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勇 《群众》2013,(3):I0019-I0020
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厦门市政府及其部门对PX项目的运作一直进展顺利,但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一份由105位来自各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直指PX项目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引起厦门人尤其是该项目周边居民的极度恐慌。2007年6月初,厦门市大批民众以“集体散步”方式表达抗议和反对声音,尽管厦门市政府随后在重新启动的环评中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引进公众参与,但参与进来的公众绝大多数持反对意见。迫于此,2007年12月厦门市PX项目最终流产。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公众开始要求享有自己的环境权,不断要求参与到环境政策的制定过程。公众的自主参与有别于强制性动员参与,选取环境政策中三种典型的公众自主参与事件,分析了环境决策中公众自主参与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分析由此带来的政策的反思与变迁,开始在环境政策制定中反思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反思环境决策开放性与包容性,寻求其话语多元化;反思环境决策的回应性与纠错机制,寻求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以南通市在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平台,探求城市快速扩张中出现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对南通市城乡规划中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案例做深入分析研究。针对南通市规划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工作透明度所做的措施,得出在现行的有关制度下应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多种互动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作为现代政治中执政党和公众互动方式及中央社会管理框架下的一个支撑,其实践和理论研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杭州市政府主导的庭院改善工程作为公众参与较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个案被学界关注和研究。学界多以西方参与理论为视角,集中以治理理论和民主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这种侧重西方理论的解读方式犯了以偏概全的方法论错误,陷入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中,未能有效解读"中国式参与"背后的逻辑和实质。诞生于本土的群众路线理论在参与背景、主体间关系、参与逻辑、决策规则及参与类型等参与的关键要素上对杭州庭院改善工程中的公众参与更具有解释力,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与各国立法模式存在必然关联。我国虽然主要采用立法的计划模式,但也开始了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公众参与探索,其中广东省地方性法规立项的公众参与走在全国前列。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性法规立项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在公众参与的主体构成、角色定位、事项范围、参与方式、途径和程度、效果监督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加强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9):92-92
杨飞虎在《学术论坛》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公共投资项目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推进公共投资项目决策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作为环境监管者与经济发展推动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是双重的,同时其行为失当的机会也是双重的。在政府落实其第一性环境责任中引入公众参与是避免行为失当的重要保障。落实政府环境责任中的公众参与,一方面需要公众自身的权利意识觉醒;另一方面还需政府对公众参与的推动,在政府与公众的双向良性互动下推进政府环境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郑丽娜  路瑶 《人民论坛》2015,(8):235-237
城市建设需要公众参与。生态城建设道路上由于专家评价机制的缺陷导致政府管理职能出现异化,环境维权也存在主体资格缺位问题,同时,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化并行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公众参与形式和内容个性化区域化等都是实现公众参与、政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嘉兴市高度重视公众参与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分析当前平安建设中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平安建设的舆论氛围;把握关键要素,进一步突破公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瓶颈限制;创新组织发动,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平安建设的关键作用:创新组织机构,进一步发展公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社会组织;加大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公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权利保障等举措,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平安建设力度,建设一个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嘉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苏州市网络问政中政府与公众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了目前网络问政在公众参与渠道、公众参与意识、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政府回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环境、制度和效果等方面剖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网络问政公众参与机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坚 《创造》2008,(9):81-82
一、当前政府改革与公众参与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重大决策和总体部署。强调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扩大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完备的公众参与系统机制.在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领域.普遍存在着公众参与层次较低、参与失效等诸多问题。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在决策过程中充分抓住和发挥了参与模式的优点,将公众参与引入到决策流程的各个阶段,并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公众参与的系统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聂莹 《前沿》2014,(23):105-10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针对生态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建设政策,这些政策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是这些关系国计民生政策的制定是否让公民参与进来,参与度有多高一直没有明确定论。本文通过对公共行政学与公民参与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借鉴新公共管理学中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以内蒙奈曼旗所实施的四项生态建设政策为例,结合实地调研结果进行了决策途径分析,得出四项生态建设政策公民参与程度较低的结论。结合生态建设政策的目的,以及"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方式的转型,对我国生态建设项目下政策决策提出加强公民参与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苏州市为个案,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实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质量不高、方式难以理解、依申请公开多"例外"、微博公众参与微弱和互动平台被动等;提出了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策略:树立"面向使用"的信息公开理念、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法规、提升环境信息公开质量、拓展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完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马进 《人大研究》2012,(12):31-34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多起反焚烧事件,北京市政府"十一五"规划中的四个焚烧项目(阿苏卫、高安屯、六里屯、南宫)也都遭到了抵制。2007年,六里屯万人上书环保总局(现在的环保部),2009年阿苏卫居民制造"九四事件"(当年9月4日,数名来自阿苏卫周边地区的居民到"北京环境卫生博览会"举办地农展馆门前打出条幅反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引发冲突),两项目只得一推再推。  相似文献   

16.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政府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契约式管理,是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公用事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环境影响,尤其是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容易产生"邻避效应"并导致项目失败。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化解"邻避效应",矫正公众弱势地位,实现善治的重要保障。健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公众参与,应强化公众的知情权、安全权、受尊重权与结社权等权利。在实施层面,应把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公众参与环节提前至授予特许经营权之前,对特许经营企业课以相应的信息公开责任,同时,加大对相关知识的科普,提升公众参与能力以及完善相应的民意反馈与监测机制等,以对政府特许经营活动施以全面的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初,国务院批复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将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8.
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虽然有宪法和法律依据.但由于法律对"重大事项"的范围规定过于原则,造成地方人大未能充分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重大事项是相对的、动态的,应在"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这个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合法性、全局性、人民性、区域性、动态性、层次性、可行性原则,遵循严格的科学民主的程序,注重公众参与,采取概括事项与列举事项相结合的方法,对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范围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环境危机已逐步增大在社会危机中的比重,其中以PX事件为代表的环境危机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危机管理研究不太常见的期望管理视角介入,通过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PX事件处理过程的分析,指出期望管理的缺失与不到位是危机处理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症结,同时加强期望管理必须建立在有效沟通和日常构建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谢冰雪  杨苏  张岳 《前沿》2013,(13):157-161
国家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社区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项目,给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调查新疆H村实施的国家项目,从民众参与①的角度对其存在的不足予以分析,并探讨完善项目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