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课》2007,(10):7-7
树立新风尚,传播新技术,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农村的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摆上议事日程。要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包春晖 《新长征》2006,(6):50-51
一、农村文化大院的形成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年来,我们乾安县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先后在10个乡(镇)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20余场(次)。但这种“赶集式”的文艺形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经常性的文化需求。一些农民“文化人”便凑在一起,自发地办起了大秧歌,组织农民茶余饭后扭一扭。发展至今,活动形式逐渐地由扭到说,由说到唱,参与的农民也由几人逐步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而且由“间歇”型变成了“经常”型,成了扎根于村屯的不流动的宣传文化阵地,这便有了农村文化大院的雏形。这种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由农民自办、自管、自娱、自乐,而且说的都是本村事,唱的都是本屯人,摸得着、看得见,深受农民欢迎。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就应是这样的文化,建设的就应是这样的新农村。对此,乾安县委高度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已发展命名各类文化大院18家,虽然设备器材简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已初具雏形,发挥着官办文化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之一。培育文明乡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文化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著。石家庄市农村人口700多万,占全市人口的84%,如何巩固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尽快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状况,进而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就成为二十一世纪农村工作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桑蕾 《世纪桥》2012,(15):10-11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直接关乎到民族的繁荣富强。本文拟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以黑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为例,浅探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对黑龙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卓纳新  黄向阳 《世纪桥》2009,(5):36-37,45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重视农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就必须对农村文化软实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只有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张丽新 《世纪桥》2013,(7):86-88
作为一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涉及诸多因素。本文对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新时期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分类管理区别分析,着重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立足本土、政府主导及多元参与提出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要进一步增强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把文化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文化自觉,把文化传承灌注在对文化投入与企业文化培育中;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把文化创新贯穿在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的文化自觉,把文化服务延伸到全社会所有神经末梢,从而激发起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从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南昌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与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仍是整个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农村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又作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农村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农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晋 《党的文献》2002,(1):44-53
毛泽东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经历了从农村文化到苏区文化 ,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 ,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 ,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来龙”、“格局”和“去脉”的构想和实施这样几个大的转折。这一过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文化转型中的历史地位 ,并典型地体现了五四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历程和前进轨迹 ,展示出先进文化的历史内涵是如何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的。其文化探索的失误也警醒于当世。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在新时期以来获得了诸多方面的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人才匮乏、文化活动类型单一、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教育宣传、政治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整个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村文明水平的提高。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繁荣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已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姜云 《学习月刊》2012,(24):84-84
近年来.沙洋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培,育农村义化能人作为推动文化进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初步形成了文化能人带动社会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共培育农村文化能人396人.共发展腰鼓队165个.秧歌队84个.街舞队31个.戏曲剧团8个.歌舞剧团32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周小霞 《学习月刊》2012,(22):22-23
近年来,伴随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城市居民切身体验到了文化繁荣带来的多层面精神享受,比较而言,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依旧单调贫乏。政府作为文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并没有使文化投入的天平过于偏向城市,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政府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供给方式并没有引发农民的共鸣,供给与需求的偏离客观上没有改变农村文化衰落的境况。政府、市场和居民的共同合力造就了城市文化的蓬勃生机,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农村社会亟待重构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改变政府一元主体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7.
何杰锋 《党课》2012,(16):59-6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我国有八亿农民,农村文化的发展水平如何,直接体现了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状况。不必讳言,  相似文献   

18.
获嘉县亢村镇贺庄村位于黄河的北边,南临107国道,北至新郑公路,距离省会郑州30多公里,位于原阳、武陟两县交界处。贺庄村有8个村民组,1390人,现有党员37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以建设基层文化阵地为发展思路,以打造基层文化品牌为奋斗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不断丰富农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村成立了农民篮球队、农民打鼓队,搭建了农民戏曲大舞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带着这个课题,日前我们对怀化市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中方县发展农村“文化大户”的做法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但是,“河洛居天下之中”,它又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所以,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文化。与我国其他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闽粤文化等不同,河洛文化表现出了明显的主导性,它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关系更为紧密,经过十三个朝代的升华,它把中国的古老文明润泽到全国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