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31年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钦差大臣”米夫参加了会议。米夫多次使用不正常组织手段控制会议的进行。27岁的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平步青云。从一名非中共中央委员一举跃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2.
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依仗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撑腰而上台。为了全面推行其“左”倾路线,王明向全国各地派出诸多“中央代表”或“中央代表团”。其中派往中央苏区的代表团,正式名称叫做“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成员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顾作霖和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被赋予的使命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并参加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工作。实际上,就是要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取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因此,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在中央苏区的主要活动,也就不能不集中反映在对待毛泽东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3.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闭幕仅百天,1931年1月7日在远东局负责人米夫的直接指导下又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全盘否定上次全会的成绩,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所谓忠于莫斯科的王明等人进入中央领导层,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探讨远东局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关系,对共产国际及远东局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建中 《世纪桥》2008,(12):10-12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闭幕仅百天,1931年1月7日在远东局负责人米夫的直接指导下又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全盘否定上次全会的成绩,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所谓忠于莫斯科的王明等人进入中央领导层,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探讨远东局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关系,对共产国际及远东局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闭幕仅百天,1931年1月7日在远东局负责人米夫的直接指导下又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全盘否定上次全会的成绩,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所谓忠于莫斯科的王明等人进入中央领导层,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探讨远东局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关系,对共产国际及远东局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析长征前期的“三人团”刘中刚在红军长征史上,“三人团”作为前期的最高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三人团”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敬请专家批评指正。一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  相似文献   

7.
1930年8月中旬,瞿秋白受共产国际之命,由苏联回国主持六届三中全会,解决李立三的问题。可是,次年1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夺得中共帅旗,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瞿秋白则蒙冤受屈,倍受打击,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他在1935年的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回忆: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  相似文献   

8.
杨飞 《党史文汇》2011,(9):24-28
1931年1月7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操纵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全会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党内目前主要危险"的"右倾",决定"改造充实各级领导机关"。王明在中央的支持下,一步登天地进入政治局,  相似文献   

9.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标榜"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的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实际操纵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开始推行一条给中国革命带来最严重损失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左"倾教条主义方针不仅给中央革命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使其他革命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10.
拥护王明“进攻路线”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指定王明为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主持党中央工作。这样,王明借此加紧推行他比“立三路线”更加“左”倾的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本来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对以毛泽东为首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是充分肯定的。王明代理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于9月1日给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发出长达1.2万余字的指示信(即“九月指示信”),以大量篇幅严厉批评苏区中央局和总前委及其领导人“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众工作”,句号于立三路线的错误尤其是国…  相似文献   

11.
1930年10月下旬,六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要求争取革命在湘鄂赣三省首先胜利。在国民党军队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利用打破国民党军队围剿后的有利时机,运用正确的方针、策略,使中央根据地更加巩固和扩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王明左倾错误方针在中央根据地开始推行后,排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正确意见,冒险地命令红军攻打中心城市或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地带发动进攻,过急过快地要求根据地连成一片,结果丧失了中央根据地发展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2.
韩强 《理论学刊》2008,3(2):17-24
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经受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使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的恢复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改革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国内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体现和庄严宣示,也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和根本目标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结晶,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指导。因此,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国之所以适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及宣传普及的实践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政策执政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依法制执政阶段;十五大以后——依法制执政向依法治执政转型阶段。依法执政实质是依宪执政,是党执政方式的新思维,而党依宪执政的关键是确立宪法至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暴风骤雨式的革命力度改造了农村社会,使中国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顺应时势和农民意愿的改革.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导改革的功能由于世情、国情变化而有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华诺  周竞风 《理论建设》2020,36(2):27-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思想解放与体制机制变革的互动是贯穿其中的纽带。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要以党的自我革新带动体制机制在不断回应人民关切中完善,以反映群众关切的制度保障生动活泼的社会氛围,以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制度的认同和执行,在层层递进中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政治使命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历史视角解析这一政治使命,就要关注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进行领导的历史轨迹。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进行领导的历史轨迹体现在我们党执政以来建议、领导、制定"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的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进行领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制度创新视角研究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深化"放管服"改革下科研经费试点"包干制"的背景现状、原因和问题,旨在推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变革,把包干制度创新精神和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释放科研活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赛 《理论建设》2021,37(1):81-87
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后的涣散状态,逐步走入正轨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和面临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着力从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内巡视、开展党内宣传教育等方面,对扭转党内涣散局面,恢复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了有益探索。这些探索对于在新时代如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仍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