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在理论界和司法会计鉴定实践中,有关言词证据能否作为司法会计鉴定证据的争议较多.笔者认为,从现实实践的层面来看,还是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偿理研究的层面来分析,言词证据都可以并且应当作为司法会计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2.
言词证据能否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依据,在司法会计理论界一直存有争议。从司法会计实践中我们发现,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言词证据具有能够反映财务事实的起因、过程和情节的优点,它有助于我们在司法会计鉴定中判断财务会计事实的性质,分清财务会计错误事项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只要我们在司法会计鉴定中克服言词证据不稳定等有关问题,科学地运用言词证据,发挥言词证据在司法会计鉴定中的特殊作用,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司法会计鉴定质量和司法会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言词证据能否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会计鉴定,是指诉讼机关为了查明案情,依法指派或聘请具有司法会计专门知识的人员,依据司法会计技术标准,通过检验财务会计资料,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技术鉴定的一项诉讼活动.是诉讼机关依法采取的一种诉讼措施.由于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犯罪手段也越来越诡秘,这就给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鉴定中能否采纳言词证据,成为了当前司法会计鉴定中面临的新问题.如果采纳了言词证据必将为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扩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依据言词证据作出的鉴定结论,是否客观可信?是否违反鉴定规则呢?笔者就当前这两种观点,谈了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是司法会计鉴定人根据司法会计鉴定标准和会计资料中反映出的财务事实,运用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对诉讼过程中委托鉴定的财务会计专门事项作出的判断。司法会计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在诉讼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证据难以替代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这种作用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司法会计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5.
司法会计鉴定大多在经济类犯罪案件诉讼中运用,它有助于检察机关及时解决案件所涉及的各种财务专业问题,为检察机关发现、揭露及证实犯罪提供线索和证据,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司法会计鉴定在诉讼中的运用及其存在问题和对策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鉴定机构可以申请登记下列鉴定业务:(一)法医类鉴定:(二)物证类鉴定:(三)声像资料鉴定;(四)司法会计鉴定:(五)心理测试。根据检察业务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增加其他需要登记管理的鉴定业务。以上规定中未把电子证据列入其中,虽然后面“根据检察业务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增加其他需要登记管理的鉴定业务”是对前者补充.但笔者认为当前应当将“电子证据鉴定”纳入并与五项鉴定位于同等位置。  相似文献   

7.
在检察技术工作中,司法会计文证审查是指依法享有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检察技术人员,根据案件承办部门的委托,运用司法会计学原理和司法会计技术方法对案件中涉及财务会计专门知识的技术性证据进行审查,并作出审查意见的一项诉讼活动.司法会计文证审查是司法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察机关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之一.由于司法会计技术人员一般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司法会计鉴定与查帐报告和审计结论有质的区别,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对案件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案件性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司法会计鉴定结论对法律问题不应当采取一概回避或一律排斥的态度.又由于司法会计技术人员不具备对案件定性的权力,司法鉴定在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决定了它只能有限制地回答部分与鉴定要求有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晓娜 《法制与社会》2010,(22):138-138,140
随着我国经济犯罪案件的增长,司法会计鉴定作为认定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经济犯罪的主要证据之一,在案件的侦破、审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司法会计鉴定与审计不同,所以在刑事案件的办理中,审计报告并不等同也不能替代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鉴定需要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证据。并且,只有司法机关有权委托司法会计鉴定,不宜由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方直接委托司法会计鉴定。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证据鉴定保全中,法定鉴定机构采用特定方法保全网络证据的待证事实信息和审计信息,保存信息载体,并对网络证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这一理论架构能够较好地适应网络证据的特征,丰富并深化网络证据鉴定保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周洪波 《法学研究》2011,(3):157-174
实质证据与辅助证据的类型区分及其规范意义,在理论上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其在法律和法学上都具有普遍的基础性,尤其对中国问题具有特别的针对性。界分这两类证据的基本标准是,在证明逻辑上看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是否具有“生成”意义上的证据相关性,有则为实质证据,无则为辅助证据。从刑事诉讼的角度来说,区分这两类证据的规范意义在于,能够较为具体地说明与刑事诉讼有关的许多职权行为应有的合理证据规范,以及中国在刑事证据运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应有的法律变革。今后,应当在理论上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在立法尤其是法律解释上明确这两类证据的区分并对其运用进行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2.
13.
证据法的法典化能够保障裁决的一致性,并使证据规则容易被法官和律师们理解。一旦要实现法典化.就必须在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与分别制定刑事和民事证据法典之间做出选择。证据法上存在的多重且有时相互冲突的目的和价值使统一立法与分别立法的取舍变得艰难而复杂。面对这一选择,立法者应当考虑审判程序结构、法律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本辖区证据法的成熟程度以及实体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公证证据及保全证据公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友 《中国司法》2004,(12):32-36
对于证据学,浏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著作,有几点突出的印象:一是中外专家学者关于证据的概念,存在共同的缺陷,即重诉讼、轻非诉。在诉讼证据中,又厚刑事、薄民事第二,英美法系的证据学一般以当事人主义为指导,而我国的证据学,带有浓厚的强式职权主义的烙印。第三,有关公证证据的理论几乎是空白。保全证据公证是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的公证处的14项①基本业务之一。20多年来,该项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涉及的领域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都为公证证据理论的研究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彭海青 《法学杂志》2018,(12):76-86
证据合法性证明规范的确立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司法实践表明检察机关却因此陷入了证据合法性证明的困境。在局部完善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我国应彻底革新证据合法性证明制度。首先,在证明责任方面,确立由检察机关的主要证明责任、公安机关的连带证明责任与有关知情人员的协助证明责任等构成的共同责任模式;其次,在证明方式方面,分别确立记录类证据与当庭说明类证据的证明规则;最后,在证明标准方面,确立"程序规范标准"作为证据合法性的证明标准。我们应以证据合法性证明制度的革新为契机,在已有程序性裁判的证据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程序性证据法理论的创设。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鉴定结论及其证据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司法鉴定结论是法定的七种证据之一 ,因其具有侦查指向价值、确实化价值、证明价值而在司法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司法鉴定的范围更大、对象更多 ,鉴定结论证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了鉴定结论的特殊性及其鉴定结论的价值构成 ,并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提出鉴定结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与数字证据相关的概念很多,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一定差异,从提出概念的出发点、载体、表现形式、研究范围等角度分析数字证据、电子证据、科学证据、电子记录等概念的差异,并进一步提出对数字证据进行专门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刑事再审理由的设定,关涉到"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平衡,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提起的再审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被判决人对"新证据"的崭新性、显著性,对"证据虚假"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不应该将"证据不足"这种涉及证据证明力的事由作为再审事由。  相似文献   

19.
Evidence     
The collection of evidence by the investigator or crime scene technician and its submission to the laboratory is a critical part of law enforcement. I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that evidence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ame people. Rules governing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insuring the evidence integrity and chain of custody of requirements are the courts, investigative agency, and now 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like ASCLD.This paper shows how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is affect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group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