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就是回到乾嘉。从《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若干种专业史学刊物发表的文章看,回到乾嘉史已是一种主潮。人们对理论概括性的东西厌  相似文献   

2.
30年来,宪法学研究在叙述话语、文献引注、认知模式等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在宪政理念、违宪审查、宪法司法化等研究内容领域也赢取了成就。遗憾的是,宪法学者们对修宪主体的人员构成、修宪内容的严肃性、宪法与政党、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3.
目前,史学界对中共历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还有一些分歧,有必要进行辨析。中共历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共历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相关内容。对中共历史学史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着重从资料的发掘、整理与利用、研究成果、研究队伍建设和研究机构、团体、报刊、与国外的交流和比较这4个方面论述了中共历史学史的研究内容,并论述了如何评价中共历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私有化———市场、中央集权———利维坦作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均已遭遇失败的情况下,生态环境的多元治理已然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也颇丰。对此,本文选取近五年来(2007———2011年)公开发表的80余篇文献,从生态环境多元治理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个案对其进行梳理,并予以评述。以期扩大和巩固已有的研究成果,明晰生态环境多元治理的研究方向和任务,从而助推这一课题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2018年3月美国政府正式就贸易问题向中国发难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及全球经济发展。文章以WOS数据库中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从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和实质、影响以及解决贸易战的建议三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体看来,国外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发起具有多方面原因,但实质在于中美两国对领导权的竞争以及两国经济体系的矛盾。贸易战除了给中美两国带来损失外,还会破坏贸易规则,刺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全球价值链、世界经济受到影响。基于贸易战和中美冲突的严重性,国外学界认为中美两国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采取谨慎、冷静和正确的处理方式,各自关注国内问题、解决矛盾,并在未来继续携手合作、维护世界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中国市场和资源遍布全球的背景下,我国的国别研究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对亚非拉小国的国别研究很少,官方智库建设不足。泰国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加强对泰国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四川省"国家西南向开放的战略要地"发展目标的实现。构建四川省域泰国国别研究体系,需要系统整合四川省与泰国"政产学研"有效资源,实施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基础研究和问题研究并行的建设思路,构建中泰研究机构的对接合作机制和后备研究人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张静如学术思想研究》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张静如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同时也针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范围界定”、“五四文化价值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线”、“1956年至1 976年历史研究的根据和准绳”、“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等提出一些问题.张静如先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可以加深对其学术思想以及中共党史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村经济研究方法论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不难发现 ,实证研究方法是我国农村经济研究方法论的主流 ,它贯穿于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中的现状、特征、模式、关系或原因、制度变迁、行为、绩效等一系列分析之中。同时农村经济研究中的规范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我国农村经济研究方法论的这一特点和倾向 ,不是由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偏好决定的 ,而是有其客观的理论和现实原因。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将其绝对化而排斥规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界关于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各类相关论著的出版、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深化了对毛泽东党建思想的认识。学者们主要围绕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形成基础、内容体系、时代意义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这些研究呈现出内容不断深化、视野日益丰富等特点,未来可以从推进整体性研究、优化研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刘华  钟清莲 《新视野》2022,(4):121-12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包括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厚的理论来源、面临复杂问题与挑战、科学把握各种关系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在内的理论研究进路。为进一步回应党和国家更好推进共同富裕对理论研究的新要求,学术界还需在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角、完善共同富裕评价衡量体系以及加强共同富裕与西方国家“高福利政策”的比较等方面进行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来的南宋四明史氏家族研究是在国内外宋代家族研究、宋代家族文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宗族文化研究等风气的影响下开展起来的。它滥觞于海外,先影响及台湾,后鼓荡于大陆;研究方式以综合研究与个体研究为主;在史氏家族的历史、政治、文学、文献及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并呈现出跨学科的研究趋势。毋庸讳言,现有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也有不小的学术空间,值得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十字救灾学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必然结果,做好红十字的理论研究更是红十字事业深入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红十字救灾学以实现灾害损失最小化、追求社会效益的终极关怀、寻求与救灾学的契合等为研究目标,研究任务是建构红十字救灾学的基本框架、研讨红十字会与救灾学的基本关系、救灾技术方法等,将救灾与备灾理念、灾害信息机制、制度与法律设置、救灾应急机制、资源动员与开发机制、救灾管理、备灾工作、救灾绩效评估机制等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灾害学、社会学、法学、文化学、传媒学等研究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而来的"中国样本",其学科性质兼具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研究对象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与实践而展开的诸多论域与相关高地;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形态和其它必要范畴;研究方法则集中于多学科、多视野的不断借鉴、融合与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集中于三大理论框架的探索:社会主义新质论,主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其理论宗旨是澄明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则主要涵括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理论攀升在于解决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而且表明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新认识、新觉醒、新境界、新升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度自觉和政治成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立论基础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是一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搞好党史研究,主要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政治纪律;"党史姓党"是党史特殊性的总括性表达,突出党史主体、主线,是党史姓"党"的具体体现。"党史姓党"是治党史的特殊规定性,从纯技巧角度而言,在记述方法上要善于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中共历史研究逐步开启科学化、规范化和学术化的路径.为深化党史研究,张静如率先将社会史理论引入中共历史研究中.这样,中国现当代社会史研究,就成为新时期以来他的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张静如中国现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史的梳理与考察.可以为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毛泽东的全局观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现有研究也有不足,主要体现为:研究创新不够,缺乏比较研究,研究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应加强史料发掘工作,推进理论创新;增加比较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加强多视角研究,增强研究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城市社区党建研究主要是一种基于传统党建研究路径展开的实务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城市社区党建的含义、意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实践上的创新等等。同时,社区党建研究也触及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演化、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社区党建与社区民主的关系、法团主义建构路径等理论问题。今后的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将政治学学理资源引入到社区党建研究中,另一方面既有理论视野下的研究应该重视方法论和第一手材料的跟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周一平新著《毛泽东生平研究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研究史》")是一部用史学史体例撰写的毛泽东生平研究史著作.这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这一著作不仅填补了毛泽东生平史研究的空白,而且给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研究都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