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困境儿童的预防与救助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我们应当通过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困境儿童救助联动机制,颁布《儿童福利法》或《儿童福利条例》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困境儿童预防与救助体系,进而提高困境儿童预防和救助的质量与现代化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经过探索形成了六大犯罪预防理论及其措施体系:法律预防理论及其措施体系,心理学一生物学犯罪预防理论及其措施体系,社会预防理论及其措施体系,条件预防理论及其措施体系,犯罪被害预防理论及其措施体系,综合预防理论及其措施体系。我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在中国现阶段应当借鉴的犯罪预防措施体系。犯罪预防措施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国,当前迫切需要实行四点犯罪预防措施:设立常设的犯罪预防管理机构;建立社区预防制度;强化家庭的作用,规范家长行为;树立司法机关服务意识,搞好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海嵩 《北方法学》2010,4(3):11-18
尽管风险预防原则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具有较大的争议性。欲破解风险预防原则的内在困境,应在明晰存在的真正问题的基础上作出解释并提出可能的解决之道,避免仅仅依据法律文本进行"空对空"的分析。风险预防原则存在的真正问题是其法律效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放宽研究的视野,从法律实效和社会实证入手,探究风险预防原则如何在社会中发挥效果。  相似文献   

4.
任杰 《法制与社会》2010,(15):291-291
集体行动困境的经典模型体现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张力。自主治理理论使这一张力得以化解,为集体行动困境的突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而社会资本又是自治组织形成所必需的土壤。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根本之道,在利维坦与私有化之外,在社会与规范之间。  相似文献   

5.
孙蓉 《法制与社会》2010,(5):272-273
犯罪的情境预防是指在具体的时空内有效控制犯罪目标以减少犯罪机会的犯罪预防方法,理性选择理论、常规行为理论和环境犯罪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该理论强调根据具体犯罪的情境采取不同的犯罪预防措施,增加犯罪难度抑制犯罪动机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引入情境预防理论,形成社会预防——情境预防——司法预防的三元预防犯罪体系,实现时犯罪的最佳控制。  相似文献   

6.
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东燕 《中外法学》2014,(1):103-127
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之间的关联点不是风险概念,而是安全问题。政治层面与公共政策上对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导致预防成为整个刑法体系的首要目的。刑法体系在目的层面向预防的转变,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的刑法体系。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法益论的流变及困境与刑事责任根据的结构性嬗变上,也体现在教义学中其他理论(包括不法论、罪责论、实质化、因果关系与归责论、故意理论以及被害人学)的调整与重构上。风险刑法本质上是一种预防刑法。刑法的预防走向对传统的自由主义与形式法治国构成重大的威胁。有必要在正视预防的前提之下,从现有的体系中发展出合适的控制标准,包括强化刑法内部的保障机制与宪法上基本权利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虹 《法制与社会》2012,(31):244-245
目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机构、预防形式、预防内容和预防成效上存在困境,要强化预防职务犯罪实效,在机构设置上,应建立预防专业化机制,在具体预防实务上,应建立驻场预防机制、预防互动机制、重大项目同步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的理论,向来就存在报应论和功利论之争,而作为功利论其中一支的个别预防论,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辉煌过后,也因其自身的缺陷而最终从历史舞台中淡出。本文拟探讨个别预防理论的蕴涵,从多角度分析个别预防论的优劣所在,并寻求该理论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企,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近几年,由于在基建、采购、财务等管理领域的失范和监督的乏力,国企的职务犯罪大要案频发,预防形势非常严峻。预防职务犯罪既是检察机关的职能工作,也是各行各业和全社会的愿望和任务。文章拟从分析检察机关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困境出发,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设立职务犯罪预防联合机制,破解当前对国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在现实主义理论流派中,安全困境是自然产生、难以解决的,甚至被强化并作为固有的事物存在。建构主义理论则弱化了行为个体的心理。凡此种种思维的缺陷是明显的,本文在解构安全困境的同时,提出安全困境的解决,依赖国际政治环境语境的转化。只有建立和谐、互信的国际安全文化,安全困境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1.
屈丽娜 《法制与社会》2011,(13):283-285
本文将当下中国出现的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现象涵摄于行政交恶这一范畴,分析指出它是现代官僚体制内外因素交织出的困境所致。欲超越此困境,本文认为女性主义对行政伦理理论内涵的改弦更张不无灵感,进而提出具体化此一理论尝试的实践措施或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30来,随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政府理念和公民意识的由弱变强,我国在环境法制体系建设方面亦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以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立法为先鉴,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制体系,在应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不断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文章论述了目前环境刑事立法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局限性,提出从预防论及威胁理论角度讨论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引入声誉机制及资格刑突破环境污染监管困境。  相似文献   

13.
张维勇  董毅 《法制与社会》2010,(34):105-106
近年来,刑事法学理论界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这些研究要么因陈义过高而形同虚设,要么因流于肤浅而无关痛痒,这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式的研究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仅停留在一种提倡“预防”的语境中,却终究没有找到“预防”的切入点和着眼点。究其缘由,皆因学人有破万卷书之豪情卸终无行万里路之锐气。本文以存在问题为研究起点、以指导实践为研究目的、以理论构建为研究内容,在找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理论路径的基础上,从社会预防、情境预防、刑罚预防三个方面来系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少华 《法学研究》2008,(2):95-110
关于刑罚目的,认为“刑罚目的应当是特殊预防与报应的统-,-般预防不应作为刑罚目的”的观点逐渐显现其理论优势。但是,当-般预防被排除在刑罚目的之外以后,其理论地位必须重新加以确定。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上述刑罚目的观就很容易遭到人们的质疑,并且无力抵抗。产生-般预防效果的制度要素主要是刑法规范,而不是刑罚。把-般预防从刑罚目的中分离出来,将其上升为刑法目的,不失为-种合理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5.
朱学荣 《法制与社会》2011,(31):234-23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所产生的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误读、理论基础面,瞄挑战、教育模式缺乏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教育理念人性化不足、工具理性成主导思维等现实困境不容忽视。因此,必须澄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夯实其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并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交融。只有从这些方面采取积极对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走出现乒困境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之所以面临重重困境,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检院倡导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预算不合理。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预防资源,检察机关应当建立以犯罪分析和预防调查为核心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是紧密联系的,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所面对的困境和难题必然促进科学理论的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导致跨界损害后果的行为虽然不被国际法所禁止,但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突出的焦点问题。有鉴于此,动态发展的国际法亦需进一步发展完善,就预防义务的相关实体规定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加以完善,课予行为主体在跨界损害领域中应有的法律义务,在实施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切实履行诸如通知与事先知情同意、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收集与交流等预防义务,切实达到从源头预防和/或控制跨界损害的发生以使自然生态系统免遭损害并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裁量空间理论是今天德国量刑理论与司法实务上的通说。它使得责任抵偿和预防需要的双重刑罚目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这一理论仍然存在不少疑问。作为裁量空间理论的核心要素,责任幅的幅宽具有不确定性,责任幅界具有不固定性,在责任幅内的预防目的很难真正实现。只有直面批评,才能帮助我们准确认识这一理论及其在德国司法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表现型犯罪的情境预防--一个西方犯罪学视角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犯罪研究》2012,(2):37-46
表现型犯罪是指行为人的在行为过程中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犯罪行为,这些犯罪可以包括由飙车所引起的交通事故犯罪、由足球流氓引起的伤害案件、故意毁坏财物的犯罪、强奸、猥亵儿童等行为,在转型期的中国,表现型犯罪已屡见不鲜,其防治成为须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西方古典犯罪学派的情景预防理论基于理性犯罪人与机会控制的思考路径,是防治表现型犯罪的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策略应用。西方犯罪学文献中对于情境预防之于表现型犯罪也有批判之声,情境预防理论的倡导者从理论的正当性与实际犯罪的预防效果两方面对批判进行了回应,证明了情境预防是对抗表现型犯罪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研究的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一度对中国是否引入该制度有过热烈的讨论,但是由于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和混合武的犯罪构成理论使得引入这一制度有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由许霆案提出了期待可能性这一问题,再次发现实践对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需要,通过对德日的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并对这些困境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最后认为,我国现行的刑法规定、理论和实践并非是绝对排斥期待可能性的,它在我国的现行制度中具有可以被运用的潜能,只是由于理论上和实践上准备的不足才无人敢尝试。期待可能性作为刑法人道性和谦抑性的典型代表制度,其本身具有不容否定的优越性,而我国只需对现行的制度和理论作有限的改变就能在引进期待性理论中取得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