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山 《侨园》2023,(1):24-25
<正>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期间发生在辽西黑山、大虎山的一场战斗。1948年10月锦州攻坚战前后,国民党廖耀湘兵团的10万西进援锦部队已至阜新、新民一线。按照东北野战军“顽强死守阻击敌人,集结主力围歼敌人”的战役部署,10月23日至25日,英勇的第十纵队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扛过了金子般的3天时间,“血染黄沙、黑山变红”,将数倍于己之敌死死钉在了黑山,为大军回师辽西、全歼廖耀湘兵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3,(7)
事件●据以色列媒体1月31日报道,以色列拒绝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将其总部搬往加沙的要求。●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2月4日分别以多数票表决结果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从即日起“塞尔维亚和黑山”正式宣告成立,南联盟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折冲樽俎, 南斯拉夫联盟政府终于成立 了。然而,由于黑山当局采取不合作态度、科索沃分离倾向加剧、社会经济千疮百孔,新总统科什图尼察领导下、以日日奇为总理的南联盟新政府,面临重整山河、百废待兴的严峻考验。 组建政府 一波三折 科什图尼察在10月7日宣誓就职时明确宣布,他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组建一个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都能接受的联盟政府,以便使南联盟人民早日在“一个正常的国家中过上正常的生活”。10月15日,科什图尼察向媒体表示,他14日在法国出席欧盟首脑会议时深深感到,为了落实国际社…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3,(4)
·事件· ●南斯拉夫联盟宪法委员会17日经过12个小时的紧张工作,通过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和《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执行法》。 ●1月14日开始对俄罗斯进行5天访问的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17日说,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发展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两国将共同开发第五代战斗机。 ●当地时间18日下午3时,印度在东部奥里萨邦海岸成功试射了一枚“阿卡什”地对空导弹。20日,印度又成功试射了一枚代号为“蓝天”的地对空导弹。 ●在美加紧向海湾地区进行军事集结之际,18日,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阿拉伯国家等世界各地连日爆发了反战示威。  相似文献   

5.
王宝文 《侨园》2012,(8):57
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辽西会战开始了.蒋介石为挽救东北局势,以解锦州之围,打开关内关外通道,急调廖耀湘为总司令指挥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为使克锦部队回师聚歼敌人,人民解放军奉命于黑山、大虎山线阻击.而胡家窝棚位于辽西交通要道口,是国民党进攻黑山、大虎山—线阵地的必经之地.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想突破黑山和大虎山,双方短兵相接,打响了胡家窝棚阻击战.  相似文献   

6.
第47届联合国大会9月22日晚。以127票赞成、6票反对和26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止南斯拉夫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从而在联合国历史上开创了首次把一个会员国赶出联合国大会的先例。 这项主要由西方国家策划的决议指出,鉴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不复存在,而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不能自动继承其席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8,(12)
正1948年4月,当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在太行山深处,向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请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宣传事宜时,叶建民刚刚调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十纵三十师任副师长。五个月后三十师即赴辽沈战役战场,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救援锦州的廖耀湘集团。几乎与此同时,1948年5月5日,民进和其他民主党派、有关团体的领导人以及无党派代表等在香港联名致电响应中共  相似文献   

8.
《侨园》2023,(5):38-39
<正>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特大城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部。全市总面积1.286万平方千米。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连,西与鞍山市的台安、锦州市的黑山、阜新市的彰武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及铁岭市的昌图县、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普遍形成的一种国家范式。民族国家强调民族与国家的互构,追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民族国家唯美的政治理想常常遭遇"历史是否合法""现实是否可能""理论是否普世"的多重叩问。民族国家理论是植根于西方本土的知识产出。它难以阐释中华现代国家的精魂气象,也不适宜作为古今中国国家范式的一体化表述。中国国家范式的精准表述必须立足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未曾断续",全景式反思"中华文明""国家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事实上,正是"中华文明""国家形式"的互构,才造就了历史悠久巍巍屹立的中华文明国家。文明国家而不是民族国家才是对古今中国国家范式的深刻揭示。现代中国正是在"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理念的浸润之下,才能以远超民族国家的精神气度,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倡议和天下想象。  相似文献   

10.
国家理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学领域的核心主题。基于国家基础理论、中国国家理论和比较国家理论三条线索,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国家理论的研究成果展开综述。综述表明,七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国家理论的研究展现出如下轨迹:在研究主题上,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主轴,经历了从"相对单一"向"一体多元"的转变;在研究指向上,国家理论研究始终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携手同行;在研究自主性上,经历了从侧重于国家理论的"知识引介"向"自主创新"转变;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从以"规范研究"为主向"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过渡。展望未来,有必要在国家基础理论、中国国家建构的理论提炼以及比较国家理论领域重点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们往往将国家建设看成是国家权力向社会渗透、取得对社会的控制力的过程。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家建设"看成是"民主化"与"市场化"的对立面。西欧近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表明,"民主化"与"市场化"实际上内在于"国家建设"过程之中,三者呈现出互为条件的因果制约关系。由于中西历史背景的差异,西欧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向社会的渗透与扩张,而当前我国国家建设的核心政策则应当是推进市场化和民主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国家认同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多民族混居、多民族共学、多民族共进"的新加坡共同体构建。回溯历史,新加坡构建国家认同的范式经历了由"制度"到"文化"的转变,国家认同动力机制经历了由"外生"向"内生"的转换,国家认同理念也经历了由"共存"到"一体"的嬗变。新加坡国家认同正是在这种与时俱进、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国民统合。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启示我们:应以文化为根本、以公民教育为动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方向来推动我国的国家认同构建。  相似文献   

13.
"老有所养"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图景,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老有所养"与国家的成长、国家职能的变化和国家意志密切相关,由此形成不同国家的治理道路。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体系下,"老有所养"的功能主要由家户承担,并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共担、分担、均担、共养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构成了中国"老有所养"的厚实底色。当下中国,随着社会变迁,国家在"老有所养"的治理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国家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包揽"老有所养"的所有职责。汲取传统经验,适应社会变化,以"家国共责"实现"老有所养"是更为有效的中国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与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新中国成立迄今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一体同构"、"有限分离"到"有机互动"的嬗变历程。转型期,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博弈、互构多种形态,要求我们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现实对国家-社会关系发展做出新的解释。梳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脉络和逻辑演变路径,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察放置在具体的"过程-事件"场域中,引入象山县的"村民说事"乡村治理创新机制,分析我国地方治理中"国家-社会"框架下良性互动相互增权模式,是未来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形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转型期后,中东欧国家的腐败状况并没有因为引入"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而呈现趋好态势。总体而言,公共采购和医疗是中东欧国家腐败的集中领域,而高层腐败和司法腐败严重则是其重要特点。中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引入"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建构"清廉国家"的充分条件。一个国家只有在法治程度良好的条件下,民主制度才有利于打击腐败。若法治  相似文献   

16.
族群"政治化"为特征的族群国家和以族群"文化化"、"去政治化"为特征的公民国家是现代多民族国家的两种国家整合话语体系。受到苏联的影响,当代中国采用的是族群国家的国家整合话语体系。但是,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少数民族的暴乱事件,在某种程度上表征了族群国家话语体系本身具有反效果。相对而言,美国等某些西方国家采用的是公民国家的国家整合话语体系,却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公民国家可视为当前中国国家整合的新话语体系,可视为解决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实现"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何实现从"民族认同"转向"国家认同"呢?就我们国家而言,必须把握基本国情、注重考虑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过去4年,发生在几个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曾经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推翻一个国家政权的"香饽饽"。但现在,上演了"玫瑰革命"的格鲁吉亚、"橙色革命"的乌克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本质上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国家的制度安排。因此,获得并保持一定的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存在的基础,构建国家认同也成为民族国家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民族国家"多族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认同构建就成为民族国家必须优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实践中,民族国家的认同构建有两种模式比较突出和典型,并具有普遍性和巨大的影响:一是"民族模式",一是"族群模式"。前者为苏联、中国采用,后者为欧美国家普遍采用。不过,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不同的国家认同构建模式不过是解决"族"与"国"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的具体方式。从总体趋势和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内国民享有的共同文化、共同价值观越是广泛和深厚,越是容易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国家认同;反之,一个国家内国民分化或形成了各种刚性的社群组织,国家的认同就难免被这些刚性化的社群的认同所分割,从而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正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手段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更加热衷于文化渗透这一温和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与迫害。鼓吹"普世价值"来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目的。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凭借其强势的话语霸权不断向社会主义国家鼓吹、兜售"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带有鲜明的西方意识形态倾向,以分化为手段,西化为目的,将中国纳入到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体系中,企图以"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方式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