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旸 《党史文苑》2020,(3):51-55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忌惮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不断制造各种摩擦。此时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受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思想影响,在开展统战工作时,一味地妥协退让,人为地丧失了许多新四军发展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及时向中央建议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正确策略,并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政委,整编扩军,总结经验教训,坚决反磨擦,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运喜 《党史文苑》2005,(12):7-9,16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及时向中央建议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正确策略,并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政委,整编扩军,总结经验教训,坚决反磨擦,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1年1月初,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我所在的新四军第二支队老三团六连,事变前担负着保卫新四军军部的重任,事变之际又是军部中路纵队前卫部队的尖兵连。这里我所回忆的就是六连在皖南事变中艰苦奋战,突出重围,五  相似文献   

5.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新四军女战士,作为9000英雄儿女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热血男儿一道,用自已短暂的一生,谱写出了一曲曲巾帼壮歌……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由皖南北移抗日,于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8个师共8万余人的围攻堵截,激战八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突围出去2000余人,其余大部牺牲和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0,(12):20-21
c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转战大江南北,前赴后继,奋勇杀敌。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国民党顽固派对人民武装的迅猛发展十分仇视,千方百计加以限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8.
新四军在皖南活动的地区,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是一个横宽百余公里、纵深约五六十公里的狭长地带。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示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之冀察地区。11月9日,朱、彭、叶、项复电何、白,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了顾全抗战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调赴长江以北。蒋介石对此却不予理睬。11月14日,他制定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计划”和“解决江南新四军案”。接着,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发生后,如何应对苏联关切、避免中苏关系受国共关系牵连是蒋介石面临的重要课题。作出强硬处置的决策前,面对苏方询问,蒋介石推诿搪塞。决定撤销新四军番号后,他反复向苏方作出解释,试图淡化事变的政治意义。事变告一段落后,他继续通过多种途径向苏联示好,希望缓和双方关系。皖南事变后蒋介石的对苏策略显明地体现了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关联互动。  相似文献   

10.
隐蔽养伤皖南事变时,马长炎任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二营副营长。1941年1月12日下午,在东流山激战中,二营营长陈仁洪左胸负伤,棉衣被鲜血染红。马长炎立即接过指挥权,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左肩胛骨被打穿,也负了重伤。黄昏时,  相似文献   

11.
曹天生 《世纪桥》2005,(8):44-47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将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在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以后.1940年10月19日,又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发出诰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到灾情、敌情并重的黄河以北.欲陷八路军、新四军于绝境,并调兵遣将,在皖南集中了7个师8万余人的  相似文献   

12.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新四军女战士,作为九千英雄儿女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热血男儿一道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出了一曲曲巾帼壮歌……  相似文献   

13.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新四军女战士,作为九千英雄儿女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热血男儿一道,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出了一曲曲巾帼壮歌…… 凤凰涅槃 枪炮声逐渐沉寂下来,穷凶极恶的敌人开始了大搜山。他们展开密集的扇面队形,不分日昼夜、逐山逐村地进行搜索,连一个小山洞、小山沟都不放过。在黄花尖附近的一片竹林里,隐蔽着三女一男,血迹斑斑的灰布军装早已破旧不堪,但左臂上那白底蓝色的臂章仍依稀可辨,这是在突围中被打散了的四位新四军战士,当中年龄最大的是位名叫邱洪霞的姑娘,  相似文献   

14.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新四军女战士,作为九千英雄儿女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热血男儿一道,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出了一曲曲巾帼壮歌……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由蒋介石所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推至峰巅。在事变发生前后的半年时间内,毛泽东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有理、有让、有利”,发出了许多重要而具体的指示。皖南事变后,我党我军得到全世界广泛的同情与支持。在随后的几年内,国民党在军事上对中共一直不敢轻举妄动,这完全得益于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6.
余玮 《党史纵览》2008,(12):32-35
(接第十期)为了使社会各界了解皖南事变的真相。叶剑英于1941年1月19日领导军事组起草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经周恩来核准后交新华日报社印成单张.通过各种渠道散发重庆和各地党政军民机关团体以及外国友人。  相似文献   

17.
贺华泉 《廉政瞭望》2013,(24):64-65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将士,其中两千余人突出重围,两千余人战死,一千余人失散、失踪,四千余人被俘。被俘的将士分别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江西铅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员中,有极少数人由于对中共失去信心,被俘后叛变变节。而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则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1941年元旦刚过,陪都重庆弥漫着悠悠的霭雾,整座城市陷在冰山式的雾气里,街上的路灯形成了团团的光晕,从远处望去,只能看见一个个乳白色的斑点  相似文献   

19.
曾是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专家钱俊瑞于190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县鸿声里(今锡山市鸿声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入私塾,新学兴起后先后就读于鸿声小学、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第三师范中学,毕业后当过一年小学教员,1928年考入设在无锡的民众教育学院。由于自小生活在农村,钱俊瑞对农民的疾苦和生存状态十分关注,积极报名参加了由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翰笙发起组织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从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对中共采取从编共到容共再到限共的政策转变,两党矛盾逐渐积累。在国外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蒋介石对形势产生误判,最终发生了烈度很大的皖南事变。因国共合作的抗日基础犹存,在国际抗日局势的影响下,事变暂时平息。由此可以观察国共合作的困境,反思为推进政党合作,寻求共同国家利益、建立长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国际势力介入等化解政党冲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