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法治精神所在,法治精神的缺失导致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困境。习俗与教化是培育法治精神的主要途径,法律教育对于培育法治精神更具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是跛足的,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却忽视法治精神的培育,导致培养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缺乏应有的法律道德和法治精神。因此,必须对中国法律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培育法律人的法治精神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法律全球化及其对中国法律共同体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法律全球化是指法律的各个领域发生的跨国界、跨区域、跨大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重组原有法律制度、法律秩序、法律理念结构的网络化过程。它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就中国法律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对该共同体的共同的法律知识背景、职业训练经历、职业利益、职业精神气质之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法律共同体应以昂扬的发展姿态推动中国法治事业的勃兴,使中国在全球法律网络化过程中早日从边缘进入中心。  相似文献   

3.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未来的法治建设中,我们要更加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存在多方面的建设阻碍,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要从完善法律准入制度、健全法律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共同体独立自主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不应被视为是一个空洞而时髦的新概念.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作为法律职业的代言人,法律人的基石作用必将足显彰弥.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关键在于提高法律人的职业素质,并在其内部传承法律职业的技能和伦理.  相似文献   

5.
陈羽 《理论学刊》2008,4(4):97-99
从应然意义来说,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想象的共同体".法律职业伦理是维系其存在的职业意识形态.法学家群体作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形塑者,对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法律职业伦理还作为具有利导性的制度存在.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法律职业化建设,在法律职业化建设中法治人才队伍是关键环节。当前,高等法学院校是法治人才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法学教育成为支撑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为法律职业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法学教育要与法律一线工作岗位衔接,培养应用型法科人才;法学教育应与实践对接,明确职业能力导向,培养学生适应法律职业要求的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技能与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础。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状况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担忧和关注,但是,在相应对策研究显得比较苍白,其中关键问题是没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内涵,大多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侧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未能实现从知识到信仰的转化。本文从法治的视域把培养法律至上的守法精神、尊重权利的生活态度、独立自主的法律人格作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三个方面的内涵,以期提高当前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法律职业化建设过程中,面临法院司法行政化倾向严重、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低、法律“职业割据”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建立法律职业化准入制度、实现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等措施推动我国法律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环境教育演化为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即通过强化学生对《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认同,以及塑造学生生态文明法律信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需要强化课程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和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立永  杨逸隆  王力 《湘潮》2015,(2):52-53
建设法治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和走向。生活在这样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理应将法律教育提高纳入成长发展的范畴。不过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学生法治素质在内的公民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发展态势,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机制和教育模式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高校科学应对。鉴于此,高校务必要以建设法治中国为平台和契机,加强青年学生法治素质培育的理论研究,拓宽法治素质培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切合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做好法治素质培育目标和内容的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多维的法治素质培育体系;发挥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巨大优势,更新传统教育模式和方式,构建多样化的法治培育形式,以此推动高校学生法治素质培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