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瞭望》2010,(35)
<正> 周恩来使用过的望远镜、张自忠将军鲜血浸染的血石、冈村宁次投降时呈交的佩刀……上千件文物,仿佛是无声的证言,展示着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就应当永远铭记历史。"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大校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一页,军事博物馆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步入位于军事博物馆东二楼的抗日战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6,(7)
正那段永远为民进人所铭记的历史南京"下关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70年,许多历史细节和当事人渐渐远去,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中国人民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光明前景的重要篇章,这段历史将永远为民进人所铭记。70年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中华大地遍体疮痍、百废待兴,全国人民热切地希望中国走上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然而,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必须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隆重纪念,是对中国人民永远捍卫和平、维护正义的郑重宣示,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的冲锋号角。山河日新,国力日强,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  相似文献   

4.
山风 《侨园》2013,(7):13-13
<正>5月26日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会议旧址。参观结束后李克强对记者说,波茨坦会议旧址对世界和中国都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在这里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向法西斯势力升起正义的旗帜。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法西斯势力发出了最后通牒。人们不会忘记,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李克强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也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我要特别强调,《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款必将实施。而《开罗  相似文献   

5.
正您呕心沥血、夙夜在公,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您辛苦了!人民会铭记,历史也会铭记,在您以及中央集体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最喜欢你会见外宾的大气;最喜欢你发表演讲的从容;最喜欢你那一份无声的担当;最喜欢你每一次出场的微笑;最  相似文献   

6.
南山 《党政论坛》2010,(16):42-43
1959年4月5日,一个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人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体育史上没有世界冠军的历史随着五星红旗在国际领奖台上的冉冉升起宣告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8,(12)
正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不会忘记这40年改革开放是如何改变了国家,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永远不会忘记1981年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这是"文化大革命"后一次重要的纪念活动,这个活动意味着坚决"拨乱反正",纠正了对历史的错误认识,解放了一大批受过各种冲击的人,最大程度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实现"四化",嘹亮地吹响了实现现代化的进军号。1981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上海各界人士代表赴武汉瞻仰辛  相似文献   

8.
李侃 《瞭望》1990,(23)
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今年整整150年了。中国人之所以永远不会忘记这次战争,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是因为这次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帷幕,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发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百年苦难、百年斗争也从此开始。如今,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神州大地,在全世界面前巍然挺立,正在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奋进。此时此刻,抚今追昔,不能不回头看一看,认真想一想;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外有强敌侵略、内有封建压迫,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中,在危机深重、水深火热中,走过了一条何等漫长又何等曲折,何等艰苦又何等英勇,怎样失败又怎样胜利的道路。 鸦片战争的惨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相似文献   

9.
叶文 《瞭望》2007,(31)
贵刊2007年第26期《开国将军百战功勋》一文,反映了我党我军斗争最艰苦、最惨烈的一段历史,开国将军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是不能忘记的传家宝。文章中写到有一位供给处长,临牺牲前说“不要管我,请把背包交给  相似文献   

10.
正在很多文化里,"故乡"就是"母亲城""母亲土地"的意思。如果无法辨认自己成长的城市,也就相当于忘记了母亲的面庞,正如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所讲:"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庞和城市的面貌。"英国国际古迹及遗址理事会主席曾伯纳德·费尔顿曾说:保护城市风貌,就是保护一些古建筑以及其周边的环境,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11.
人生隽语     
《民主》2019,(7)
<正>朱永新: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叫《朗读手册》,扉页上有这么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邹长坪 《侨园》2015,(4):16
2015年,是多么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它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年!这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来说不寻常,对美国人民来说也非同寻常。因为这是我们祖辈父辈的中国和美国人民浴血奋战经历了生死的考验赢得的长达8年的战争,是上一代中国和美国人民共同携手作战打败日本的胜利战争!这是多么让人不能忘记的一段抗战的历史,是多么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一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一中国人如此形容的友谊。70年前战火纷飞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残杀蹂躏中国人民,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霸占的威胁……陈纳德将军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道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在这场战争中发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21,(6)
正一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4.
<正>五十年并不遥远——《冰河》自序如果一个人要写他半个世纪前的生活,你一定认为那生活已经像历史一样遥远与模糊,多半已经看不清了。不不不,你肯定没有那样的经历。那经历一直像"昨天"那样紧随着我,甩也甩不掉。是什么样的感受叫人无法把它推去、推远?是由于自己说过那句话——"没有答案的历史不会结束,没有答案的历史不能放下"吗?  相似文献   

15.
关山远 《各界》2014,(2):26-28
今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深化改革开放”是当前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新华社不久前刊发评论文章《铭记“用脚投票”的历史警示》,其中写道“1990年,在参加深圳特区成立十周年庆典时,当年实地调研过‘逃港’事件的一位领导同志意味深长地说: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部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值此"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回首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五一口号"的壮举,以及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值得铭记的历史和不能忘却的初心。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  相似文献   

17.
<正>天宫一号与神州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体航天人建立的丰功伟绩将彪炳史册,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8.
张军才 《民主》2005,(8):41-42
对日寇的切齿痛恨首先源自于《鸡毛信》、《小兵张嘎》这类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稍大一点,《狼牙山五壮士》的感天动地,《烈火金钢》里“一弹突围的史更新”,永远使人无法忘记! 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黑太阳731”的灭绝人性,无不使人在刻骨铭心的仇恨里,深入反思:日本为何要入侵中国?中国人民到底靠什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底,全球的华人都在举行各类活动以纪念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周年,一些华侨说:“中国人永远都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而与此同时,台湾岛内的某些“台独”组织分子却在当地大肆举行所谓“庆祝活动”,并庆祝“台湾正式独立于中国之外一百周年”等等,民进党某“立委”还亲自率领一些拥护者前往日本当年签订《马关条约》的遗址,进行所谓的“追思”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朋友,您看过电视连续剧《铁人》吗?还记得那口填死的油井和那些铁骨铮铮的汉子们的呜咽声吗?还记得钻井工人为寻找丢失的岩样那全神贯注的神情吗?是的,您一定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那一组组感人至深的镜头,不会忘记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场面。这镜头、这场面,绝不是艺术的拔高,也不仅仅是历史的浓缩,而是今天人们对求实精神的感受与渴求。是今天人们对求实精神的理解和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