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从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决定》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新成果。社会主义应当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应当由人民当家作主,应当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对于这样一些基本点,我们的认识从来是明确的(当然,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那种认为我们过去搞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应当承认,多年来,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清醒的。比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用科学的态度才能理解和掌握。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1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表明,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认识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重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我国原有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特别是没有深刻认识这种理论的预测性,以及这种预测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这种认识状况现在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一些人的思想。因此在目前体制改革过程中,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必须改变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原有理解。这就存在着对这个理论的再认识问题。本文对此谈点管见,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事况出发,破除了一系列误解社会主义的传统的固定的观念,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决定》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究竟突破了哪些传统观念、发展了哪些新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不到1500字的提纲,恩格斯给它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08—209页)现在重新读它,深感它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提纲》是马克思全面认清和彻底克服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的光辉记录。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在于看不到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的作用,他们既不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也不理解人的认识的本质,更不理  相似文献   

6.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总结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这个基本结论作为“总要求”明确规定下来。反映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深化,说明我们已经正确认识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我国过去僵化模式的矛盾,并决心用改革的方法,改变过去照搬苏联模式的作法,改革那种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和若干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固有观念,揭示了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纲领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最重大的意义在于破除了许多对社会主义误解的、传统的固定观念,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决定》究竟在哪些方面破除了传统的固定的错误观念,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恩格斯讲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条件时指出:“只有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资本主义,阐发社会主义理论的。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就是这种批判研究的伟大成果。学习恩格斯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与他们创立自己的革命理论同时开始的。1844年4—8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这篇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45年秋天,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第一次公开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反克利盖的通告》、《驳卡尔·格律恩》、《德国的制宪问题》、《诗歌和散文中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孕育、形成和逐步臻于完善的过程;通过考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为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通过考察马克思晚年《古代社会史笔记》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不仅适用于阶级社会,而且也适用于无阶级社会以及从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通过考察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也适用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月22日,本报编辑部邀请首都理论界20几位专家学者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当前农村改革的实际,就“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后人对社会主义附加了什么”等议题进行了座谈。本报总编辑张广友及编辑部其他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副总编辑邱文仲主持会议。与会同志指出,在农村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个阻力,就是人们头脑中一些僵化的观念在起着消极的作用,种种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附加东西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有些人对改革发生了怀疑和动摇。因此,彻底清理这些附加的东西,无论对于思想理论战线还是农村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14.
齐敏 《学理论》2012,(4):48-50
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结合自己理解,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特征、形成作简要论述,同时根据当今全球化下历史发展背景,扼要概括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及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8)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大背景下,"法治"这个常说常新的词汇又一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成为新一届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此时此刻,我们不妨重温一百多年前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导师留下的经典著作,尤其是其中关于唯物主义的论述,从中寻找两位导师的唯物史观,指导法治这种上层建筑的发展,从而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6.
尚未走上或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国家,是否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完整阶段而向社会主义过渡?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这个问题是列宁首先作出肯定回答的;马克思、恩格斯并无这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有了发展,通过研究证明: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发达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不够发达类型以及落后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即已经形成了三种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21,(3):52-54
正马克思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从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来看,当今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即人类仍然身处由马克思打开的历史时空中。早在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用英文发表对马克思逝世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明了马克思"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为后人惋惜。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历史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基于《讲话》文本,从理论价值、政治价值、指导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讲话》的重要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马克思与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囿于《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分配模式的描述,没有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分配模式的两次重大突破。而只有看到这两次重大突破,才能科学地理解马恩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描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人们破除僵化观念,有利于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提出按劳分配理论,突破了按需分配模式 1848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注意力放在从哲学上论证科学共产主义,而没有对经济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时期,他们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最伟大贡献就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443页),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尔后,“共产主义必须经过若干年以后才能确立起来,它是经过若干个阶段”。这个思想早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初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科学的全面改革的蓝图。过去书本上没有的,《决定》上写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决定》讲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决定》都作了实实在在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决定》帮助人们澄清了多年来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是我们重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