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司法》2013,(8):82-82
近年来,我国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明显降低,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大力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教育帮扶工作,认真落实重点帮教对象必接必送制度,积极推进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有力地促进了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据悉,我国目前在  相似文献   

2.
引言: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建设和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影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每年有70万左右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升高),他们回归社会成为普通公民后,就业、衣食住行、医疗卫生、失业保险、养老等问题还未完全纳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出现有些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陷人生活困境,就医、养老没有着落等现象。其中一些人,还因生活所迫而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3.
所谓刑释解教人员,就是指那些服刑劳教已满期限,重新融入到社会上的人员。他们在社会中占有的比例虽然是少数,但对他们的安置帮教工作却是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我们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是我们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已加入WTO,帮教工作既面临挑战又有新的机遇,根据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理特点,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彩虹基地是吉林省依托社会企业建立的,用于接纳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就业的特殊社会企业实体。赋予过渡性安置基地为彩虹基地称谓,蕴涵着党和政府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铺设七彩的阳光就业之路和对他们重新开启新生活的美好期待与祝福。  相似文献   

5.
为重返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营造一个温馨的绿色港湾,决不让他们再次“进宫”,去年10月,柳州市柳南区柳邕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回归驿站”正式成立。在这个“同归驿站”里,有两名身份特殊的帮教员,因为他们曾经也是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6.
李彬旭 《中国司法》2006,(7):110-110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受偏见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对他们另眼看待,甚至歧视。有些领导没有把这一工作放到稳定社会、创建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罚适用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将犯罪的人改造为社会有用之才是一贯政策。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妥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关系到刑罚效果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性质和刑释解教人员所处的环境的分析,提出了若干安置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鼓励和扶持他们自食其力、走向新生、重扬生活风帆.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刑释解教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完善法规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刑释解教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海涛 《法制与社会》2010,(29):129-130
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已经是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并加以预防,将会严重的威胁到社会的安全,这对于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因此,预防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分析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的特点,原因入手,全方面的提出预防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的对策及建议,其中改革社会帮教是主要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永丰县司法局采取十四项措施推进安置帮教工作,通过对全县618名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充分证明,只要积极对刑释解教人员伸出温暖的手,运用党的政策在刑释解教人员的心中播下新生活的火种,就能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近年来,永丰县司法局把安  相似文献   

11.
一、对刑释解教人员保护立法是刑释解教人员自身特点的内在需求刑释解教人员因服刑、劳动教养隔离社会若干年,在社会体系结构中具有自身的经济特点、思维特点和行为特点。在经济方面,表现为自我积累差,生活压力大,需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和扶持,社会的物质帮助与救济。在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道外区司法局十分重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这次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注重实效,把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刑释解教人员当中。区司法局安帮办及基层安置帮教工作站对近年来重返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开展了学习法律知识和“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金野 《人民调解》2007,(10):31-32
今年春天,我们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起早摸黑,爬山涉水,进寨串户,以刑释解教人员回乡后安置帮教落实情况为主题进行了调研。先后与24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促膝谈心,向他们发放了220份问卷调查回收180份,走访了19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的亲人,听取了20多个乡村干部对安置帮教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回乡后生产生活现实情况来看,要想真正把他们的安置帮教工作抓实抓好,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使他们顺利走上新生之路,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近几年来,我所全力做好该项工作,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遗余力的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思想、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困难,真正成为他们的贴心人。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好安置关我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以帮扶刑  相似文献   

15.
全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座谈会6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把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称为“三无”人员。对“三无”人员的安置帮教是整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做好这项工作,对推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稳步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刑释解教人员为主体实施的重新犯罪是危害性较大的一类犯罪。因而,客观认识该类犯罪的现象与规律是预防犯罪体系构建中不可回避的环节。在现阶段,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是其犯罪易感和适应社会生活弱势双重作用的体现。那么,在预防重新犯罪的过程中,也需要着眼于消除刑释解教人员犯罪易感和适应社会生活弱势的均衡,减少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再犯罪强势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化过程的嵌入概率。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2012,(5):30-31
2011年,各地党委政府、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文件精神,求真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在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安置、教育、管理、帮扶等重要环节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莱西市双兴塑料厂是院上镇安置帮教基地之一,几年来,该基地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该厂负责人姜某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积极开展帮扶教育和矫正活动,帮助失足青年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鼓励他们在回归社会后要勤奋创业。在他的努力下,该镇多数刑释解教人员先后走上了致富之路,在当地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0.
张歆 《人民调解》2009,(1):23-24
刑释解教人员往往由于缺乏社会的关爱,很容易重新滑人罪恶的深渊.酿成社会悲剧。如何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近年来.江西省新干县倾情帮扶刑释解教人员.使他们不再犯罪。还让大部分人安居乐业.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我们主要在“接、帮、安”三字上动脑筋、下功夫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