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挑战。当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中普遍存在科研战略不清晰、科研组织方式与需求脱节、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改革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团队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科研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根据自身服务社会的特点、存在的不足,通过树立质量第一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成果普及转化意识、统筹意识,采取切实措施主动全方位的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是理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扶持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研究;进一步严把结项关,努力提高结项率;进一步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提高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国内统一刊号:CN11-3847/D《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创刊于1997年2月,是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着重研究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着重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多家权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推出优秀成果"及"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的背景下,探索建立更科学更客观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价体系研究关键在于使评价从指标上、过程上更加科学、系统、公平,使结果能够经得起时间、实践的考验和公众的检视,保障成果优秀度的评价求真务实。可分著作类、论文类、咨询类等三大类,并采用"七步法"应用程序来创新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安院校现有科研管理工作存在体制不够健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评价机制不太科学、转化机制不太成熟等问题。应稳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公安院校在公安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文重点通过对CSSCI来源期刊分学科、分地域分析,透视出CSSCI由于期刊选择的制约,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存在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要建立和完善同行评议与CSSCI间接指标相融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学术影响力评价而言,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本质是以科研成果的创新质量与社会贡献为核心,对促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导向性、交叉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于社会影响力的科研评价体系应坚持社会逻辑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内容的跨界整合、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和指向评价方法的综合集成。社会影响力评价带来高校有组织科研评价理念引领度、社会贡献度、主体参与度、方法集成度等评价要素的多重创新。对此,高校有组织科研社会影响力评价应秉持系统科学思想,迈向复杂科学评价范式;立足质量创新导向,完善科研评价体制机制;引入循证科研评价,创新数据信息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9.
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是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共性和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从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两方面设置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从政治素质、专业成就、群众基础三方面分别设计一级、二级考核指标和权重,最终得出综合评价的量化结果。分类评价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岗位特点和不同属性确定每类党外代表人士考核的侧重点,党外代表人士是教师岗位的,侧重于评价教学能力、学校评估、师生反映等;党外代表人士是科研岗位的,侧重于评价科研层次、数量、成果及转化等方面的表现;党外代表人士是管理岗位的,侧重评价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价侧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民主党派骨干侧重于评价其在自身建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及本职工作等。本文认为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必须建立党委领导、统战部牵头、各部门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严谨、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流程,注重考核评价结论的运用和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0.
构建环保产业责任与消费救济制度基本思路是以产业活动成果的质量责任为责任范围 ,突出预防性 ,逐步实现个体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 ,从环境质量标准确定、产业成果评价及产业责任主要方式等方面确定环保产业责任与消费救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