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水 《人大论坛》2009,(5):22-23
如何做好新时期我省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笔者认为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地方立法项目的来源和选择 从以往地方立法实践来看,立法项目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部门申报,这使得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择立法项目的视野过于狭窄,进而导致编制的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开门立法,拓宽立法项目的来源渠道,确保编制的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能够充分反映民声、体现民意,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春年 《人大建设》2006,(12):44-45
编制地方立法计划,是地方立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任务,是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地方立法走向规范和成熟的重要标志。选择适当的项目,制订科学的立法计划,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蒋如铭 《中国人大》2009,(19):27-27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立法工作,一要把科学立法贯穿于地方立法工作的全过程。科学立法的本质,是要求法律制度能够准确反映和体现所调整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同时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规律。坚持科学立法,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要科学确定立法项目。要加强立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对法规调整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7月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今后五年立法建议项目 ,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 2 0 0 2年 10月中旬 ,共收到地方立法建议项目 137件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立法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这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就是将“公众介入立法程序”提前到立法项目的征集阶段 ,标志着甘肃省立法工作向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立法反映民意 ,民意影响立法 ,体现了立法公开的“基本要求”。这次公开征集活动 ,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为了推进立法民主化 ,提高立法质量 ,继聘请立法顾问、公示…  相似文献   

5.
2008年起,北京试行立法前开展立项论证,6个项目纳入试点。从2009年开始,北京将逐步建立立法项目储备,每年将更多的项目纳入立项论证,并从中选择条件成熟的项目立法,增强市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立法选项的科学性。近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郭金忠接受采访时表示,实现立项论证后,一些明显保护部门利益的项目,肯定不能纳入立法项目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立法工作要有计划性。地方立法实践中,通常都是先编制立法计划、规划,再开展具体项目的起草工作。我省从八届人大开始,每年编制立法计划,每届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在编制立法计划、规划过程中,如何选好立法项目,一直是立法工作中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在立法选项过程中如何开展立项论证,提高立法选项质量,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此,笔者就开展地方性法规立项论证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显然,这是对今后我国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必将引起我国政府立法工作的重大变革,其理论、实践意义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8.
人大动态     
湖北再邀公众票选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继去年在全国地方人大中首次邀请社会公众票选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后,近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再次诚邀社会公众投票选择2015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投票时间为10月11日至25日。经向社会征集、有关单位申报项目基础上并结合湖北经济发展实际及2014年度立法工作落实情况,湖北省2015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共有30个,其中有修订项目,如《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修订)》等;  相似文献   

9.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8,(8):3-3
北京人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尝试“先论证、后起草”的立法工作机制,避免偶有出现的部门立法冲动,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与水平。据介绍,立法论证就是在法规正式起草前,就立法项目的立法必要性、立法时机、主要立法思路、预期立法效果等问题进行调研论证,是在立法规划之后,  相似文献   

10.
今年起,重庆市在全国率先试行政府立法回避制度,并规定与某一立法项目有直接明显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参与法规的起草、审查和评审,也不主导立法进程。根据立法回避制度。有3种类型的立法项目应当实施立法回避:主管部门有直接明显利害关系的,原则上部门回避;专业性极强,需要借助专家智慧的,原则上相关部门回避;综合性跨部门的立法项目,部门间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则上单一部门回避。  相似文献   

11.
4月18日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立法工作会议暨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目的是要回顾和总结上届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研究和部署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安排好今年的立法任务。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确定的正式项目53件,而五年里完成的立法总数为130件,其中地方性法规制定28件,修改26件,以打包方式集中清理修改60件,废止10件,此外,还作出法律性问题决定6件。在这130件立法项目中,规划内项目有49件,占立法总数的38%;规划外项  相似文献   

12.
2月24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市2009年度立法计划。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启动了这项立法计划的编制工作,确立了“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成功举办世博会提供法制保障”、“反映群众呼声和人大代表立法议案要求”和“符合国家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立项原则,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平衡,突出重点,最终在立法规划项目和立法计划申报项目中精选出本年度24件立法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立法资源推进民政立法,有效化解了立法项目少、立法周期长、立法质量低等问题,初步形成了立法资源全面利用,立法途径全面推进、立法制度全面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实现了年年都有立法项目出台、部分立法项目在全国民政系统领先的预期目标,以立法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了民政事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平 《人民政坛》2008,(5):23-23
坚持科学立法.是立法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地方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坚持科学立法,立法机关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地方立法工作中,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符的突出问题是重立法数量,轻立法质量,这种状况已成为当前地方立法工作的一种通病。在通常情况下,立法质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涵盖的领域非常宽泛,涉及立法观念、立法制度、立法技术、立法内容、立法形式等立法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而检验立法质量的好坏没有直观的尺度,且提高立法质量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认同。由此,各方面对立法的热情不断高涨,立法建议层出不穷。现在一旦一个领域问题比较多,就有人呼吁制定那个领域的法律,新闻媒体也竞相报道立法建议。例如:前一阶段猪肉价格上涨较多,供应比较紧张,因此就有人提出要制定“养猪法”;青少年中肥胖儿童比较多,因此就有人提出要制定“营养法”等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各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达800多项。显然,这些不可能都纳入到立法规划之中。因此,在众多的立法建议中,科学筛选、严密论证,合理确定立法项目,成为科学立法的首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立法列项是立法的启动和开始。选准了立法项目,就为科学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该项立法工作能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选错了立法项目,就有可能南辕北辙,半途而废,无功而返,白白浪费立法资源。立法实践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选准选好立法项目,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方人大法规立项论证工作早已开展,而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是近年地方人大改进立法工作,在源头控制、提高立法质量,强化人大立法主导地位的重要尝试。在实践中,各地人大涌现了很多好的做法。笔者试予以简单归纳。笔者认为,所谓法规立项论证,是指论证主体对提请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合法性、可行性、整体性、规范性等开展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在办理代表议案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代表要求制定的立法项目已经列入本年度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案据充分合理,所附的法规案也比较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负责办理代表议案的工作机构,能否建议将代表议案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  相似文献   

19.
发挥人大代表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作用,扩大人大代表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立法工作的内在要求。云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在五年的立法实践探索中,既有成功的收获,实现了创新;也有有益的教训,需要继续努力。为此,就地方立法创新实践中的几个关系谈点认识,以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