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     
林家彬 《南风窗》2012,(26):14-14
笔者是基层"城中村"的一名普通干部,在多年实践中,对土地被各级部门征占的滋味,苦辣酸甜成,无法说清。我们村在上世纪60年代有土地5000余亩,自1959年建市以后,土地陆续被政府各部门征占,这期间,有办理转非、招工安排到市内大企业的;有自行走关系安排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还有的仨  相似文献   

2.
燎原 《南风窗》2013,(2):56-58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渴求,演绎了一出从国家层面的"退耕还林"政策,到地方"退林还耕"运动的逆转。这也是一场林业和国土部门之间的"暗战"。没有法律来保护的村民,沦为"暗战"中命运难测的棋子。时间已经跨入2013年,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新铁坑村的村民罗明礼,还在为那片被毁掉的林地,不断到国土局、信访局上访。但没什么人再搭理他。罗明礼说:"不能就这样算了,你国土局带头毁林,就得给我个说法。"国土局给他的说法是:"你们几个在破坏耕  相似文献   

3.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4):42-44
安徽效能建设的经验说明,"效能革命"不能停留在"效率"上,服务型政府应该做到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来安排服务内容。而触及部门权力和利益的调整越多,改革的压力也会越大。在安徽,有一场效能革命已经耕耘了6年。"开始的时候重点考虑是  相似文献   

4.
石破 《南风窗》2013,(9):9-9
中国农民与市场及基层政府的关系中存在不少摩擦,因而产生种种维权行为。某些权力及市场力量的一般压迫,导致的是农民的日常不满和"软维权";只有那些生死攸关的重大伤害,才会导致他们的集体抗争及暴烈行为。中国农民有足够的生存韧性,贫穷并不能击垮他们,能击垮他们的是失去土地这个"命根子",资源被大量掠夺,以及被逼到"癌症村"之类绝境等。在农民与开发商的冲突中,政府本应作为调停  相似文献   

5.
秦进 《南风窗》2011,(24):39-40
如果能够换一种思维,地方政府把身段放柔软一些,让"利益代表"能够进入体制内,让他们在理性和法治的轨道上理性维权,就有可能走出以前矛盾冲突的恶性循环。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乡结合部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土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征用土地能够获得土地变更性质(从农业用土地到建设用地)带来的巨大收入,  相似文献   

6.
漫画     
《南风窗》2014,(21):15-15
<正>红顶商人插画迢迢身为党政干部,又在企业兼职,屡被禁止的"红顶商人",仍在编制内外自由游走。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排查出"红顶商人"8万人次,约5 5万人次已被清理。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表示,多轮禁止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兼职都未得到严格执行。人浮于事插画茶茶农工党中央秘书长陈建国称,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副职配备过多,建议至少减少2/3副职职数。一些边远贫困县副县长多达14个,加上人大、政协等部门副职和享受县处级待遇的干部,一共好几十个。而且此类现象较普遍。  相似文献   

7.
政情     
《南风窗》2014,(21)
<正>国务院法定节假日要逐步分散针对国务院旅游改革意见,发改委解读指出,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当前制约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时间的不足。旅游活动应该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主、灵活地安排带薪休假来宴现,而法定节假日要逐步分散。"人社部降低边远基层公务员录用门槛人社部、中组部等部门近日发文,明确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进入门槛的办法。提出适当降低招考职位学  相似文献   

8.
邢少文 《南风窗》2010,(11):68-71
<正>不管是协议出让还是"定向协议"的土地出让方式,都引来了外界对于不规范、不公平和暗箱操作的担心,这与历史上这一土地出让方式曾导致的政府腐败和土地贱卖有关。在珠三角地区,一场"三旧"改造运动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经历了30年的急剧城镇化之后,土地日益成为制约城市扩大化的瓶颈,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以"城市更新"的名义"盘活"存量土地,正成为新一轮城市土地开发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农民流动、土地流转"被视为当下中国农村最富历史性的变革,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在政府、市场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一些地方的农地流转市场开始形成.其农地流转中呈现出的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方式的灵活性和利益的多元化等特点,对新一轮林权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谭保罗 《南风窗》2014,(9):66-69
<正>低回报的投资,总有结束之时,必须看地方政府是否还能借到钱,是否还可以用各种理由要求中央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过去这些年,中国的"打房派"一直被城市中的"多数人"嘲笑,因为房价从来没降过。而投鼠忌器的"调控"和房价上升的现实,更让许多人的资产得以升值,久而久之,中国社会几乎形成了一种对房价坚挺的笃定心理。从财务学来讲,土地是世界上少有的永不折旧的资产,但这只是指那些"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