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古人交友,有许多言简意赅的习惯用语。古人用许多不同的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各种朋友关系。不同阶层、不同关系、不同人物之间的朋友,称呼用语各不相同,非常形象,典雅有趣。八拜之交: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子弟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布衣之交:指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旧时  相似文献   

2.
朋友(散文)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有一种朋友希望能够永久,即使情丝变白发也在心地里深深地保留。”当我看到这则手机短信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回顾过去,往事历历在目。儿时的玩伴、苦读的同窗、工作的同事、和蔼的领导,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无不让我心潮澎拜,久久不能平静。身在异土他乡的我,对朋友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我来说,朋友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那些不为相识、有缘相逢又彼此相知的朋友与我分享欢乐、忧愁和苦闷。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最失意、最无助的时刻,是他…  相似文献   

3.
第五个问题,如何着手进行研究。通过自己的调查,通过专家的指点,研究领域确定下来了,那么怎样去进行研究呢?这对于每个人来讲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有些普遍性的做法是可以参考的。第一,要学会做编年。中国有一种编年体史书,某年某  相似文献   

4.
(四)周恩来从小就沐浴在温馨、仁慈的母爱之中,养成了温厚谦和、善与人同的性格和量大而能客人的气度。据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中对他的评语:"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在周恩来看来,人立足于世,既然不能像草  相似文献   

5.
正如人们从官场小说中所看到的那样,在那些见诸文件的称呼之外,官员之间还有另一套“称呼”的学问,有许多难以言传的细微讲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场上的称呼最开始是称同志,但是,这样的传统并没有坚持多久,一些干部更喜欢以称职务代替名字。有专家表示:“这么多人在这个官场称谓上‘钻研’,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怪,是官本位思想没解决。”  相似文献   

6.
张明扬 《党建文汇》2014,(10):47-47
在古代,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井列敬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相传至今。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相似文献   

7.
此前,已有多人对此撰文,但都不太全面。现据史料,简述如下: 1944年9月22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刘少奇根据将共产党领导的地区称为解放区的说法,提出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改编为解放军。10月7日,刘少奇在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又正式提出:河南设军区,受延安指挥,以人民解放军  相似文献   

8.
正禁止把领导称作"老大""老板",将同事称作"哥们儿""兄弟"……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明确对这些具有"江湖气"的称呼方式叫停。改称呼不难,但比改称呼更重要的,是着力解决这类称呼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驭史。为了治国驭民,一些政治家和策略家在研究统驭策略的同时,对“官品”,即为政者的素质相当重视,加上一些开明官吏的修身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官品”理论。一、清正为官,正己垂范封建社会人才施展才能的途径很窄,出官入仕是大多数人自我实现的唯一通道。怎样入仕呢?古人主张须“由其道”,即由正途入仕。孟子认为,人之为官有“天爵”和“人爵”之别。  相似文献   

10.
新年来临,向亲友寄赠贺卡拜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只是古代不叫贺卡,而是叫做"刺"。刺,又称"谒"。古代没有发明纸时,把竹木削成条刺,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身份连同祝词便成了拜年帖,由人或步行或骑马投送。当官的派公差,商贾地主差仆人,文人学士遣书童,平民百姓中的户主也有将此事交与小辈的。宋人周辉《清波杂志》载:"正旦交贺,多不亲往,令人每至一门,喊数声,而留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没有几个右派朋友,首先就不正确"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后来成了反右重灾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没有几个右派朋友,首先就不正确” 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后来成了反右重灾区。  相似文献   

13.
达人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现代的达人,多受台湾流行用语影响,来源于日  相似文献   

14.
沂蒙大地上,先进典型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为百姓谋福造福,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子孙立标树杆。沂蒙人民把上级的关心扶持作为强大的动力,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创新。1989年8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显要位置刊发《山东临沂地区扶贫经验:给钱给物更要建设好支部》的报道。导语称: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向全国贫困地区推荐山东临沂地区扶贫实践中的"给钱,给物,更要建设一个好支部"的做法,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扶贫工作的一项根本性经验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可以推心置腹的却没有几个,相信这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心声。过去的人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的人面对突然造访的朋友,非但没有惊喜之情,反而私下惴惴不安。过去的人与人相识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是要经历过角色更替与世事沧桑的考验之后,才能尘埃落定、盖棺定论。而今天初次见面一句话相投便可以称兄道弟、呼姐喊妹,引之为朋友。然而一会儿朋友纷至沓来,如过江之鲫;一会儿朋友悄然而去,如过眼烟云,让我们不知不觉问对今日之朋友的真谛与信用度产生怀疑:是世界太奇妙,还是我们的思维变化太迟缓?笔者以为对“朋友”二字,还需仔细做一番梳理与考量。  相似文献   

16.
郭庆晨 《党课》2006,(11):64-65
朋友,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儿。什么是朋友?按郑玄的说法:“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自古以来,“亲朋好友”就成为—体,分不清亲人和朋友哪一个更亲近。难怪《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慨和“朋友信之”的教诲。大概正是这一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才有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让朋友负我,我决不负朋友”之类令人动容的“朋友情结”;难怪人们会将“重朋友、重感情”的赞语郑重地送给“朋友情结”深厚的人。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10):37-37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所推崇的“非静无以成学”、“宁静可以致远”等。古人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修炼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一而要“修”要“养”,首先就要能“静”能“忍”,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纪委目前发出通知,指出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儿”“兄弟”,破坏了党内民主,损害了公仆形象。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我的朋友胡适之”是旬很有分量的话。胡适除了博学,就是平和而极有睿智。他有“一多一少”。“一多”,是他获得世界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多,有35个;“一少”,是身后财物少,除了102箱的书籍,身后别无长物。  相似文献   

20.
何谓宝?辞书上有“珍贵的东西”之解。爱宝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在以什么东西为宝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非一样;而以什么为宝,则往往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近日读史,见到古人颇有一些识宝的高明之论。有些论述对于我们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