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五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拓展深化专题研究,如“不忘初心”的传统文化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双创”方针与“批判继承”方针的关系,等等;二是全面推进整体研究,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时代背景、重要实践意义、理论来源,等等;三是把握政治性与学术性,学会“用学术讲政治”,分清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的界限;四是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学者的研究;五是借鉴和批判国外学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廷兴 《理论学刊》2003,(6):133-135
与文化建设的理论性研究相比较 ,文化建设的应用性研究非常欠缺 ,这与文化建设的实践很不协调。文化建设的应用性研究就是文化的适用性和实践性研究 ,就具体任务而言 :一是关于文化思想、观念、意识方面的现状与实践经验教训和建设思路、建设方略、建设内容、建设原则等宏观、中观方面的研究 ;二是关于文化的各个层面、类型的微观方面的研究。要推动这一研究 ,首先要转变观念 ,用应用性研究的观念看待和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 ;其次要注意从实践中总结文化建设规律 ,强化对微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再次要加强对人的精神品格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党史学要重视从民族文化的视野研究邓小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中一项拓荒性质的研究课题 ,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 ,而长期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此缺乏关注。本文则从思想史研究的特点、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动态、邓小平的国学基础以及独特的文化观四个方面 ,认为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中共党史学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与民族传统文化关系中的若干重要论题进行学术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这一课题研究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和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步入国际化道路提供文化自信和民族性保障,避免文化交流中出现"失根"现象。因此,高校应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系统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通过景观建设、制度完善、精神凝练、品牌培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做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范式提出来,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和合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累。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合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合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养分,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要切实把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渊源,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借鉴和继承其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在表现为方法和策略的同时,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它对传统文化概念是一个鲜明挑战,呈现明显的跨学科特点,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和大学背景。对于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学科展望,我们有理由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目前理论界较少涉及的一个论域.本文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概括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观点,并明确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梅琳  张英魁 《探索》2020,(1):166-17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是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其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因而也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近百年学术史的考察来看,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在总体上归纳为三大进路: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视阈,着重探讨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政策与行为;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视阈,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注重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制度与行为;三是以二者互动关系为主体视阈,兴起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着力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关系。三种研究进路具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时性,共同表现了追求中华文明复兴的自觉意识。展望未来的研究,建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厘清二者百年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经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文化土壤,蕴含着我国法治建设宝贵的本土资源,是构筑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传统法律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深深地渗入人们的观念之中,这些传统观念、传统态度、传统行为对我国法治建设各方面产生着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思考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杨棣  孙金荣  康维波 《理论学刊》2005,(10):115-117
深厚广博的文化积蓄是山东省文化生态的“区位优势”,而其中“人的优势”是我省跻身国内外经济竞争行列并制胜的最重要的“文化底牌”。在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下,我省要实现经济快速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借力于这种文化优势,确立文化生态自觉意识,正视并研究解决当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实现我省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汉唐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价值取向和自由气度及宏阔开放精神,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多源性、异质性的文化特质。汉唐文化精神,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建设和掀起文化大繁荣高潮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应深化和重建社会主义文化传统。即深入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信任;强调社会主义文化是全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细化文化的人民主体性的认识问题;在文化管理和领导上,既要弘扬主流文化,又要包容多样文化。由此方能实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宣兆琦  杨宗杰 《理论学刊》2007,(12):104-107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由于不同地域群体生产、生活方式及传统的不同,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我国历史上,尤其在先秦时代,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研究传统地域文化时,对文化概念的认知应该与时俱进。由齐文化的命运推及其他先秦时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其下限定在西汉武帝时期比较合适。先秦地域文化间的相互关联要求今人必须加强比较研究。当地域文化的研究超越了初级阶段后,还应当把探索和彰显其普世意义作为主要任务。因为地域文化间的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今天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人们也需要交流,需要相互支撑和支持,因此,建立地域文化研究协调合作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和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其产生和发展既以马列主义作为根本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向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新的元素,增强其生命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传统丈化传承机制的关键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丈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国传播、应用和发展,这一结合必须依赖一条科学可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主要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角度,从概念、思维、价值三个层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推进马克恩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佛教中国化的路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同民间文化结合的路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化的发展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任何时代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文化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超越,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就必然表现为对中外传统文化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超越。我们要认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与新的时代内容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CSSCI期刊收录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具体样态。研究结果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自2013年来与日俱增,载文期刊水平较高且主流刊物关注度高,但研究机构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研究热点主要聚焦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等,演进过程从中华文化逐步转向治国理政。在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未来要向基础理论、对外传播和育人功能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文化研究领域,人们都普遍遭遇到一个令人头痛,但是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即文化定义问题。文化定义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众多的不同的文化定义学派和观点形成的文化定义现象,另一个方面是文化定义的困难及相关的复杂背景。这种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定义问题,既反映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性,也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