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汉代存在官吏长期沉滞于某一职位而不得调动迁转的现象,即"久抑不迁"。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中下级官吏身上。两汉中后期考课制度的废弛、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外戚干政等是造成官吏"久抑不迁"的主要原因。"久抑不迁"与汉代中央王朝倡导的久任制有根本区别;谏诤、辞官以及安于现状是汉代官吏应对职位沉滞所采取的常见方式。"久抑不迁"给官场作风以及政治风气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民作主"与"人民作主",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只差一个字,但当我们深入思考时却发现,"为民作主"与"人民作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为民作主",意即为人民主持公道,官吏是人民的主人,人民是官吏的仆人;"人民作主"意即由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对自己负责,人民是自己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社会学者韦伯,有一个论断:"传统中国的官吏是非专业性的,是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们接受俸禄,但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只能舞文弄墨,诠释经典;他们不亲自治事,行政工作掌握在幕僚之手。"我将韦伯的这句话发到微博上,询问网友是否觉  相似文献   

4.
<正>都说中国过去是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官本位国家,但在与官吏有关的150多条汉语成语中,像"官清似水""官清毡冷""官清法正""居官守法""因任授官""官法如炉""量能授官"等正面形容官吏形象的才20多条,其他竟然都是负面内容。大体可分如下六类:一是认为官吏大都以权谋私。如"官报私仇""滥官污吏""卖官鬻爵""买爵贩官""卖官鬻狱""升官发财""赃官污吏"  相似文献   

5.
把地方政府官吏称"父母官"究竟起于哪朝哪代,我孤陋寡闻,但这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词及比较普遍存在于百姓和官吏思想中的情结,我们还是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并时多时少地表现出来。现在,这种称谓不仅常常挂在老百姓和一些基层干部的嘴上,也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党报、党刊上。这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关于中国和印度以及俄国等亚细亚社会特色的理论。中国和印度以及俄国等亚细亚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根本特征,乃是土地等生产资料主要归专制者及其官吏阶级所有,是"土地等生产资料官有制"。土地等生产资料官有制乃是亚细亚社会之所以为亚细亚社会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只要且只有"实行生产资料官有制,势必导致专制者及其官吏阶级全权垄断的极权主义专制,从而庶民阶级全权丧失而皆沦为官奴,遂使亚细亚社会之所以为亚细亚社会的三大制度——官有制和官吏阶级全权垄断的极权主义专制以及官奴制——数千年不变。因此,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说到底,也就是关于亚细亚社会特色——土地等生产资料官有制及其因果——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自隋代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吏"以来历朝历代官吏大都是读书之人。追寻他们的历史故事,捧读他们留下的诗文,发现其中不少人是官场的"另类"翘楚,做官不"作秀",堪称真俊杰,让人浮想联翩,追思久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29岁考进中士走进国家官吏队伍。37岁任左拾遗,后因得罪权贵,竟站着"中枪",被贬为江州司马,又相续出任忠州等三处刺史。他是多次异地交流的官员,深知民间疾苦和社会黑暗,可应然秉承"兼济天下"之宏志指陈时政,反对腐败,还创作了大量的反  相似文献   

8.
彭安玉 《唯实》2013,(2):84-87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  相似文献   

9.
投票选举,就其自身来说,符合按照德才分配政治职务原则,因而是善的;但就其结果来说,却使被选举权为精英垄断,赋予官吏和政治权力以极大的重要性,最终难免精英篡夺最高权力,遂使"选举"成为"选主",因而罪莫大焉。因此,投票选举"自身善"与"结果恶"的净余额是极大的恶,属于纯粹恶范畴,是不应该的、恶的和具有负价值的民主选举方式。相反地,抽签选举,就其自身来说,违背按照德才分配政治职务原则,因而是恶;但就其结果来说,不但保障了每个人都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还破除精英垄断政权、扼杀专制者于摇篮和降低官吏的价值,最终实现人民主权,因而善莫大焉。因此,抽签选举"自身恶"与"结果善"的净余额是极大的善,属于必要恶范畴,是应该的、善的和具有正价值的民主选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始终把以德治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治民先治吏成为共识。中国古代思想家所阐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说明官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政风纯正、官吏清廉是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所祈盼的,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充实官僚机构,是加强封建国家统治效能和扩大统治基础的重要环节。春秋战国之际,基本是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扩大官僚机构的需要,从汉朝开始才有了正规的官吏选拔录用制度。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形式是“察举”,就是皇帝责成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察访所属的基层官吏及士民,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  相似文献   

12.
贤子拒庸     
姜少勇 《求贤》2011,(2):53-53
西汉元帝时有个官吏叫陈万年,他从县令做起,仕途顺利.以至后来做到御史大夫。他的儿子陈咸因父亲的关系,被朝廷任命为宫廷的郎官。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的法制建设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相对完善的司法官吏管理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有关司法官吏选拔任用培养与职业保障的一整套制度很有特色。对此加以探讨,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司法官吏管理的特性,对当代司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官德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可以溯源到氏族社会时期。夏朝建立之后,随着官吏队伍的形成和官吏体制的建立,中华文化中的官吏思想日趋完善,其中占统治地位的始终是儒家文化的官吏思想,如以德配天、忠君报国、以民为本等。  相似文献   

15.
《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  相似文献   

16.
官箴与座右铭洪家宁旧时的官吏制度中,有所谓“官箴”。据辞书上解释,最初的官箴是指百官对最高统治者的规谏和劝诫。但中国的皇帝,极少肯虚怀纳谏的,批评皇帝的过失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一不小心就脑袋搬家,因此后来的官箴专指官吏的行为准则,有的是皇帝亲手题著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治理国家,有许多理论,我国古时关于治国的理论,叫做治国之道。诸子百家,各有一套。德治,即以德治国,或者叫做为政以德,是关于治国的一种著名理论,著名的思想体系。在西方,现代政治学者中流行的善治(good governance)理论,研究关于国家的良好治理问题,讲的亦是治国之道。择吏、治吏是治理国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要治理好国家,就不能离开择吏、治吏,即如何选择官吏和管理官吏的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方针,与治国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治国思想指导下,就有不同的择吏和治吏的方针。本文只在德治思想与择吏、治吏的关系上谈一点看法。一、"德才兼备"与"唯才是举"在中国,儒家最早提出德治,他们认为治理国家,只用礼治还不够,还必须"以德辅天",要礼治结合德治,他们把德治叫做"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官吏是否“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不搞特权,与民众同心同德,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这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荣辱。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政治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出了“与民同”原则。在他看来,只要官吏做到“与民同”,就可荣自身。兴国家,功彰千秋。何谓“与民同”呢?简言之,就是官吏不搞特权,以民心向背为转移,与民同心同志共命运,同忧同乐共甘苦。孟子的“与民同”原则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07,(5):46-46
汉朝:贪腐官吏子孙禁做官汉朝官吏的贪污受贿犯罪活动种类愈加繁多,大致有受财枉法、监守自盗、挪用公款公物,卖官鬻爵等。法律对贪污  相似文献   

20.
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问题上,古代的许多有识之士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东汉有个杨震,历任太守,为人清廉慎独,不受贿赂,历史上留下了"震畏四知"、"暮夜却金"的佳话。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吏中,杨震能保持"性公廉,不受私谒",已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他的"遗产观"令人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