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造成苏联远东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苏联开始实施"联华防日"的对华政策,在谴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的同时,又对日本奉行中立、"不干涉"的政策.从1933年起,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崛起,法西斯侵略战争在欧、亚洲的不断扩大,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进一步调整对外政策.其"联华防日"政策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本文拟对这种对华政策的变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2.
1953年初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在中日贸易问题上继续沿用前届美国政府的严格限制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帮助日本迅速摆脱经济困境以顺利实施美国亚洲冷战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从1954年下半年开始对中日贸易采取一种模糊性态度,没有坚决执行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然而,在1957年春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动,美国重新强化对华贸易禁运政策。这严重阻碍了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更使亟待振兴经济的日本付出较大代价。  相似文献   

3.
部分美军将领主张烧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专机抵达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他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7500万日本人的绝对主宰者开始统治日本。此时的麦克阿瑟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军武装、逮捕战犯。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表明美军将在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4.
1937年底,在日军占领南京与历时40余日烧杀淫掠的几乎同时,日本当局也把罪恶的毒品带到了南京,南京几成烟土世界.身处铁蹄下的南京各高校师生及广大人民群众,不甘心当亡国奴,采取各种办法与敌伪统治者作斗争.终于在1943-1944年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清毒运动".事出有因,这场运动除了日本实施毒化政策外,还有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日伪及汪伪内部的矛盾和当时国际形势等因素所决定的.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毒化活动,振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介绍原载1934年9月26日《红色中华》第238期第4版。该版刊发了《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布置反苏联战争》的专题报道,分为《实施满洲经济统制》《继续捕东路职员》两篇报道。报道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日满经济统制政策,现已开始实施。日本在满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设施,以前原由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厅行政长官,  相似文献   

6.
建国伊始,周恩来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参与制订了两条重要的对日政策原则:一是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二是正确对待两千年与50年的关系.为了打开中日邦交正常化渠道,他从现实可能出发,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在与日本政府的接触中,他既坚持原则,又适当灵活,将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有理、有利、有节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大力推动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邦交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前,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主义矛盾在东北凸显乃至逐渐激化.日本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使之深感东北对于日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吞并满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既定目标.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东北民众的反抗意识.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东北当局的默许与支持下,倡导民族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已将东北民众组织与领导起来,在东北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日本深感其在满洲(东北)利益受到威胁,阻碍了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于是叫嚣“满蒙危机”,在日本国内疯狂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8.
政府决策执行分离模式改革是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界各国公共行政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英国为代表的决策执行彻底分离模式、俄罗斯为代表的执行从属决策部门模式、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执行部门相对独立模式.《法治视野下的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将三种模式在中央与地方公务员之中进行了支持度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出英国模式获得了整体最高的支持度,但中央与地方公务员的意见分歧非常明显,中央公务员更倾向于日本韩国的相对独立模式.在下一步推进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当总结不同模式的经验及教训,研究制度实施条件,探索适合我国的决策执行分离模式,并充分考虑中央与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随后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崛起并不断扩张,使苏联被东西夹击的危险与日俱增,苏联对华实施消极的“联华防日”政策。一方面谴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抗战,恢复两国邦交,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另一方面,又谋求与日妥协,破坏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大力支持中国抗击日寇,却拒绝对日作战。本文拟对其“援华抗日”政策及其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徐占伟 《党课》2010,(1):80-83
2009年11月13日至19日,美围总统奥巴马访问了日本、新加坡、中国与韩国,并出席了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一届美国一东盟峰会。14日,奥巴马在日本发表了首个亚洲政策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