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借鉴英国家庭农场发展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兴办家庭农场的国家之一。早在16世纪,随着英国圈地运动规模逐渐加大,农民手中的土地多数被富农以租赁或购买的形式占有,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这些富农就将自己占有的土地合并起来,形成了较大的农场,这就是最初形式的英国家庭农场。20世纪以后,由于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少数大土地所有者开始转向利润更加丰厚的工业投资;再加上当时英国地租价格的  相似文献   

2.
包志勇 《学理论》2008,(9):28-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顺应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1)。本期笔谈选登了6位著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宫力 《理论视野》2013,(5):59-63,67
我国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就是成功地开创出一条在改革开放中,实质上也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对坚持和发展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有意义的莫过于重温邓小平在设计这条道路时的战略思考,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开创和形成“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赵曜 《理论探讨》2006,2(6):5-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我们党的发展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有了新认识、新思路和新概括。这条发展道路可概括为:改革发展、开放发展、科学发展、稳定发展、和平发展、全面发展、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袁秉达的《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认为:中国21 世纪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平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和本国特色;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奋斗目标;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抓手,整合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已经显现出来,如何突破其发展中的诸多制约因素,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求是网:2015年第4期《求是》杂志刊登了李克强总理2014年12月22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文中提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总理所提的"意义""困难"分别是什么?叶兴庆:我体会,李克强总理之所以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农业发展新阶段,标志着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它的目标是要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最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邓小平农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农 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从农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 ,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情 ,从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入手 ,制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 ,形成了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理论。第一 ,改革农业经营管理体制 ,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早在60年代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邓小平就敢于突破陈规 ,倡导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指出 :“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 ,也要看情况 ,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 ,看…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仅依靠权力反腐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是必由之路在新一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召开前夕,人们关注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如何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发展。《瞭望》新闻周刊获悉,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关专家指出,这是要把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有效地转化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称为一条道路。如封建主义道路、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等等。本文旨在对中图社会发展道路作出历史的分析,并将在分析过程中尝试提出一种分析模式,用以对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发展道路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揭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确系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黄平 《理论视野》2010,(2):37-3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超越西方现代性理论特别是西方以二元对立为特征的发展主义,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理论和概念来解释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社区重建消解、缓和中国的城乡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8,(10)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性,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国家民族自身存在不同,展现出多元化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道路有别于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发展模式,它的成功成就了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农业资源严重萎缩和保证粮食安全的迫切性,决定了必须走发展生态农业的现代化道路。生态农业是集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利化、合作化为一体的农业,代表中国农业的未来。生态农业建设涉及观念、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加强整体设计,积极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经济起飞条件的完善,必须走借势发展的道路,在区域规划、本土名企和名品培养、市场开拓、旅游开发等方面实现大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要想走上起飞通道,实现赶超式发展,必须在产业选择和城镇化建设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培育一个或几个能起带动作用的引领产业(部门),使产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城镇化速度,正确处理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间关系,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注意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对于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利化、产业化、生态化、专业合作化(八化)过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日本和荷兰型+美国和加拿大型+以色列型+法国和德国型+中国实际.确立这一模式可供选择的路径是新的经营体制策略、培养新型农民及高加低策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组合模型策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地区布局策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政府扶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刍议发展中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张忠泽,周隐珍我国人口现已突破十二亿大关,人口众多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本文试图依据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探讨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的有关问题,以供借鉴。(一)早在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农业现代化的消蚀作用十分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资本投入的偏差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差距的失衡。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各国都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了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路径,应该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带动劳动生产率;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农业科技发展体制;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