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近日股市在经历了“报复性” 反弹之后,暂时恢复了平 静,但围绕“国有股减持”话题的讨论,仍然热烈。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研究员,请他就有关“国有股减持”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 记者:存量发行方式在市场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陈淮:国有股全流通和存量发行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是两码事。存量发行是一个具有明显缺陷的办法,不可能解决减持的任何一个根本目标,也不可能成为减持的主导  相似文献   

2.
夏南 《瞭望》2003,(46)
国有股流通近期风声又起。先是上周市场传言,一份由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起草的“白皮书”透露出解决全流通的新信息;接着,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1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畅谈国有股流通与减持。 股市为此又是一番急涨急落,11月4日上证指数曾摸到1412点,11月12日又下跌至1317点。市场神经之脆弱可见一斑。但从现  相似文献   

3.
股市“七连阴”,很多人将板子打在“国有股减持”上。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研究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他认为这种说法既不负责任,也是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不了解。陈淮说:第一,国有股减持完全不影响股民的利益。7月13日发布的暂行办法,含有十分之一的国有股减持和不含有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辉 《瞭望》2008,(44)
怎么看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以及市场信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日上证指数整理回稳的走势,以及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笼罩下仍基本面良好的现实,使市场人士对国内 A 股市场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关系问题兴趣再起。事实上,尽管此前中国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但中国宏观经济却经历了长达7年的高速稳定增长,如何看待国内股市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市场瞩目所在。A 股能否晴雨中国经济?就此,《瞭望》新闻周刊近日走访了中央财经大  相似文献   

5.
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发布后,沪深两市以几近涨停回应,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股市繁荣的向往。而放眼更深层的背景我们也必须承认,充分认识资本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上市公司改造,强化股市的投资功能,从而营造一个稳定、规范、繁荣和持续发展的股市,对当前乃至今后几年保持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孙立鹏 《瞭望》2020,(11):5-5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快速蔓延。3月9日,全球金融市场对疫情的惶恐情绪被俄罗斯、沙特、美国石油价格战点燃,当日美股暴跌7%引发熔断。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已具大流行特征,美股闻声12日再次熔断,当日美国三大股指暴跌超过9%,跌入熊市;欧洲主要股指重挫约10%;亚太股市也在大跌。加之石油大宗商品市场罕见暴跌,环球金融市场风雨飘摇。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制度改革,但市场功能发育仍不健全。过去的10年间,上证指数的走势类似"过山车",国内股市总体的"熊长牛短"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很不相称,市场上"重融资、轻回报"的气氛依然浓厚,还迫切需要在退市、减持、重组制度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以及对外再开放,以促使其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投资风险与防范张卫王改霞对于出生才7年多而法规又不健全的中国股票市场来讲,股市的大起大落无疑给众多的投资者带来许多意料不到的风险损失。尤其是在经历了1996年中国股市长达数月的连续性上涨,12月中旬与本年5月中旬的暴跌之后,作为投资者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9.
潘燕 《瞭望》2001,(52)
对中国股市来说,2001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不要说股民,就是不炒股的百姓也多少能感受到这一年中国股市的起伏跌宕、唇枪舌剑和大喜大悲。 这是股市大起大伏的一年,是评价十年股市、探讨未来发展方向的一年,也是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制度设计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一年。B股的对内开放,退市机制的创建与完善、创业板市场的搁置、开放式基金的登场以及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出台与暂停等等,共同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最丰富跌宕的2001年。  相似文献   

10.
如何避免国际市场的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是管理层需要应对的问题我国股市6月7日以来出现快速下跌, 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股市大跌并在国内市场产生联动效应,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中国资本市场已不再独立于全球资本市场之外。今年5月份以来,由于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以及各国政府为抑制本国通货膨胀纷纷加息,使投资者担心加息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股市一改过去数年来强势, 从欧美到各新兴市场的股指都出现了持续性的下跌,期间更是出现数次单日暴跌行情,全球股市可谓风声鹤唳。尤其是经过 6月13日的暴跌,全球各主要股指几乎都回落到了年初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然而,近两年多来,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股市却与宏观经济形势背道而驰,长时间低迷不振,已经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带来了诸多不利,并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股市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改变当前股市对宏观经济的背离,使股市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径,引来了人们的诸多思考。在“股市为什么缺乏吸引力”、“股市是否已经边缘化”的疑问声中,弥漫着人们对股市的疑惑与彷徨,反映出人们对市场的信心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12.
○多种因素决定今明两年总体趋势应当是:稳中有涨、波幅不大,市盈率趋于下降,市场趋向活跃。○前一阶段对股市规范化和市盈率的讨论,实质可归结为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降低市盈率并不只能靠 股指下跌、即降低股价来完成,而是应当通过提高公司质量、增加每股税后利润得以实现。○国有股减持并不一定是利空,即使短期形成利空,也会很快消失。○购并重组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股市的一大热点。○现在开放创业板市场可能是各方成本最小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受中东局势紧张、国际石油价 格飙升以及美国股市大跌等 不利因素影响,亚洲股市10月13 日出现全面下跌行情,其中香港股市跌幅最大,达2.6%。部分证券界人士认为,近期诸多不利因素使亚洲股市的风险增大,后市主要看外围形势的变化。 被称为黑色星期五的10月13日,亚洲主要股市均大幅低开,午后跌幅有所收窄。其中日经平均指数一度下跌逾440点,收市跌幅为1.4%;韩国及台湾股市一度下跌达5%,曼谷、新加坡及悉尼股市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香港股市低开394点,全日一度下跌近600点,收市下跌394点,报1468…  相似文献   

14.
唐万新操纵股市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长达7年时间。此前相关部门并非毫无觉察,但为何监管乏力终致恶果酿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减持国有股的思路主要包括配售、回购、拍卖等。人们以为,减持的最大难点在于证券市场无力承受。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难点。一段时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仅从既有的证券市场参与者和入市资金中寻求出路不可能解决问题。要让国有大型投资公司来担当减持国有股的“主角”。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总股本规模 约为2846亿股,其中不能流 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62%。如此巨大的股权不能流动,极大地妨害了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使股市变成了单纯筹资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我国目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实际上仍…  相似文献   

16.
用央企集中上市的“方子”给中国股市“下药”,有可能加剧市场结构失衡。一个健康的股市“生态系统”,必须与中国日益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11月3日,占沪市大盘权重近20%的超级航母工商银行收盘于3.36元,与中国石化、宝钢股份等央企大盘股带领沪综指又创出了1866点的五年新高。但站在财富证券阜城门营业厅里的股民刘萍,叹息着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全是大  相似文献   

17.
张莉 《瞭望》2007,(17)
自三月份以来,市场关于股市是否虚高、存在泡沫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对于一直关注股市发展的广大股民来说,《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6期的文章《中国经济需要股市稳健》无疑给一直高温争论的问题降了一场及时雨。《瞭望》文章从权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股市的多层次市场结  相似文献   

18.
<正>综观全球资本市场的历史,你会发现,股市泡沫破灭之后对经济也没怎么样。这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对经济的致命影响完全不同。股市泡沫破灭之后,最显著的影响是财富分配效应。那些在牛市后期买入股票的投资者的资产将显著缩水,赢家则是在高位将股票卖给他们的人。财富就这样完成了转移:前者用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19.
货币贬值、股市大跌、外资撤离、通货膨胀、投资过热……历史会重演吗?越南目前经历的种种似乎与11年前的泰国惊人地相似。新一轮可能蔓延东南亚乃至中国的金融危机似乎正在越南酝酿。  相似文献   

20.
央行网站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整个国际市场翻江倒海。全球的股市出现全面的下跌。国内房地产销售也开始下降,各地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也在逐渐收紧。它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会造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