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十七大强调,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繁荣发展、改善居民收入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增加群众多元化收入、让更多群众分享发展成果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我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快速提升群众财产性收入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提法是党中央"藏富于民"治国理念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增加百姓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生活,而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营造稳定环境,完全切合了民众的需求和愿望。在当前形势下,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除了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产权制度,拓宽各种投资渠道,包括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城市居民房地产以及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也体现了藏富于民的思想,是遏制贫富差距扩大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5.
对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也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政府要从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让财产性收入成为全民化财源,使更多群众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厚朴 《党课》2007,(12):86-89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时间,“财产性收入”这一新表述成为流行语.财产性收入问题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崔志刚 《新长征》2010,(3):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薛艳丽 《唯实》2008,(2):62-6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论断。这一论断内涵丰富、充满新意。那么,什么是财产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意味着什么?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多少?如何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对此,笔者将解读统计调查数据,领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风景,拓展积累百姓财富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成果共享,共建和谐是中共十七大的主题,而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对成果共享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深化,让财富覆盖更多的群众,  相似文献   

12.
倪春华 《世纪桥》2008,(11):58-5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为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主要措施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收入和财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切实维护广大民众作为全民或集体财产所有者分享全民或集体财产的收入的权利;在投资渠道和投资环境上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论断内涵丰富、充满新意。财产性收入能够同劳动性收入一样,成为普通民众财富增长新的重要来源,这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因其内涵丰富,新意十足,与老百姓关系密切,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想谈谈对此的浅见。一、"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涵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  相似文献   

16.
陈剑 《前线》2013,(4):40-42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自2004年发展改革委提出收入分配改革,历时9年,方案终于出台。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从2004年至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为0.474。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正如国务院通知所指出的那样,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7.
财产权利视角下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财产权利是居民对财产的选择权,他可以选择占有财产或不占有财产,可以选择授予或不授予他人对财产的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力。它是居民最基本的一项人权,国家权力不得侵害。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入手,分析我国居民财产权利的现状,指出国家权力对居民财产权不应该干涉太多,而应当切实保护居民财产权利。创造国有民享的经济权利,扩大居民地权。从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8.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获得感"是绝大多数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具有多层次性,体现在改革的全过程。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进行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发展机会,感受到公平正义,更有效地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拥有更多的精神食粮、更好的文化享受,能够过上高质量有尊严的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对党的建设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为实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人们发现我们社会的收入分配出现了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的结构性问题:一是宏观层面,在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例在持续下降,国家和企业收入比例则有所上升;二是中观层次,在不同产业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昌市2001年到2006年城乡各收入群体收入分配结构的分析发现:随着南昌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模式向有利于本地居民收入增长的方向演变;政府运用各种转移支付手段,促进了城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应弥补了市场分配机制的不足。但是,在经济发展整体向好的同时,经济收益过多集中于占城市总人口5%的最高收入群体,绝对收入差距由城市内向城乡间转移,也反映出城乡各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并不均衡。由于这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平衡与政府采用加速资本积累快速提升城市产出水平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因此要实现收入的和谐增长,政府就需要在关注利用资本集聚使城市"吃饱"、"吃好"的同时,注意居民对产出增长的有效"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