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特定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形成了骆越别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以服装材质、款式及其装饰为载体,以审美和功用为核心,以原料选择与加工、纺织和缝制方法、印染工艺、服饰习俗等为事象的骆越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骆越族裔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丧葬作为人类一种临终关怀,对死者妥善殓装和安葬,以示对死者的敬重与悼念。以墓葬和随葬品为载体,以死亡观念、祖先崇拜为核心,以丧葬礼仪、祭祀习俗为事象,构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丧葬文化体系。骆越丧葬文化习俗源于史前时期,流行集体丛葬、土坑葬、二次葬和屈肢蹲式葬;周至战国出现拾骨岩洞葬。骆越丧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舞蹈文化是以舞蹈语言即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舞蹈语汇为载体,以舞蹈观念、意蕴、功能及审美为内涵,以舞蹈习俗、装束及配乐为表征等构成的文化体系。骆越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使之成为其民族文化体系中一组亮丽的篇章,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平定岭南以后,在骆越地区采取"以故俗治""毋赋税"的"初郡"政策。这种政策加强了中央王朝的集权领导,对骆越民族的社会稳定、提高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对后来出现的羁縻制度、土司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节日庆典的举办,骆越文化逐渐走进了现代社会、走向了大众。通过网络平台、动漫作品和数字音乐等形式的传播,骆越文化数字化传播取得一定效果,但还存在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受众面狭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整合优秀资源,选好文化表征,强调人的主体性,加快骆越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和数字化进程,不仅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骆越文化,还能为大众带来更好的文化体验,从而达到文化传播、教育、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骆越工艺文化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玉器、银器、滑石器、竹木器等产品及其制作工艺,涉及原材料的开发、深加工、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制作工艺等复杂的工序,是骆越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间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对后骆越时代民族工艺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饮食文化类型。古代骆越人利用当地良好的亚热带自然条件和丰富资源,开创了以稻作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形成以稻米为主食、以稻田养鱼或捕捉鱼类为副食的"饭稻羹鱼"饮食模式,对后骆越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越南京族的起源与形成,是古代中越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根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的蒙古人种不断南迁,并与今越南北部的澳大利亚人种、印度尼西亚人种通婚融合,逐步形成早期的骆越族群,其文化特征主要有和平文化、北山文化、多笔文化等。到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越南冯原文化和东山文化为主要特征,反映了中国南方族群与越南族群交往交流与交融达到新阶段,从而不仅促进越南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而且加快了骆越族群的提纯,去黑呈黄种人。秦汉至宋初,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交趾等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最终使交趾(安南)的骆越族群逐步演变成京族,成为宋代在今越南北部建立的李朝的主体民族;广西等地的骆越族群也在宋代演变成壮族。因此,宋代是广西壮族和越南京族最终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骆越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骆越人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骆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重点做好调查、摸清遗产存量,建立资源数据库,宣传普及文化知识,建立文化博物馆和文化保护区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古骆越与西瓯究竟是不同的越人族群酋邦方国,还是异名同实的单一族群方国,学界一直存在争论。通过对文献史料的梳理和对当代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先秦时期的骆越与西瓯是百越系统下不同地域的两大族群酋邦方国,但在秦朝设置岭南三郡和赵氏南越国的统治时期,骆越与西瓯在政区上已融为一体,表现在物质文化上,两者既反映出不同的地域色彩,也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交流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骆越是先秦至东汉时期生活在岭南西部(包括今越南北部)地区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属于我国南方百越的重要支系。骆越是由本地区的史前人类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区。东汉以后,骆越族称在史籍中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乌浒、俚、僚或蛮。宋代以后,发展演变为壮、侗、黎、布依、水、傣、仫佬、毛南等民族,传承和发展了骆越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古骆越地区出土的官印反映的官制表明,在岭南的骆越族群由酋邦制社会向早期国家过渡的阶段,就有骆越邑君与北方楚国交往,并受到了楚国的册封。秦朝统一岭南之后,秦朝及南越国在各地区和骆越聚居区设置郡、县制度的同时,也采用了分封王、侯、邑君的制度与地方郡县分权,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两汉时期。中央集权郡县制、分封制与地方羁縻制度并行,就是古骆越社会在秦汉王朝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行政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