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作为也是腐败人们早已注意了恶作为的腐败。例如,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污受贿等等但是,对于不作为的腐败,人们似乎认识不足,或者没有当严重的腐败去整洁。所谓不作为的腐败,是指应做的不做,该办的不办,需要行动的而不行动,应该作为的而不作为一项又一项的不作...  相似文献   

2.
秦建宇 《先锋队》2010,(3):28-29
长子县纪委在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大查处腐败案件的力度,坚持“执纪为民、执纪公开”,将人民群众关注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腐败案件的运行过程,通过“三公开”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有效提升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邹德萍 《先锋队》2015,(3):26-28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我党历史上反腐败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查处贪官最多的一年,既表明了共产党人与腐败“水火不容”和对腐败“零容忍”的决心,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查处各种腐败的关切。从反腐“关键词”即可看出去年反腐不平凡的轨迹。无论是反腐关键词,还是反腐新词,都彰显了中央反腐钢铁般的意志,壮士断腕的决心,也昭示了今年的反腐工作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苏北  陈进之 《先锋队》2010,(4):42-45
近几年,党中央对查处各种腐败一直保持了高压的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一大批部省级腐败高官被拉下马,进一步表明了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但是,相对于大案、要案,群众反映强烈的还是他们天天看到的身边各种“小腐败”,因为各种各样的“小腐败”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像蚂蚁一样正一点点侵蚀着社会的肌体,侵蚀人们的思想和道德防线,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绝不能让“小腐败”成为大祸害再去查处,给党和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手握重权的“一把手”腐败占有相当比例,权力过于集中成“一把手”腐败重要因素。如何规制“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如何给副职分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2,(9):70-72
近年来,在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被查处后,人们注意到有不少案件“拔出萝l、带出泥”地牵出了其秘书的吭桩活动。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查”与“处”□戴雪莲这里所说的“查”与“处”,是指对腐败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在全国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查处”这把利剑已经把一批腐败分子砍下马来,送上了审判台。因此,腐败分子对“查处”闻风丧胆,而人民群众则对“查处”拍手称快。近年来,有的地方或部门把...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行贿犯罪的宽宥是反腐败斗争中的软肋。在近年来查处的贿赂腐败案件中,一个个高官“中箭落马”。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他们的丑恶行径也纷纷被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接受社会民众的谴责和鞭挞。然而,作为“腐败共同体”的行贿方,多数却侥幸逃过了惩处。其面目也在公众的视野里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查处的一些干部腐败的大要案件看,被查处的对象不同程度地都有一层或多层“保护伞”。事实告诉我们,干部中存在“保护伞”,干部监督的许多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和见效。所以,研究如何打破和消除“保护伞”是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查处的一些干部腐败的大要案件看,被查处的对象不同程度地都有一层或多层“保护伞”。事实告诉我们,干部中存在“保护伞”,干部监督的许多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和见效。所以,研究如何打破和消除“保护伞”是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党中央对“高官腐败”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但是,当人们把目光集中在“高官腐败”上时,却也不能忽略了发生在农村基层的“小腐败”。农村基层“小腐败”的染指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职务低,二是有实权。这些不起眼的“小腐败”在不知不觉中蔓延,而且实权越多,案发比例就越高,犯罪金额集腋成裘,腐败的危害也不断升级。在当前各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小腐败”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在农村,“小腐败”直接表现在有职有权的“村官”身上。“村官”勤“捞”致富“村官”虽然没有列入国家公务员编制,是全国…  相似文献   

12.
贪官腐败还有“艺术”吗?有的。否则,昨天做贪官,今天被查处,岂不短命?为生存发展而“适应形势”,贪官也就讲究起“艺术”来了。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21):69-71
抽查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促进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设:治“三公经费”.推进各级政府预算公开;加强纪委“自我修养”。查处会员卡腐败;加强中央巡视制度;中纪委改革自身结构,强化办案力量;禁止耧堂馆所建设,消弭其中腐败;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坚决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这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查处隐性腐败是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一环。少数党员干部自认为隐性腐败的“手法高超”,所以不惜顶风作案,铤而走险。但无论隐性腐败手段如何隐蔽,都改变不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实质。只要炼就火眼金睛,我们就能揭开隐性腐败的“隐身衣”,让隐性腐败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15.
董励华 《党课》2014,(13):36-44
纵观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既有“前院冒烟”的教训,更有“后院起火”的悲剧,教训。惨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惩治和预防腐败就要高度关注党员干部的“后院”,深入分析“后院起火”的现象及成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身边的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后院起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被查处的一些贪官,纷纷将封建迷信作为“护官符”。腐败阴影下形形色色的官员迷信现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色腐”     
新华社根据新近查处的张曙光、刘志军、刘铁男等腐败大案推导出这样一个判断:“凡贪多色”的定律一再得到验证,“色腐”已经成为一个痼疾。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03年以来,先后有李嘉廷、刘方仁、程维高等一批省部级官员被判刑或查处,还有一些高官被“两规”。社会各界在备感振奋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警惕“色情腐败”文\山东少桦近年来,少数思想道德防线脆弱的党员干部因包养情妇、乱搞两性关系、卖淫嫖娼等“色情腐败”问题而蜕化变质。据有关资料介绍,1996年,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查处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道德败坏案件大幅度上升,1至9月共立案1万余件,比上...  相似文献   

20.
自“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多来,我省惩腐败、倡廉洁,查处案件“硬碰硬”,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足迹坚实有力。经济社会事业和党风廉政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巴蜀大地呈现新风新貌,正气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