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效应已得到极大的体现。但现在农民增收问题已由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核心的时期转入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为核心的时期,在政策效应背后,农民增收基础薄弱、途径单一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务必将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产、止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市场竞争力水平,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增收是核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民增收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增收难不仅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说增收是核心问题。只有千方百计和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才能不断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才能让农村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嘉兴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特别是近3年的增收幅度均超过了城镇居民。但在现有模式下,农民增收已开始遇到瓶颈制约,进一步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急需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新的突破口。就当前情况看,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推动农民以市场为纽带,积极创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从“自然人状态”向“法人状态”转变,努力提高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06,(4):22-22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制度创新,多途径、多保障地解决不同群体农民增收的体制性障碍,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增收的后劲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十四五”时期,需要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多重贡献。在研究现状述评基础上提出构建“起点—过程—保障”的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分析框架,通过让农民能参与、能分享、能持续来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效应,并从加强提高农民参与产业融合能力、深化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宏观政策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洪艳  易炼红 《求索》2011,(11):8-10
在分析我国农民增收问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湖南省为例构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影响指标,对湖南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手段依然很有限,主要依赖于农业自身的发展。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这需要我国积极破解农村金融萎缩难题,提升财政金融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06,(4):10-10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近几年来。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湖北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大关,达到3099.20元。农民收入的增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二是农民现金收入比例进一步提高。三是政策性增收仍然是增收的重要因索。但是应当看到,制约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8.
鲁松茂 《政策》2004,(6):58-58
省农调队深入曾都、黄州、钟祥、监利、郧县、鹤峰县的19个村190个农户,就目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以及农民的要求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一、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增收门路窄是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调查农户中,有68.4%的农户反映,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最大困难是收入渠道不宽,尤其是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9.
丁一 《群众》2009,(10):71-7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们江都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努力跳出传统发展模式,在更高的起点谋划农民增收,从更宽的领域推动农民增收,用更新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收入的“平均数”,更好地体现“大多数”。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220元。同比增长15.9%,呈现出农民增收持续化、收入结构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殷耀  任会斌 《半月谈》2004,(19):0-51
金秋时节。秋粮丰收捷报频传。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出现双重转机: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几年持续下滑的颓势,实现了年初的预期目标;农民收入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得以改观,上半年农民收入增幅超过两位数。如何持续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好势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关键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入手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努力营造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根本出发点是如何快速增加农民的收入。但农民增收的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民增收除需要农民自身的不断努力外,更需要有一个良好外部环境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沾化县大高镇人大通过组织代表为农民增收致富“跑龙套”、当好“勤务兵”,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唱好“增收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王国斌 《政策》2004,(9):32-33
为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初,夷陵区专门进行了研究,及时组织开展了以“抓调研助增收”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我们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必须在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市场组织化、农村城镇化上下功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目的,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核心是实现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新经济组织,推动农民转移创业。  相似文献   

15.
吴光辉 《江西政报》2006,(14):47-48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制约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张九萍 《前进》2009,(6):26-28
吕梁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增收始终是摆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最近一段时间,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通过调研深刻认识到我市农村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吕梁最大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头等大事。桐乡必须抢抓中央和省委深化各项改革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增收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19.
乡镇领导及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的实践者、组织者、推动者,离农民的距离最近,听农民的声音最多,因此,对农民增收、乡村发展与农村制度创新有更为直接的认识。最近,在哈尔滨市委党校举办的乡镇干部培训班上.我们围绕农民增收、乡村发展与农村制度创新,对来自哈尔滨地区的92位乡镇干部做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11,(11):40-4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是建党90周年。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区粮食继续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粮食生产面临形势更加复杂,资源约束日益严重,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业生产面临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