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现实主义学派的奠基人摩根索认为在地区权势的较量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大国的立场”。亚太地区也不例外,其地区安全也有赖于中美日俄及东盟四国五方的平衡与互动。就目前各国的安全观念看,以中俄东盟为一方的安全观念在冷战后已发生了变化,提出了一种新安全观念;而日美两国则受冷战思维影响较深;其他则属于冷战思维与新安全观影响相似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因此,亚太地区两种并行的安全观念在构架本地区安全格局问题上不断进行着互争与角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领导人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中国应当抓住目前的战略机遇,本着"主动谋划、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扮演"概念设置国""议程设置国"的角色,在适当时机提出建立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倡议。中国倡导并参与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设,有助于达到以下目标:整合并超越现有的地区安全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同时推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两大目标;缓解中国在本地区的安全压力,冲淡美国的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并最终使其转型;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规则制订权;引导国内外舆论和公众正确理解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和国际合作观。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近期内都不大可能主动提出关于亚太安全架构的倡议,而中国正式提出这一倡议的时机亦不成熟,拟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厘清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俄两国在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并倡议在亚太地区确立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2013年中俄在东亚峰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倡议。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是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与挑战,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以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为法律基础,具有开放、透明、平等和包容的特点。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描绘了未来亚太地区一体化发展蓝图,对于推动亚太地区国际体系转型,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亚太地区新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地区环境,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承袭基于国际系统结构基本分析框架的霸权护持模式。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是基于国际系统进程基本分析框架的导出概念。厘清对安全护持的认识需要解构这一概念,找出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战略行为,而基本战略行为的判定须通过"基于维度"的考察。施韦勒和米尔斯海默意义上的制衡可以作为这种基本战略行为的分析基底,但制衡的概念必须重塑才能符合基本战略行为的要求,重塑制衡的方式主要是打破其指涉对象的单一维度而进行多维重构。随着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变迁,美国的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也存在转型的必要,而制衡行为的转型又是安全护持模式转型的核心。冷战后美国对南海相关声索国的外交行动验证了安全护持模式及其转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备受国际瞩目,成为全球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重要地区,美国政府一高官称:"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比亚洲更重要".最近,美军首脑称:美国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必须在东南亚拥有数量更多、规模更大、设施更全的军事基地,以将美国的军事力量辐射到整个地区.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东盟作为亚太地区唯一的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国家集团,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保证东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地区战略.在东盟各国看来,单纯依靠东盟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障本地区安全的,而大国出于利益的驱动和对权力的追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  相似文献   

8.
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军事安全战略的变化 (一)美国在亚太面临的新的安全形势 1、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安全态势呈现出新的局面。美、日、中、俄、东盟间的相互关系开始全面调整、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太安全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美、中、日、俄和东盟“四国五方”关系构成了亚太多极格局的大体框架 ,并对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全局产生影响。中国必须在对外关系中趋利避害 ,谋求发展。冷战后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和不利的因素 ,将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的产生、发展的演进历程,是我们把握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演变的关键主线,也是了解同期地区主义与区域安全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安全复合体的出现为开展地区安全合作创造了条件,也是安全区域主义发展的起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安全连续统一体的演进规律,地区安全结构经历了从冲突竞争为基调到对话合作为主旋律的显著变化。东盟国家一方面借此调解和缓和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达到团结和整合地区安全力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推动"地区中立化"的安全机制,实现冷战两极体系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平衡和稳定。从寻求"共同安全"到地区"合作安全"的最终建构,东盟把一个分裂对抗的东南亚逐步发展过渡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相互依存,愿意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而共同奋斗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合作典范。同时,冷战时期培育"合作型"安全复合体的实践培养了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信,增强了对地区的认同,这为冷战后东盟地区安全结构向更高一级的"安全共同体"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早在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就在安全合作的冲突管理和干预方面有所尝试.冷战结束后,非军事性的冲突因素影响上升,预防冲突成为国际社会探索多边安全合作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上海合作组织覆盖的广大地区包含了丰富的潜在冲突因素,解决区域内国家、社会、民族和宗教层面的矛盾已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方面.在通过预防性外交解决了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的斗争取得明显效果后,上海合作组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并有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新型的预防地区冲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引言后冷战时期,世界安全范式已经从传统的军事威胁转变为非传统的非军事威胁。恐怖主义威胁占据当前全球安全的主要议程,取代了冷战时期恐怖活动的平衡状态。在恐怖主义成为全球的一个主要关注点之前,海洋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暂时搁置的,当时海洋社会主要关注的是航海安全。因为处于这种次要的地位,船舶和港口就特别  相似文献   

14.
李文良 《国际安全研究》2013,(2):136-153,159,160
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相似文献   

15.
拜登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程度远超冷战结束后的任何一届美国政府,美国为充实印太战略采取了诸多政策行动:增加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战略资产,强化和固化原有的“轴辐体系”,拓展或创设新型多边合作架构,提出诸如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等全球性或地区性新型倡议,将美国与各国的合作拓展到政治、经济、技术和安全诸多领域,致力于建构排斥中国的制度安排。至此,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完全转型为印太战略,其政策目标愈益明晰,政策手段丰富多元,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从等级制转向扁平化,该战略覆盖的地理范围拓展到本地区每一个角落。经过冷战结束后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洗礼、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地区一体化的种种尝试,亚太地区正面临再次成为地缘政治竞技场的风险,美国针对的国家从冷战时期的苏联转向如今的中国。美国的印太战略或者对华战略能否奏效,并不单纯取决于美国的战略规划,还将受到其他因素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外交新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战略合作的需要,澳大利亚和美国仍然保持着冷战时期建立的同盟关系.与此同时,随着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不断增多,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亚太地区,其外交重心愈益向亚太地区倾斜.现在澳外交上处于由只有对美关系一根支柱向对美关系和对亚太关系两根支柱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弹道导弹在亚太地区呈现扩散的势头.美国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向一些亚太国家(地区)输出先进作战飞机,加紧研制并企图向台湾转让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刺激了这种扩散.<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要解决导弹扩散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解析了印日强化安全合作的多重驱动力,并探讨了印日安全合作对亚太地区安全态势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未来,尽管印日安全同盟很难形成,但印日安全关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关合作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安全动态的波动性,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采用外交、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塑造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世界历史,科技与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战争与重大危机改变国际政治进程。冷战后,国际体系以和平改良方式破旧立新,处于缓慢过渡的转型时期。其间一次次重大安全危机,成为这一进程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最新例证,其冲击力和危害性不亚于以往任何一场传统或非传统安全危机,不仅印证,而且加速,甚至局部塑造着世界变局。2020年因此成为后冷战时期极不平凡的特殊年份。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 ,东盟在亚太安全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 ,东盟与美国的战略关系是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和亚太安全格局的特点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安全基本战略态势主要表现为 :第一 ,欧亚大陆是美国 2 1世纪外交战略的重点。亚太安全战略仍是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巨大的利益 ,美国将继续保持对亚太地区的全面介入与接触 ,积极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 ,决定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二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促成一个稳定、安全、繁荣、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