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中山轶事     
吴斌 《两岸关系》2006,(12):20-21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事业,他曾大声疾呼:“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容忍别人瓜分自己的国家,他们希望统一,成为一个强大的和不可动摇的民族”;“统一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财政、实业、教育诸端始获次第为理,国民意志方与以自由发舒”。他始终坚定地主张,统一就是一统,就是要名实相副地真正统一;坚定地认为只有排除障碍,统一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真正壮大、富强国家。民革同仁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6,(6)
正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山先生毕其一生竭力反对国家分裂,热诚追求国家统一,他的一生始终同祖国的统一大业紧密相连。中山先生的国家统一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其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天,我们宣传和研究中山先生的国家统一思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完整统一,是孙中山毕生萦思探索、梦寐以求的目标之一。在孙中山的一生中,始终竭力反对国家分裂,热诚地追求国家统一,尤其是在他的晚年,更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孙中山的和平统  相似文献   

4.
曹骏 《统一论坛》2001,(3):14-16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谋求国家的统一与富强而奋斗一生。在长期的奋斗生涯中,形成了他的国家统一思想。这一思想是一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中国必然统一的社会历史原因、思想文化原  相似文献   

5.
实现国家统一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 ,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这些是孙中山强调国家统一的主要原因。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四分五裂的祸根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 ,孙中山从外交、政治、经济及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他的思想主张和战略构想 ,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两岸中国人心中始终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世代景仰。他毕其一生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面对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面对军阀分裂割据和帝国主义外侮,他对国家统一念兹在兹,矢志追求,殚精竭虑。中国梦、统一梦是中山先生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谋求祖国统一的实践中,孙中山逐步形成了丰富深邃、知行合一的国家统一观,成为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年前,陈水扁宣布“终统”,即“国家统一委员会”终止运做、“国家统一纲领”终止适用。一年来,他疯狂推行“去中国化”,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今年春节,陈水扁以台湾地区领导人身份送红包,印上了“台湾,最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9,(13)
<正>陈映真先生是台湾著名文学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和思想家、理论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通过个体命运书写时代,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现当代台湾历史和现实。他满怀人间爱,站在民众立场,对台湾政治、社会弊端,展开勇敢无畏的批判。他矢志不渝追求国家统一,颂扬台湾同胞爱  相似文献   

9.
他为实现国家的统一而献身──孙中山先生晚年的爱国事迹黄文雅团结统一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基本条件。我才近代无数爱国志士都为之奋斗牺牲。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1,J、中山先生是其中的代表/.物。中山先生一生都为谋求民族解放、国家统一而奔波操劳,可谓鞠...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发言中谈及台湾问题时表示,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魏凤和是在就"中国与国际安全合作"议题作大会发言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容忍国家分裂。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  相似文献   

11.
黄惠昆 《黄埔》2010,(5):11-15
黄埔军校同学会前会长侯镜如,为了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昌盛和统一,倾注了自己一生的心力。他,也因此有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统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同样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性主题 对于中国来讲,现代化的内容是多重而非单一的,实现国家统一与追求富强发达、高度文明和政治民主的国家目标,都是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多重主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点与其他国家不同,极具“中国特色”。且由于历史原因,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主题比其他主题来得更为直接和迫切;与其他主题相比,统一命题更显居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登辉先生主政台湾以来,曾经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台湾人是中国人,他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他并一再说,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定会统一.在他主导下,台湾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制定出“国家统一纲领”.按理说下一步李登辉先生该拿出实际行动.然而,从最近李登辉先生与日本人司马辽太郎的对话看,人们已深深地感到失望了.李登辉先生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话,是他心底秘密的一次“大暴光”,这里似乎已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应有的感情了.他大谈所谓“台湾人的悲哀”,并把悲哀的根子引向中国大陆,指国民党为“外来政权”,质疑“中国” 的概念,甚至明白无误地表示,北京的两岸统一之念“是奇怪的梦呓”.他还以 《旧约》圣经里《出埃及记》的摩西自况,要带领台湾人,像犹太人摆脱异民族的奴役、压迫那样,建立台湾人自己的国家,“让子孙们不再有老一代同样的遭遇”.难怪此言一出,两岸及海外的许多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9,(15)
<正>陈映真先生是台湾著名文学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和思想家、理论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通过个体命运书写时代,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现当代台湾历史和现实。他满怀人间爱,站在民众立场,对台湾政治、社会弊端,展开勇敢无畏的批判。他矢志不渝追求国家统一,颂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传统,揭露"台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王炎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理论。他构思和设计的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发展战略,以强国富民为出发点,以国家利益为...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正>陈映真先生是台湾著名文学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和思想家、理论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通过个体命运书写时代,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现当代台湾历史和现实。他满怀人间爱,站在民众立场,对台湾政治、社会弊端,展开勇敢无畏的批判。他矢志不渝追求国家统一,颂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传统,揭露"台独"的荒谬和危害,呼吁台湾同胞投身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23日,阿沛·阿旺晋美经过了100年长长的人生旅途静静地走了。他从遥远的神秘土地西藏走来,他的故事神奇而诱人,他的经历艰难曲折而又极不平凡。几十年来,他为了国家统一、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精力。他虽离去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9.
袁翔珠 《求索》2010,(10):151-153
雍正是清代诸帝中倍受争议的一位皇帝。无论是承传帝位,还是施政纲领,他都受到朝野及后世的多方垢病。然而,他的民族治理思想却颇具建树。清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中央政权与境内各民族的关系,是涉及国防战略之大事。客观地说,雍正皇帝对这一关系的把握是得体的。他的思想言行,见诸于《清实录》、《清圣训》、《东华录》、《大义觉迷录》、硃批奏折中。从史料看,雍正皇帝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尊重民族习惯,限制国家干预;保护民族生态,禁止过度需索;促进民族融合,化解民族矛盾。雍正皇帝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突破时代和身份的藩篱,认识到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思路,维护了国家的和谐统一,也使清代的民族统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殊属可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极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纵观历史与未来,当今之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乃是民族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惟有统一,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文化力。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的统一精神蕴藏在深厚的文化力中。孔子《春秋》的“大一统”主张,苟子《王制》“天下为一”,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则治,两则乱”等。近代康有为指出:“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孙中山为国家的统一奋斗了一生,他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