书分12个章节:生存与学习、我是学生、人生之化境、人际21条、我的无为观、什么是价值、人生健康论、人生处境论、大道无术、人生之有为、享受老年、人生漫笔。显然,谈的是人生感悟、为人之道;话的是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说的是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论的是生命意义、生活哲理;议的是情感取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八字箴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民主》2008,(1):47-48
一是正。人生处世的根本在做人,而“正”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精神之柱、为官之魂。作为一名有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能够认知正、悟透正、恪守正、践行正,就会有底蕴、有政绩。树立领导干部的正派形象,要做到“四正”。即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心正,就是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心底无私,表里如一,襟怀宽广,能帮人也能容人,而不是心胸狭窄、心术不正。  相似文献   

20.
董永在 《求知》2011,(2):4-5
所谓“民生”,是指人的生存与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和尊严、幸福等方面的内容。民生问题,反映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男女老幼的生活质量,关乎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一直对民生问题非常关注,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