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打造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民生和谐、百姓满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积累了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面对现实的挑战,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急需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化解群众认同危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189个群体性案例的统计分析发现: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程度与其暴力程度高度相关,但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程度与其暴力程度之间是反比关系,暴力化的群体性事件更容易发生在低组织程度状态下。实际上,有组织的表达活动更容易强化行动风险、责任及其坐实的认知与评估机制,这有助于集体行动的自我约束。如果被抗议者和政府能够理性回应民众的抗议行动,民众有组织的表达和抗议活动就更趋于和平、理性和有序。就此而言,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在于民众的组织化而非碎片化。因此,应当深入反思和科学评估新时代民众集体行动组织化与其暴力性的关系,调整相关法律和政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社会运行机制为分析视角,比较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发展运行机制,我国现代社会单纯依靠经济发展作为社会控制力的唯一支撑,这种社会运行机制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压力严重和社会控制力低下是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实现社会制度的公正,重建社会信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刻地领会并把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在构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尤其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方面的重要性。坚定目前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价值目标,诊断目前群体性事件预防化解的现实困境,探寻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构建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明显、联动性增强、诱因更加复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基层工作薄弱、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矛盾隐患;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必须提高群众素质,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宣泄机制;必须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区分性质,及时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治理确立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这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群体性事件面对的难点问题主要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健全、群众维权意识增强而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等。应加强顶层设计、疏导教育,整合信访资源、完善法律救济,并构建快速高效的现场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分析江苏启东事件中各政策网络主体的立场、策略、互动关系及其治理思路。在议题形成期,府际网络是政策网络的中心点,与生产者网络互动频繁,与议题网络互动较少;在冲突对抗和沟通对话期,议题网络是政策网络的中心点,与府际网络互动频繁,生产者网络被边缘化;专业网络代表科学,但容易内部分化。因此,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需专注于议题网络与专业网络的支持,严格考评生产者网络,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重塑社会信任、强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们谋求发展的现实需要。群体性事件已经逐渐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性事件正在从现实世界逐步向网络虚拟世界发展,虚拟和现实的联动除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外,更促使众多的理论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当代社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症结,研究、分析彻底解决时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较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及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各级政府必须在认真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基础上,重视处置策略,建立处置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1.
社会燃烧理论是社会物理学中的一个理论,该理论在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研究中亦有适用性。结合边境地区实际情况,利用社会燃烧理论对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个体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有可能形成正向、理性的社会情绪,也可能形成负向、偏激的社会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极易推动个体事件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演变的发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明确责任,加强对网络社会情绪的监测、分析;其次,要多措并举,促进对网络社会情绪的回应与引导;最后,应当建立个体事件平息后的跟进机制,防范个体事件再次发酵,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进入到一个矛盾较多,社会风险较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列的社会冲突,群体陛事件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的视角对当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着重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社会原因,以及对政府权威合法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这些群体性事件有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产生的原因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殊性密切关联,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和处置对策,就能有效地化解、减少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与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种失范现象,既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面,处理好了,又能变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我们应对其自觉调控,努力预防、减少并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尤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是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简称,公安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处置此类事件的相关规定。宏观上研究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微观上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类型,有助于公安机关有效处置此类事件,避免事件的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尤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是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简称,公安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处置此类事件的相关规定。宏观上研究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微观上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类型,有助于公安机关有效处置此类事件,避免事件的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主体分布广泛等特征,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动因在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利益受损等。群体性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失范性等特征,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破坏社会稳定。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应注意从制度设计上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信息公开原则,慎用警力,与群众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本质为利益冲突。从维护私权的视角进行分析,权利保护存有困境是引发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在现实社会中执法规范过于粗略、社会转型冲突加剧、权利救济路径不畅等均导致权利保护困境加剧。为此增强公安执法中的透明性,关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以及完善救济机制有助于摆脱权利保护困境,进而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频发。  相似文献   

20.
公共部门在预防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应重视社会组织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为弱势群体、强势群体以及公共部门之间建立情感嵌入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使目前社会网络“单一中心”结构转变为更灵活机动、更富有组织弹性的“双中心”结构。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不仅能使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博弈达到一种双赢的纳什均衡,同时还能大幅减少社会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