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7月1日,68岁的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追求了40多年的入党愿望,终于实现了.有人问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入党干啥?我自豪地说:"入党,光荣啊!"  相似文献   

2.
李愚 《党的建设》2010,(4):51-51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有个智障的儿子,儿子每天夜里12时都要起身,天冷时常因不知道穿衣服而着凉,大江健三郎就起来帮儿子披上衣服。这样的日子大江健三郎坚持了40多年。73岁的他回首往事时,颇多感慨,他说:"20多岁时,如果我知道这种日子会成为永远,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人生,我也许会没有勇气面对;40多年后回头看,我反倒不觉得悲苦。对儿子的照顾增添了我无穷的精力,从而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我们做事之所以常常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困难太多、阻力太大,而  相似文献   

3.
<正>20多年前我曾遇到过一件尴尬事,在接待几位学者时意外听到他们的议论:某主持会议的领导在介绍来宾时,把"学术造诣"读成了"学术造旨",我联想到草拟的主持词也有类似的话语,便把这一议论委婉地传递给了单位领导,该领导愧疚地说:"我都读了30多年错字了,怎么没人指出来呢?"对于我这"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现在的问题是:尽管"文革"的灾难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在我们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残留着不少"左"的条条框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影响着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因此,要真正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句话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从我多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感受来说,至少应在以下十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由于在周恩来纪念馆工作的关系,曾与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张瑞芳女士有过十多年的交往。我清楚地记得,1998年她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淮安,参加纪念周恩来的百年诞辰活动时,曾对我说:"老秦呀,我是受到你们淮安人的影响才有今天的。可以说,是你们淮安的两个半人影响了我的一生。"这是怎么回事呢?直到后来通过对她的采访,我才弄明白她说这句话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一位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的朋友对我说,他干党务工作快两年了,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想不出什么创新管理和组织活动的好点子,不知该怎么办?我曾担任多年基层党支部书记,这种感受我也有过。我对他说:"做一项工作,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说明你有更高的追求,希望实现自我超越。其实,顺利突破党务工作‘瓶颈期’的关键,就是要沉下心来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穿上迷彩,穿上军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有一个当兵梦,这个梦伴随了我好多年。大学毕业后,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于是遗憾失落一直牵绊着我的心灵。一直以来,我没有放弃追寻这个自己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我执着的认为奇迹的到来。有人说:"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很荣幸,在几经周折后,我来到了兵团参加工作,光荣地成为兵团一名"兵"。曾经有人问我,我干的什么工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父亲金茂岳于1906年5月5日出生,病故于1987年7月17日。他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我仍然特别怀念他。父亲在世时曾说:"以前大家叫我老金,现在怎么称金老了?"弟弟胜利说:"那是尊称,现在我都是老金啦。"哥哥说:"我在延安时候同学们就叫我老金。"爸爸说:"无论是老金、金老,还是金局长、金厅长、金院长、金主任、金队长……我一直是金大夫。"当时,我还调侃地说:"我也是金大夫。"父亲慈  相似文献   

9.
我当售票员已经30多年了,我觉得我没干出多大的成绩,而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建设部劳动模范,等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我还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的亲切接见.这些荣誉,既是对我这个普通售票员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朋友批评我的写作太小资,一点也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理科生(曾经,我已经毕业多年了)的理性思维、女性主义者的慷慨激昂……"我问他我该怎么写。他说:  相似文献   

11.
宋法棠、张左己同志,省委常委同志: 我看了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同志住院期间致同志和亲友的公开信,有颇多感慨.郭峰同志是1937年我在太行山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时的老战友.他自从我们党开创东北根据地伊始,即任沈阳市委书记,后任辽宁省委书记.现在,我们都老了,都已离休多年.但他在辽沈多年,同志战友极多.这是他在2003年7月到北京做全胃切除手术后,2004年4月6日又回沈阳金秋医院治疗期间,对去医院看望他的亲朋战友,发出的希望"六不"信示.对于这种清廉自律的"六不"言行,我建议在党内发表倡导!  相似文献   

12.
正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是个人和民族的灵魂所系。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把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共同理想和信念。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  相似文献   

13.
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年的夏季,而立之年的我,在经历了下岗、重新再就业的曲折经历之后,又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我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时,妈妈激动地说:“孩子,我和你爸爸争取了一辈子的愿望,终于在你们兄妹四人身上实现了。”每当回想那一光荣的时刻,我的心中都会一次次荡起涟漪,感慨万千。 1986年高中毕业的我,带着梦想独自闯荡深圳,在一家电脑公司做一名操作员。一年之后,又转到珠海国际  相似文献   

14.
无悔的坚守     
<正>怀着对梦想的憧憬,我踏入了二连海关的大门。在这个有着57年辉煌历史的老关里,在这个孕育边关"五特"精神的集体中,我被关史陈列室里的一串串荣誉"冲击"着。是什么让这颗北疆明珠如此耀眼?是什么让这个北部边关屹立多年?带着种种疑问,我开启了自己的寻梦之旅。刚到公路口岸轮岗实习时,就听到一个关于"神奇的铁棍"的传说:在查验入境小车时,关员们会拿着一根1尺长的小铁棍,在可疑的轮胎边、车身上敲敲打打,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30多年前他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时,对修史修志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让人难以忘怀,直到今天仍值得各级领导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老黄牛拉犁,只顾顺着犁沟走,心无旁骛。在第二炮兵某旅官兵心中,总工程师李析微就是这样一个老黄牛式的人物:从军24载,在技术岗位上干了16年。很多人眼里的"冷板凳",他为何坐了这么多年?李析微说:"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干什么工作都要对得起这20多年的党龄!"也正是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李析微赢得了诸多荣誉,被评为"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17.
正从事新闻采访、主持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源于内心那份炽热的情感,在刚刚参加工作时就曾满含深情地写下了《入党志愿书》。在入党思想汇报中,我曾这样写道:"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多年来的心愿,这份心情是迫切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危急时刻,我跟随报道组赶赴抗震救灾一线,就在帐篷前那面火红的党旗下,我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永不叛党。"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周末,我和几个中师班的同学小聚。说话间,一个同学打开手机微信,建议发起视频聊天:"咱们给那几个没来参加聚会的外地同学来个直播。"视频接通的那一瞬间,相距千里的同学实现了"同屏共振",我们从学生时代的趣事聊到退休后的生活,你一句我一句,一小天儿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毕业40多年,看着往昔的同  相似文献   

19.
父亲原是一名监狱警察,已退休多年.今年6月28日,当我将那枚落款为"中共中央"、代表无上荣光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交到父亲手中时,一辈子铁骨铮铮的父亲流下了热泪. 父亲激动地抚摸着勋章,眼里闪耀着光芒.他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连袜子都是新的.戴上纪念章,他颤颤巍巍地拿出一个红色布包,第一次向我展示了他的4件宝贝:第一件是1964年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司令部颁发给父亲的"神枪手"荣誉证;第二件是1992年人民警察首次授予警衔时,由时任司法部部长蔡诚签名的"授予警衔命令";第三件是2007年7月,由甘肃省司法厅党委颁发给父亲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以上)"红色荣誉证书;第四件是2008年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开具的父亲向汶川地震灾区交纳"特殊党费"的收据,编号是0623709.展示过后,父亲对我说:"党中央今天发给我的这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最为珍贵,是我的第五件宝贝!"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3,(19):60-61
书荐作者:叶辛著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叶辛的贵州》摘录:我曾生活了十四年之久的那一片乡土,以瑰丽多彩的风光闻名,那是"黔之腹,滇之喉"的修文,古时候叫龙场驿。多年以前,当我在自己的小说中写到它的偏远闭塞,写到它的贫穷落后时,我也如实地写到了它的山水风光,它那古朴醇厚的乡风民俗。说来难让人信,真正地开始懂得一点观察,真正地开始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